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烛照幽荧传 > 第二十三章 鸟尽良弓藏

第二十三章 鸟尽良弓藏 (第2/2页)

“不要强人所难,不要胡作非为。”

“是,孩儿不敢。”

“嗯,很好。”凌一统长出口气:“天也不早了,你们两个,还有世昌,下去吧。玄师父,陪小王下盘棋,如何?”

凌宏志、凌云志和凌世昌应声退下。

凌一统和玄丝子对坐软塌,很快展开布局。

眼看棋局过半,玄丝子忽然轻笑道:“王爷今天行棋,似乎和往日稍有不同。”

“哦?”凌一统盯着棋盘,头也不抬道:“愿闻其详。”

“往日下棋,王爷落子如飞,招招见血,上来便要拼个你死我活。”玄丝子意味深长道:“可现在呢,王爷行棋缓慢,似乎不想短兵相接,而是想下盘好大的棋。”

“知小王者,先生也。”凌一统呵呵一笑,话里有话道:“可知小王心思否?”

玄丝子微微摇头,笑道:“王爷胸怀天下,在下鼠目寸光,哪能猜透王爷的高深莫测?”

“哎,先生过谦。”凌一统笑道:“姑且试试,如何?或者,给先生三次机会?”

“好啊,权当陪王爷猜猜谜,散散心。”玄丝子略一思忖,试探道:“龙剑在手,即便稍有疑惑,以王爷偌大智慧,不会放在心上吧?”

“沾边。”凌一统依旧盯着棋盘:“这一件,算对了。”

“还有?”玄丝子稍感诧异,婉言笑道:“王爷看似静心下棋,不想还有这多心思。如此辛苦操劳,不如和在下一样,做个闲云野鹤,岂不惬意?”

“先生说得是啊。有朝一日,说不定,小王真的随先生去做个闲云野鹤。”凌一统抬起头来,微微笑道:“不过现在,先生不要岔开话题,继续猜猜看?”

玄丝子思索片刻,迟疑道:“黄守仁貌似恭顺,其心深不可测,还有那三个护法,似乎来头不小。王爷担心否?”

“嗯,这个也算。”凌一统点了点头,低头看向棋盘:“这两件事,先生亲眼所见,以先生智慧,不难猜中,所以,请先生再猜。”

玄丝子更加惊疑,暗自思忖:昨夜皇帝驾崩,凌一统本该在宫内张罗丧事,甚至还要守灵尽孝,可他却把这些大事交给内阁六部,自己匆忙回府召见黄守仁这样一个大无赖,本就让人奇怪。难道,还有比这更奇怪?或者更重要的事?

沉思之中,他不知不觉地观察棋局,忽然心中一动,试探问道:“西南和东北,可有不妥之处?”

凌一统陡然一惊,却依旧泰然自若,淡淡问道:“何出此言?”

“王爷平时下棋,先稳四角,再图中原,而眼下之局,西北、东南稍显薄弱,东北、西南两角,却寸土必争,所以在下妄自猜测,也许王爷不知不觉,对这两处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加关注了。”

“先生所言甚是。”凌一统缓缓推开棋盘,喟然轻叹道:“西南福王,东北寿王,越来越不让小王省心呐。”

“请王爷明示。”

“他们两个,拥兵自重,先帝甚是忧虑。想把军权收回,可他们居然联合其余藩王,共同反对。昨日朝会,居然当面顶撞先帝。先帝本就体弱多病,怒气交加,病情加重,才不幸龙驭宾天。”

凌一统这番话,说得正大光明,可玄丝子心中,却亮如明镜:无非朝廷和藩王互相猜忌而已。

于是,玄丝子谨慎沉吟道:“王爷,大荒王朝为避免王位泛滥,特定递降袭爵制度。而且,王朝定鼎不过九十余年,按理说,不会形成藩镇割据吧?”

“唉!先生有所不知。”凌一统长叹一声,道:“天下初定时,高祖皇帝开疆扩土,为激励将士,只能大加封赏。到太宗之时,天下尚未平定。福王和寿王,身经百战,有功社稷,不仅不便收回兵权,还得以册封为亲王。”

玄丝子依然不大明白,疑惑追问道:“虽然他们也被封为亲王,可他们不过是宗室旁支,而您和先帝一母同胞,怎能相提并论?”

“正因如此,先帝才早有收回兵权之心。”

“那,先帝登基二十多年,为何不及早图之?”

“唉!”凌一统又是一声轻叹,无奈道:“先帝登基之初,小王不过二十来岁,尚且懵懂无知。又逢西北蛮夷趁乱入侵,时战时和,历经数年,先帝不得不依靠他们抵御外寇。”

玄丝子点了点头,似有所悟,随着喟然轻叹:“唉!”

凌一统触动心怀,悠然神往,看向窗外,不无感慨道:“直到小王亲自出征,苦战三年,总算平定蛮夷。”

玄丝子微微一笑,意味深长道:“王爷虽然筚路蓝缕,也算因祸得福吧?”

“算是吧。”凌一统倒也不加掩饰,收回目光,飞快瞄了玄丝子一眼,又看向棋盘:“自那以后,蒙先帝恩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近三十年矣。”

“平定蛮夷后,王爷手握兵权。”玄丝子似乎稍感惋惜,疑惑道:“为何当时没有统一兵权?”

“唉,悔之莫及啊。”凌一统摇了摇头,苦笑道:“平心而论,那时候,他们和小王一起同仇敌忾,出谋划策,浴血疆城,小王怎忍鸟尽弓藏?”

“唉!”玄丝子点头叹息:“王爷还是过于仁慈了。”

“也不全是吧。”凌一统喟然道:“一来,先帝说,高祖和太宗,未曾削夺兵权,不好开此先例;二来,小王年轻气盛,并未把他们放在眼里;其三,先帝怜恤百姓,不想因削藩再起战乱,打算等他们去世后,爵位递降,有理有据,顺其自然。”

“既如此,他们已经年过古稀,再等几年就是。为何突然想起此事?”

“先生有所不知。”凌一统叹息道:“数月前,朝廷收到密报,他们招兵买马,囤积粮草。先帝便把他们召进京来细加盘问,也好让他们自证清白。可没想到,他们和其他藩王,已然暗中勾结,同进共退,居然当面顶撞先帝,唉!”

“惊驾之罪,那也是株连九族啊。”玄丝子做了个手起刀落的手势:“也算是名正言顺的好机会。”

“小王岂能不知?”凌一统摇头叹息道:“十多个藩王,跪地求情,不能一块杀吧?何况,即便把他们杀了,又有何用?”

“噢——”玄丝子似有所悟,沉吟道:“他们年事已高,说不定,远在藩王府的那些世子爷们,正巴不得呢。”

“先帝惊怒病重,匆匆散朝,冲撞之罪只好暂且放下。”凌一统无奈道:“本想先帝康泰后再做打算,万没想到,夜半时分,先帝不幸而崩,龙驭宾天。”

“唉——”

玄丝子长叹一声,却听凌一统继续道:“国不可一日无君。何况先帝早已确立储君,于是今日一早,当今圣上登基主政,命令所有藩王和成年子弟进京奔丧,可福王和寿王,居然再次当面抗旨。”

玄丝子微微一怔,却对凌一统此举洞若观火:这想法倒是不错,趁此机会,把所有藩王宗亲扣押在京,强行收回兵权。可此举既然遭到福王和寿王的当面反对,那说明藩王和朝廷之间的猜忌,已然公诸于世,再难挽回。

可思潮翻滚中,他也无良策,只好思量问道:“福王和寿王实力如何?”

凌一统对二王势力早已心知肚明,顺口应道:“若论兵马,倒也不足为惧,只怕粮饷不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玄丝子点头道:“若其他藩王也有异心,筹措粮饷,确实有点困难。”

“这正是我所担心的。”凌一统道:“不是小王自夸,若非小王亲自带兵平定蛮夷,从而一直掌握兵权,那些狼子野心之辈,不知闹腾几次了呢。”

“这就有点麻烦了。”玄丝子沉着分析道:“不怕他们坐山观虎斗,就怕他们趁火打劫。”

“所以,小王才和先生秉烛夜谈,请先生为我运筹帷幄,献计献策。”

“承蒙王爷信任,在下定然殚精竭虑,为王爷分忧。”玄丝子沉吟道:“不过,在下愚见,似乎还要先从兵权着手,才是稳妥之计,说不定,还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