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烛照幽荧传 > 第二十三章 鸟尽良弓藏

第二十三章 鸟尽良弓藏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烛照幽荧传!

说到这里,玄丝子戛然而止,静静看着凌一统。

凌一统若有所思,神色凝重。

因为这三个典故,也各有所指。

三人成虎,是战国时魏国大臣庞葱和魏惠王之间所发生的历史典故。

当时,庞葱陪太子前往赵国做人质,临别之际,庞葱对魏惠王道:“有一个人说宫外大街上有老虎,大王信吗?”

魏惠王说不信。

庞葱又问:“如有两个人说街上有虎,大王信吗?”

魏惠王说有些怀疑。

庞葱接着又问:“如果来三个人说街上有虎,大王信吗?”

魏惠王说我应该会信。

于是,庞葱恳切道:“街上本无虎,可经过三个人的传播,大王便相信街上真的有虎。而今赵国和魏国远隔千里,比王宫离街市遥远千倍万倍,何况对我有非议之人,或许不止三个五个,望大王明察秋毫。

魏惠王说我心里有数,你放心去吧!

可庞葱陪着太子刚刚离开,就不断有人在魏惠王面前诬陷他。

刚开始,魏惠王还会为庞葱辩解,后来,诬陷的人多了,魏惠王竟然信以为真,甚至直到庞葱陪太子回国后,魏惠王再也没有召见过庞葱。

与庞葱相比,培养出亚圣孟子的孟母,名声更加显耀,而“孟母疑子”的典故,却阐述了孟母不大为人所知的一面。

一天,孟母正在家中织布,有人慌张跑来对她说孟轲(按:孟子名轲,字子舆)杀了人。

孟母断然不信,不动声色,继续织布。

不大一会儿,又有一个邻居跑来相告,说孟轲杀了人。

孟母依然不信,泰然自若,继续织布。

可第二个人还没走,突然跑进一大群邻居,纷纷惊惶失措地对孟母说孟轲杀了人!

那时法律,儿子杀人犯法,家人也要株连受刑,所以孟母二话不说,扔下手中活计,爬墙逃跑。

可她刚到街上,忽见兵丁押着凶手从此经过,急忙上前查问,原来凶手名叫孟可。

这两个典故,大同小异,无非说明一个道理——谣言一再重复,也会被信以为真。

这种谣言,发生在黎民百姓之间,小则引起口角,重则打架斗殴,甚至祸及伤亡。

可朝堂之上若传出谣言,甚至是关乎江山社稷的谣言,那可不仅是吵闹打架的问题了。

轻者,帝王将相互相猜忌,重者,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而“烛影斧声”的典故,正是由宋太宗赵光义为抢夺皇位而残杀他哥哥赵匡胤的传说故事而来。

据说,大宋开宝九年,十月壬午之夜,宋太祖赵匡胤大病,独招晋王赵光义商议机密,不仅没有群臣相伴,连一概内侍,皆退出房外。

可他们兄弟二人议事不久,便有人隔窗看见宫内烛影摇动,仿佛看到有人离座退避,紧接着又听到斧子戳地击物的声音。

众内侍不敢靠近,急忙去禀报两人的母亲杜太后。

可杜太后刚到门前,赵光义推门而出,向太后哭诉太祖驾崩。

母子悲泣进屋,不准随从入内,又过半个时辰后,赵光义便在赵匡胤病榻前,被杜太后立为新君,是为大宋王朝的太宗皇帝。

且不说“烛影斧声”的故事是真是假,但是,只要张永正对大行皇帝昨夜暴病而崩之事有所怀疑,而且这等无稽之谈万一传扬出去,确实会引起许多无谓猜测,也难免会引发一些不可想象的流言蜚语。

所以,闻听这三个典故,凌一统心中一凛,急忙抬手止住玄丝子,转而看向凌云志,沉声问道:“张永正等人,现在何处?”

凌云志虽然一直不敢抬头,可闻听凌一统言辞稍缓,估计凌一统已经原谅于他,强压心中欢喜,谨慎回道:“全部软禁在国子监。”

“那些生员呢?”

“父王无需担心,”凌云志胸有成竹道:“孩儿会对他们喻之以理,晓以大义的。”

“那——张永正和那些学士……”凌一统思忖道:“如何善后?”

“孩儿还没想到。”凌云志暗自好笑,心想既已挑明,那就请您老人家承担吧。于是故作惶恐道:“孩儿深知事关重大,本想尽快前来禀告,可后来因为龙剑,又耽误好长时间……”

“废话少说。”凌一统不耐烦地喝住凌云志,沉吟道:“国子监之事,容我斟酌。听说——你还建了一个什么什么会?”

凌云志如实回道:“您和大哥在朝堂为国效劳,孩儿也想为凌家出力。三年前,孩儿看到百乐帮欺行霸市,敛财甚多,觉得朝廷无暇管理,于是创建风云会。”

“嗯——”

凌一统从鼻孔里长长哼出口气,不满道:“帮会之事,流氓无赖所为,对朝廷而言,不过疥癣之疾。你身为皇室贵胄,若要报效朝廷,理应像你哥学习,光明正大,立于朝堂,怎能像黄守仁这样,做些不三不四的勾当?”

“是。”凌云志一看凌一统不赞成他筹建帮会,有些沮丧,却又不敢多说什么,只好低头认错:“孩儿知错。”

“王爷。”玄丝子轻声劝慰道:“在下虽然不懂治国之道,可在下觉得,二殿下所言,也不无道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哦?”凌一统不无诧异道:“愿闻高见。”

“在下以为,王爷之所以招募黄守仁,或许正因百乐帮是全国第一大帮,担心其遍及全国的数十万帮众祸乱生事,亦或为藩王所用。”

“虽不全是,也算兼而有之吧。”凌一统含糊其辞道:“据说,福王和寿王,也在拉拢黄守仁。小王才把他请来,探探底细。”

“可是,若掌管天下第一大帮之人,是王爷自己人呢?比如——二殿下?”

“唉!”凌一统不屑笑道:“先生之意,小王明白。可这小打小闹的玩意儿,岂能和百乐帮相提并论?”

“王爷,风云会组建不过两年有余,京城势力,已经超过百乐帮。他们不仅创建茶馆酒楼,还把百乐帮的地盘吞并不少。假以时日,风云会分堂遍布天下,能不能吞并百乐帮暂且不说,与百乐帮分庭抗礼,以作牵制,还是大有希望的。”

“哦?”凌一统微微惊讶,心中一动,转而看向凌宏志:“宏儿,你怎么看?”

“父王。”凌宏志迟疑道:“孩儿以为,若从私利来说,二弟所做尚可理解。可正如父王所言,我等乃皇家宗室,大荒王朝的江山社稷是咱们凌家的。即便风云会能够壮大,似乎难登大雅,恐有非议。”

凌宏志虽然说得委婉,可书房众人无一不是精明之人,个个听清楚明白——即便风云会成为天下第一大帮,可帮会首领却是堂堂勇郡王,不仅落下官匪一家祸国扰民的话柄,甚至还会被当作对抗朝廷的隐患势力。

凌一统和凌世昌深以为然,而凌云志却觉凌宏志分明故意拆台,顿时恼怒交加却还无可奈何,只好强忍愤恨,仓皇应对道:“大哥不用担心。日后,我把帮主之位传于别人,如何?”

“先这样吧,最终如何处置,容我想想再说。”凌一统似乎有些心烦意乱,一时难作取舍,抬手止住凌云志,却又语重心长道:“以后做事,多向你哥学习,要看得长远,要时刻想到天下社稷,皇家体统。”

“是,谨遵父王和大哥教诲。”凌云志非常不服,也对凌一统的唠叨感到腻歪,可又不得不故作诚恳,恭敬领命一声,转而问道:“那,龙剑主人之事?”

“如此琐事,何须多问?”凌一统不以为然道:“他既舍得赠剑于你,必定如实相告。不过,我倒觉得,他若知其中秘密,似乎不会舍得赠给你吧?”

“是,父王明见。无论如何,孩儿会尽快查出龙剑奥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