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相王讲鬼故事 > 八十九节 精气神说(二)

八十九节 精气神说(二) (第2/2页)

因此,“身劳则神散,气竭则命终。

根竭叶繁,则青青击木矣,气疲欲胜,则精灵离身矣。

”当人气绝的时候,也就是丧身的时候。

这就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生命存亡的内在原因。

在人体内,由于气分布的部位、作用、性质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称。概括而言,主要有四种。

一是元气,又称祖气、真气。

它禀受于先天,藏之于肾及命门中。

但它必须受后天精气的不断滋养,才能不断地发挥其作用。

其二是宗气,为饮食水谷所化的水谷之气,与吸人的自然之气结合而成。

它积于胸中,司呼吸、发声的功能,又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第三为营气,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精气。由脾胃生化后,转输于肺,进入脉道中,以营养全身,所以叫营气。第四为卫气,也是由水谷精微所化生的一种精气。其生剽疾滑利,善于游走窜透,它不受脉道的约束,而行于脉外。因为具有保卫体表、抗拒外邪的功能,故名为“卫气”。此外,还有肝气、肺气、心气、脾气、肾气等等。但清徐灵胎认为,它们都是元气的分体。其著作《医学源流论》说:“五脏有五脏之真精,此元气之分体者也。而其根本所在,即道经所谓丹田,《难经》所谓命门。”

在道教丹经中,又有先天烈、后天气之说。且独创一个“”字,以表示炼精化时精、气合一之“气”,或“原始祖气”、“元气”。同时以便与后天之气相区别。

《崔公人药镜》丹词一开始就说:“先天悉,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

”所谓“先天”者,主要指潜气内转(内呼吸)的动力,而后天气着重指呼吸之气(外呼吸)。前者是潜藏的内气,后者是形于体外的气。

所以元王道渊注解说:“藏则为,形则为气”。

在人体,“先天”、“后天气”是不可分割的。

人在出生之后,“落丹田”,为“呼吸之根”。人在进行呼吸运动时,“先天元始祖未尝不充溢其中。

非后天之气,无以见先天一之流行;非先天之烈,无以为后天一气之主宰。

”神仙修炼之学,不过修炼性命,返本还原而已。

“采先无一烈以为丹母,运后天之气以行火候。

以火炼性,则金神不坏;以火炼其命,则道气长存。

”所谓“绵绵若存,归于祖气;内外混合,结成还丹。

自觉丹田火炽,畅于四肢,如痴如醉,美在其中,此所谓得之者常似醉也。”

丹家内炼,以炼精为基,炼气为体,炼神为用。

三者又以气为中心。

炼气的功夫,也可以称为修气脉法。

修气修脉,要旨在于使气脉通畅,气血和融,并以为神气相合、精气相溶之资。

一般气功,多以锻炼后天呼吸之气为主旨,这在丹经中称作吐纳功夫。

丹家炼气,虽然也不摒弃后天之气、吐纳功夫,而实以修炼先天元为要。

先天元系从虚无静态中来,即是一念不起时,高度入静中,真机发动,所谓元神见则元烈生。

宋张伯端《青华秘文》卷上说:“元神见则元气生。

盖自太极既兮,禀得这一点灵气,乃元性也。

元性是何物为之?亦气灵凝而灵耳。故元性复而元气生,相感之理也。

”元气产生之后,周流全身,但是当在肾府命门采而用之。

“夫肾府路径直达气穴黄庭者,一也;肾为精府,精至直引精华而用之,二也;周流于他处则难觅,至精府而可识,三也;心气透肾,意下则直至,采之者易为力,四也。

”这就是意守丹田,采取真阳元的原因。

作为炼气的辅助功夫,是为养气。

养气的要旨,首先贵在养其先天真一元,而不贵在后天呼吸之气。

其次贵在养其纯阳之气,而不贵在阴柔之气。

贵在养其中正之气,而不贵在暴戾之气。贵在养其谦和之气,而不贵在骄矜之气。

儒家常说“变化气质”,为入圣之门。

变化气质之道有很多方面,其要点有二:一为“克治”,一为“涵养”。

孔子所说“克己复礼”与《大学》之言“格致诚正”,属于克治工夫。孟子之“善养其浩然之气”与宋明理学之“主敬”、“主诚”,则就是涵养工夫了。

其大概意思与道教之养气、炼已工夫,没有本质的区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