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铁马金戈 > 第1217章南下第二梯队

第1217章南下第二梯队 (第2/2页)

面对这种紧急情况,指挥部决定不能再等了,必须连夜出动,甩掉敌人,争取部队在拂晓前通过同蒲线。

当天晚上,部队冒着雨后的雾气,踏着泥泞的山路出发了,然而,由于河水较深,渡河时耽搁了时间,等到达铁路线的时候,天已经大亮了。

此时,铁路已经被敌人封锁了,只见铁路上停着一列货车,车厢里和铁轨上都设置了火力点。

在火车头北侧几百米处还有敌人的一座碉堡,两处敌人居高临下,用交叉火力封锁了铁道的开阔地。

此时,后面的追兵也已经来了,这支部队一时处于前堵后追的危险境地。我军只有采取正面冲过去的办法。

为此,指挥部立即组织突击队,打开口子,掩护大部队冲过去。

战斗打响之后,战士们以顽强的毅力疾速攻击前进,在四处隆隆的炮声中,硝烟和泥泞混浊成一片。

尽管他们连续赶路,几天没有休息,体力严重超支一一衣服早已破烂,鞋子开裂用绳子捆绑,战友一个接一个扑倒在地,但部队前进的脚步丝毫没有停顿。

经过顽强拼杀,大部分冲过了封锁线。

然而,日军的铁甲车虽然只能在轨道上跑,但它可以转动方向,前后左右都能打,机关枪有效射程很远,敌人火力很猛。

此时,正组织冲锋的团长廖纲绍不幸被被一颗子弹打中,倒在了铁轨上。

还有尾追的敌人也已经过来,日军的小钢炮打的很猛,轰隆、轰隆,成排成串的炮弹接二连三地飞来,炮火削掉树冠上的柳树干枝。

夜色褪去,山野已经染上一层金黄色的霞光。

由于敌人过分强大,我军沿着铁路线向东游驾、西游驾约十里地的区间且战且退移动,沿途村庄墙皮被炸得粉碎,土地被炮火翻了一遍,我军伤亡很大。

此时,我干部队副队长桂干生下定决心,破釜沉舟,血战到底,冲过铁路——是唯一的选择。

他果断下达命令,狠狠打击敌人,于是,双方子弹似刮风一般扫来扫去,四处横飞。

冲上铁路线的战士们不断地向鬼子的铁甲车甩手榴弹,浓密的硝烟吞没了前进的道路,炸得铁甲车里的鬼子无法探出头来反击。

有的勇士举起炸药包对铁甲车进行爆破,可惜数次投掷没有成功。最后一声惊天动地的轰响,鬼子铁甲车里传出的惨叫在血色正午的空气中久久游荡。

树木在燃烧,铁路在震荡。一位位敢死队员浴血奋战,受伤的,从血泊中爬起,继续砍杀。动不了的,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宁死不当俘虏。

激烈的战斗打到了天黑,直打得各个村的树木东倒西歪,烟熏火燎,敌我双方的尸体横躺竖卧。

队长程世才率领官兵们终于顺利地通过了敌人的封锁线。然而,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五军分区原司令员桂干生和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原政委(时任命为旅长)邹开胜壮烈牺牲。

是役,南下三梯队牺牲干部100多人,这些人大部分是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同志,还有经过南泥湾大生产,大练兵的老战士,尤其为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牺牲了三位高级干部。

他们都是战功卓著的骁将,却遗憾地牺牲在黎明前的道路上,他们牺牲的那一天是1945年7月8日,离抗日战争胜利还不到两个月的时间。

然而他们却再也看不到鬼子被赶出中国的这一天了,再也看不到为之奋斗的团队胜利的那一天。

桂干生,原名桂本宏,河南罗山桂店村人,他17岁参加农民运动,在村里任赤卫队中队长,参加罗山红军游击队,担任连长。

随后所部编入红军主力部队,由于他作战勇敢,先后担任红四方面军营政委、团政委,红军长征后晋升为师政委。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四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他先后担任高级参谋、游击支队长、新九旅旅长兼冀南军区四分区司令员。

他坚决执行发动群众,冲破封锁,巩固根据地的方针,领导全分区军民,与敌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成长为八路军的一名高级将领。

邹开胜,湖北红安七里坪乡延邹家村人,他16岁参加红军,随部队进行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随后,跟随部队从鄂豫皖苏区转战到川陕革命根据地。

踏上伟大的长征后,数次爬雪山、过草地,在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之际,又西渡黄河征战河西走廊,穿越终年积雪的祁连山,历经艰辛到达星星峡。

他时任团政治部主任,负责团的思想政治工作,两年后,任特务团政委、抗大整风队指导员(副旅级干部)、南下支队第二梯队五干队队长,准备赴华中新四军五师任旅政委。

7月8日,在山西平遥同蒲路附近与日伪军战斗中牺牲,年仅29岁。

廖纲绍,湖南炎陵(酃县)人,1930年参加红军,先后任红六军团通讯科长、团参谋长、十七师参谋长,以及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一团(老一团)参谋长、八路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三旅七团副团长和八路军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团长兼九干队队长,三五九旅副旅长(后因牺牲未到职)。

在同蒲路作战中,他担任突击队长,在冲锋过程中,壮烈牺牲。

干部队队长程世才在这次被敌人包围过程中,顺利率领部队冲出去脱险。

程世才,湖北大悟县人。他十几岁的时候就参加红军,一入伍就表现出卓越不同的战斗能力,他是个有勇气也足够有智慧的人。

凭借着胆色和勇猛,程世才一路晋升,成为红军的一名军长,后来带着队伍参加了西征。

抗战时任支队司令员、抗大分校校长、延安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

过同蒲路之后,他奉命前往东北,先后担任军区副司令员、纵队司令。

为了纪念南下第二支队干部团的英雄事迹,深切缅怀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军分区司令员桂干生,政委邹开胜、团长廖纲绍等一百多名干部团的烈士们,建国后当地修建了东游驾战斗烈士纪念碑,让后人永远铭记抗战英烈的丰功伟绩。

综合前面的介绍,知道八路军南下有三个支队,除第一支队(第一梯队)最后返回延安,另两个支队(第二梯队)后来都去了哪儿呢?

本章略作一介绍:

1944年10月到1945年5月间,我陕甘宁边区留守兵团359旅等部相继组建了第18集团军游击支队,出兵河南、鄂豫边、湘赣边等地,开展对日游击战争。这期间先后共有三支游击支队。

第1游击支队又称“南下第一支队”,是以359旅主力部队为基础成立的,下辖7个大队,约4千余人,1944年11月由延安出发奔赴鄂豫边,第二年3月与新四军第5师会师,后转战于湘鄂赣粤边。

第1游击支队的司令员是王震。

政委是王首道。

第2游击支队又称“南下第二支队”,由八路军第359旅余下部队组成,1945年6月从延安出发南下。

支队司令员是刘转连。政委是晏福生。

第3游击支队又称为“南下第3支队”,是由陕甘宁边区警备第一旅组成,1945年6月从晋西北太岳挺进河南的。

支队司令员是文年生。政委为张启龙。

王震的第一支队,1945年8月从湘鄂赣粤北返,于10月又与新四军第5师会师于大别山西南的礼山,后编入中原军区,参加了中原突围、吕梁战役、汾孝战役等。

1947年春,他率部从晋绥回师陕北,成为西北野战军的一部分。

刘转连的第二支队,刚进入河南新安境内,就接到命令转赴东北,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第359旅,后编为独立第一旅。

文年生的第三支队,抗战胜利后也奔赴东北,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热辽纵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