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420章,三观碎裂与基本公平

第420章,三观碎裂与基本公平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叶腾说是在为农户着想,但说来说去,还是要农户去最艰难的边疆去屯垦。

商农气愤道:“你这是在巧言令色,现在工匠做的事情,难道农夫就不能做,让农夫开垦荒地,难道工匠就不会,不要忘记他们几年前也是农户,现在住到城里了,就变成城里人了?连做人的根本都忘掉了!”

“要吃苦大家就一起吃苦,农户的儿子要去边疆垦荒,工匠的儿子也要去边疆垦荒,有苦大家一起吃,这才算是公平,凭什么要拉一边踩一边。你们不能一边吃着农户种出来的粮食,一边又把农户踩到泥土里面去,这是极其不道德的事情。”

今天大汉面对的问题,对徐凡来说就是极其熟悉的问题,太多的影视剧介绍过这个问题。

大汉唯一好的方面来说,还有大量的荒地可以开垦,有足够的时间和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萧何想了想道:“就大汉目前的情况,降低工匠的俸禄,会降低一部分农户想到城里打工的意愿,对朝廷组织的屯垦就不会排斥,从整体上来说,是有益于大汉的整体利益的。”

萧何想到自己在洛阳城看到的情况,当地的青年情愿在洛阳城住窝棚,也不愿意边疆种地。

抛开其他的因素不谈,做工匠俸禄高是最主要的原因,洛阳这种大都市,一人做工一年可以赚五六千钱,而在大汉只有少数比较富裕的村里才能达到这股数字。

秦泊气愤道:“按你们的说法,我大汉还要不要建设大同世界,这天下的财富肉眼可见的增加,我大汉的作坊主家财百万者比比皆是,千万,亿万者也不少,他们赚的钱都是工匠努力劳作出来的,结果还要我等工匠减少俸禄,天下岂有这样的道理。”

萧何却淡然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以往工匠只占天下总人口的百分之一二,物以稀为贵,他们自然可以得到比较高的俸禄。

但我大汉以产业为国策,大兴产业,10来年时间,工匠的数量急剧增加,已经占到天下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二了,以单个工匠而言,他们的俸禄的确是低,但以工匠这个群体的总体而言,你们得到的利益是增加。”

“现在朝廷不是要针对工匠这个群体,而是要控制工匠的规模,让工匠团体适应我大汉的产业规模,这才是真正保住了所有人饭碗的事。”

听到这几人的争论,徐凡的思绪却飞得很远,他的记忆当中,工匠也是有一段美好时光,尤其是四合院的同人,不就是讲那段时间的事情。

一个寡妇靠着一份俸禄,能养得起三个小孩一个老人,虽然有人接济的因素在,但能做到这一点已经很了不起了,互联网时代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怕要月薪过万。工匠就是整个天下当时收入最高的一批。

以前徐凡总认为那段时间是比较好的,天下整体而言是很公平的。

但现在结合大汉发展遇到的情况,匠农之间的矛盾,户籍制度的设定就说得通了,这就是要把一部分人限制在农里。

再深入思考一下的话,原来那段时间工匠真是赵老爷,他们相对好的生活是在建立在压榨农户的基础上。

徐凡觉得自己的三观都要碎裂,感情那个时候都是贵族工匠,自己这个泥腿子的后代根本高攀不起人家。

他们的地位就是现在的小作坊主,凭借自己优势的地位,阻碍其他人的进一步发,果然很多事情都是不能深入想的。

秦泊看向徐凡道:“陛下,您也认可萧丞相的话?”

徐凡道:“朕身为天子不但要保护工匠的利益,但也要保护农户的利益,更要把握好方向,让大汉向着前方发展。”

“就大汉现在的情况而言,青年增()

加的太快,肥沃的土地基本上被分光了,产业发展增加的岗位数量,跟不上青年增加的数量,这是现阶段大汉主要的矛盾。”

“要解决这个矛盾,只有两个方法,一是把产业往数量更多,质量更高的方向发展,大力推广蒸汽机与蒸汽取代水力畜力,提升生产的效率,让整个天下的财富变得更多,只要产业大兴需要的工匠岗位就会增加,到时候工匠的俸禄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但这却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做到,蒸汽机可以带来极高的效率,目前而言,它会减少产业岗位,直到天下所有的作坊都围绕它重新组建产业链,天下岗位的数量才会成倍增加,而想要重组新的产业链,这需要时间。”

“二就是开发蛮荒之地,增加土地,增加城镇扩张市场,这样可以把劳动力分流到新的土地上,就能降低现在大汉的就业压力。”

“这就是我大汉相对容易做到的,辽东,黔中,南中,西域,南洋这些广阔无比的土地,蛮荒无比,只要开垦出来,就能成为大汉百姓的家园。”

徐凡明白蒸汽机要推广到整个大汉,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而工业化历史上的牛牛花了近100年时间。

大汉即便是由徐凡推进,没有10年之功也很难见到成效,配套的产业链更需要一个个聪明才智的人杰出力,所以从长时间看,人口压力会一直存在。

而且发展产业也有其极限,后世产能过剩,可以向外倾销,因为那有一个几十亿人的广阔的市场。

但现在是公元前2世纪,能称之为国家的团体,只怕都不足两只手。

天竺好像看上去近在门口,但人家天竺的手工业也不差,纺织业更是长处,徐凡记得最开始的棉布就是从天竺带过来的。

再回想历史,牛牛用蒸汽机生产的布匹,都打不赢人家天竺用手工纺织机弄出来的布,最后还是强硬的手段摧毁了人家的纺织业搞定,在我大清也是差不多这种情况,上万里的海路足够抵消蒸汽机带来的效率。

所以现在的大汉,想要倾销都倾销无门。

大汉只能学习后世先进经验,主动开发培育市场,而且大汉的环境比后世好,没有外部敌人破坏。当然具体的做法是不同。

大汉要依靠屯垦来自己创造市场。以屯垦创造的新市场来带动产业,再以产业来反哺屯垦,加速他们改造世界的效率。

徐凡愕然的发现,这可能是大汉发展工业化唯一的途径。不然的话,工业化一直没办法得到突破,整个大汉说不定又会走回头路,以整个社会的固化来限制产业的发展,降低工业带来的矛盾。

后世有个段子就非常形象的形容了这种情况。

能征调几十万民夫来修长城,起重机就不会有市场,能抓百万民夫来修大运河,挖掘机就不会有市场,能坐八抬大轿,汽车就不会有市场。

这虽然说的有点极端,但历史上却有一个非常形象的逆产业化行业,那就是出行行业。

从最开始的马,马车,牛车,变成了后世八抬大轿,十六抬,三十二抬大轿,这就是人不如牛马的最好写照。

徐凡想明白之后,坚定道:“就现阶段而言,屯垦是大汉的百年国策,大汉的百姓只能把这些蛮荒之地改造成为富裕的家园,才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而后他对萧何道:“朝廷要制定一部有关于屯垦的法律,要强制农村20岁青年分户,由朝廷组织他们去屯垦。”

商农刚刚想说什么,徐凡却制止说道:“在城里也是这样,任何没有工作的青年,要强制把他们迁移到边疆去屯田,这要把他看成我大汉的国策来执行。”

不管工农全给我去屯垦,这样总公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