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201章 冀州本土派中的似忠之祸

第201章 冀州本土派中的似忠之祸 (第2/2页)

就《魏书》的记载,绍宝渡河之初,一度取得战略优势,阿瞒后方“军民疲乏,多叛应袁绍”。

《魏书 袁绍传》:太祖与(袁)绍相持日久,百姓疲乏,多叛应绍,军食乏。

《魏书 赵俨传》:时袁绍举兵南侵,遣使招诱豫州诸郡,诸郡多受其命。

仔细梳理绍宝麾下众谋主的意见,会发现审配、郭图、逄纪、许攸等人均支持袁绍渡河决战。

真正的反对者,仅有沮授与田丰二人而已。

由此可见,袁绍绝非“不纳忠言”之人。

沮授的相关记载,实际是以结果倒推原因,将乌巢被焚与张合投敌的偶然事件视作必然。

《魏书》绍宝本传实际是刻意选取剪裁对袁绍不利的言论,来抹黑绍宝。

官渡之战的胶着期间(200),沮授曾建议袁绍“遣别军助战刘表”,以袭击曹操的后方。结果“袁绍又不从”。

但按《刘表传》记载,“袁绍求援于刘表,刘表许之而不至,亦不助曹操”。

可见袁绍已经做到位,是刘表不守信用。

但在曹魏史官的笔法下,一切都成了绍宝的错。

前面还可以说是在故意误导,这里却已经是在颠倒黑白了,可见曹魏史官的节操。

至于绍宝偏信南阳与颍川奸人谗言,打压冀州本土派。

孙策、孙权扶植淮泗流寓抗衡江东土着;刘焉扶植东州流寓(三辅、南阳人)对抗益州土着。

备崽儿也在扶植荆楚流寓对抗川蜀土着。

大家都是这么干的。

绍宝已经对冀州的豪强魁首多有延揽、拉拢之举了。

但在流寓与本土发生冲突之时,绍宝几乎无一例外的站在流寓一边,是因为流寓人士在冀州不具备根基。

不给予额外关照,便会非常容易被土着势力吞灭,那他就会失去制衡本土势力的资本。

这如果是昏庸,那到底什么才是人主的明智?

绍宝在世时,本土与流寓之争,尚停留在谣言、谗害一类的斗争手段,不敢过分造次。

这应与绍宝的政治威望有关。

袁绍身殁后,斗争便逐渐失控,最终发展至刀兵相见,审配甚至屠灭了辛评家族。

而且即使对长子袁谭怀有相当大的恶意,绍宝也并未石乐智。

他对三个儿子各有安排。

青州是袁谭的,幽州是袁熙的,冀州是袁尚的。

除去实质掌控时间相当晚的并州,一碗水基本还算是端平了。

疼爱幼子,所以最好的冀州留给小儿子,这种程度的偏爱还是可以接受的。

而且在阿瞒进攻的时候,袁谭还率军到了黎阳,可见兄弟间还是有守望相助之义。

所谓袁绍的诸子之乱,实际是审配他们搞出来的。

袁谭和袁熙跟袁尚的年龄差距比较大,这可能是昔年绍宝昔年很是在外奔走了些年头,根本不着家的缘故。

他的家小一直在兖州高家那边,并未带在身边。

所以可以推测,袁尚应该是他被幽闭在渤海郡的时期闲着没事儿造出来的娃。

袁谭虽然早早出镇青州手握兵权,但身为嫡长子却早早出继给了被二颖屠掉的袁基,本身没有继承权。

袁熙一出身就是庶子,后来虽然因为亲妈刘夫人被扶正获得了嫡子身份,心气也不高。

能够出镇幽州应该也心满意足。

没有记载说绍宝是猝死,所以他对后事应该还是有安排的。

袁尚继位最开始并没有人有什么意见。

问题在于审配的骚操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