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201章 冀州本土派中的似忠之祸

第201章 冀州本土派中的似忠之祸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绍宝宝诸子夺位相残,是在绍宝势力壮大并且他自己身死之后。

可怜的长子袁谭外放青州的时间,却在初平年间(190-193)。

彼时的绍宝宝自己都不成气候,长期处在张燕、公孙瓒等河朔势力的威胁之下。

袁谭在青州任上也干得不错。

“北排田楷、东攻孔融”,战功赫赫,对绍宝宝集团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后汉书 公孙瓒传》记载说,(袁)绍复遣兵数万与(田)楷连战二年,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

绍乃遣子(袁)谭为青州刺史,(田)楷与战,败退还。

绍宝外放袁谭到青州,起到了稳定局势的重要作用。

但是《魏书 袁绍传》却采用了这样的记载方式:

(袁绍)击破(公孙)瓒于易京,并其众。出长子(袁)谭为青州。

故意将袁谭外放青州的时间线,放在袁绍攻灭公孙瓒(199)之后,抹黑意图非常明显。

沮授所谓“必为祸始”的记载,因此就有点倒果为因,非常符合时空穿梭党的言语逻辑。

沮授在《袁绍传》中首次出现,是为袁绍画策定河北的《邺中对》。

“横大河之北”的战略方针,与袁绍“据河南向,以争天下”的本志相合。

《魏书 袁绍传》记载,沮授说(袁)绍曰:

“……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

《邺中对》的历史价值,被评价为与鲁肃的《榻上策》、诸葛亮的《隆中对》相似。

但问题是除了最后三句“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在他说这些话之前,绍宝本来就是这么想的。

《魏书 武帝纪》对此有记载。

(袁)绍曰:“吾南据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众,南向以争天下,庶可以济乎?”

所以我们说只是与绍宝本志相合。

绍宝有足够的底气不迎献帝复刘氏,因为袁氏本来就是除皇室之外的天下第一世家,声望足够。

不必像阿瞒那样需要依靠献帝提升自己的声望。

所以那多出的三句话,其实也是废话。

《邺中对》并没有像鲁肃的《榻上策》那样,明确己方抢地盘为主的现实主义方针。

也没有诸葛孔明的《隆中对》那样,给备崽儿指出一条所谓匡复汉室的理想主义整体规划。

对绍宝的既定策略根本毫无更改,算是一段无比正确的废话。

充其量只是能表示,沮授看得懂绍宝的图谋。

被硬抬到与《榻上策》及《隆中对》并列,实属荒谬。

但这么干的作用,在于先入为主,将沮授塑造为袁绍的心腹谋主。

定下基调之后,便可以强化“袁绍不纳忠言,失败理所当然”的思维惯式。

这种手法,充斥《袁绍传》全篇。

所以故意错乱时间线,把袁谭镇青州放在绍宝击破公孙大玉儿之后叙述,让沮授出面谏阻,也并不出奇。

官渡之战,是沮授活跃的高峰期。

彼时的沮授竭力阻挠袁绍南征,袁绍不听;沮授又劝袁绍打持久战,不要南渡黄河,袁绍又不听。

在反复的“不进忠言”之下,袁绍终于迎来的惨痛失败。

然而历史真相,又并非如此。

《魏书 袁绍传》记载,(袁绍)众数十万,……简精卒十万,骑万匹,将攻许。

《孙子兵法》云:五则攻之,倍则战之。

利用优势兵力渡河强攻,本身并无不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