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我来也 > 第9章 好事成双

第9章 好事成双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我来也!

心有戚戚焉的杨骁坐在沙发上若有所思,旁边的李工安慰的轻轻拍拍他的腿。

杨骁点点头计划到这一步,人事已尽但凭天意了。

良久杜编辑开口说“可以在京城开分社,具体怎么个搞法要我想一下”

“太棒了!叔叔!”杜马兴奋的挥舞了一下,而杨骁则习惯性得攥紧了拳头又慢慢张开。

这时大作家突然发话“哟!都五点了!”

杨骁和李工都站起身来还未张口说话,“先别着急走,赶上饭点儿了,就在我这吃吧!”

“老样子,老付你做的杂酱面我是百吃不厌啊!”,杜编辑恢复心情说。杨骁与李工则相视一笑。

接下来大作家开始操弄起来。北京人果然会吃,一顿面条也做得千军万马,波澜壮阔如同大餐一样。

配料齐全,菜码讲究。待一人一个大碗埋头苦干时,杨骁领略了大作家的手艺。

面条都是“过水儿”口感劲道,杂酱是酱香浓郁,咸甜适口色泽透亮。

伴以清脆的豆芽,黄瓜,萝卜等等蔬菜吃起来是酣畅淋漓。

期间杨骁故意点评老家与此地的吃面习俗差异,引得众人大笑不止,气氛搞起来感情也就越发深了。

饭后大家稍作歇息时,大作家果然开始仔细问起杨骁的学业。

杨骁立刻非常严肃的回答到“我想将来考师大附中”,旁边的李工年龄大吃多了不好客化,慢慢喝着面汤。

“附中要求可高啊!”

“我有信心,我一直都在努力”

“好!很好!”说完站起身拍了拍他的肩膀,然后向外走去,一会儿就听见“老黄,老黄”的叫声。

接着就是门打开的声音“那么大声干什么?!”

“在家呐!你下来”

一阵下楼的踢踏声传来。杨骁爷俩面面相觑,这又是搞哪出?!

进得屋来,大作家拉着一位戴黑框眼镜,略微有些谢顶的中年男子,上身白衣短袖,下着灰色短裤脚蹬一双拖鞋。

“好啊!吃炸酱面也不叫我一声”

“明天还会做,准保叫你”,大作家保证完指着已经站起来了爷孙两个说“这位来自东北的同学想考你们附中,你看看。”

听说是附中的老师,杨骁连忙躬身说了一声“老师好!”,

“坐 坐,老爷子别站着了”说着这位老师笑呵呵的虚扶一把白发苍苍的李工。

“这是附中的黄老师,教英语。也负责招生权力大得很。”

“你又埋汰我”那位黄老师推了大作家一把。

“别信他的,没个正形!”说着又与杜编辑与小杜打个招呼坐在了茶几边的藤椅上。

他看着杨骁说“这位同学,从哪儿来啊?现在初几?”

杨骁鞠了一躬“黄老师,我叫杨骁 从黑龙江来的,初二刚刚结束暑假后上初三。”

“个儿挺高啊!别紧张坐下说。哦!从东北来的我一听就知道,哈哈哈。今年成绩怎么样?”

杨骁拿出学生手册。“嗯,成绩不错,哦!英语98分,不错不错。怎么想着要考附中呢?!”

杨骁解释了一下无非就是学习环境,师资力量都远远高于家乡,为将来考取师大增添筹码云云。

“嗯,有这样的想法还是挺成熟的”黄老师夸奖了一句,然后就转换成英语询问起杨骁的家庭状况以及家乡的一些基本情况,口音是标准的美式口音,卷舌非常明显。

杨骁边回答边联想到这可能也是一种面试吧!没想到附中的要求是如此之高。

听着他的英文回复,黄老师的眼神逐渐惊讶起来“没想到你们矿务局中学老师水平这么高啊?!口音很标准呐!”他连连点头称赞道。

“这都是我爷爷辅导的”杨骁轻轻扶了一下身边的李工。

,“黄老师的英文口语水平也是很高啊!”李工用英文说道。

“啊?哦!我在美国留得学”

“在哪个大学啊?”

“斯坦福大学”

“the wind of freadom blows(自由之风永远吹拂)”李工用纯正德语说。

黄老师惊讶的站了起来“您也是...”

“是啊!我也曾在那里学习过,不过是很久以前了,学得是机械工程。黄老师,您是...”

“哦!我学得西欧文学”

“原来如此,适合做老师教书育人”。

其他人根本插不进去话,只是见到两位聊得火热你一言我一语,虽是听不太懂但是感觉两人已经活络起来。

这时黄老师转身给他们解释道李工是他在国外留学的前辈,于是众人立刻对这位白发苍苍的李工肃然起敬。

“这时您的孙子?”黄老师起身给李工添茶水问到,“是的,以后可能要给你添麻烦了!”黄老师笑呵呵的摆摆手。

接下来黄老师详细的讲解了一下附中招生时间,考试范围,放榜时间以及入校需知等等一系列的相关内容。

并介绍了一些辅助书籍同时还请两人暂缓回程时间,说要拿上届入试的各科试卷回去可以做参考,如此热情让杨骁感激不尽,连连鞠躬道谢。

凡事种种都是借了李工的面子,最后还是应了那句古话“朝中有人好做官呐!”。

本就有可能需要在京久呆的心理准备,所以爷孙两人回到招待所马上就与前台联系延长了住宿时间。

第二天早上九点他们来到大作家的家中时,大小杜早已到了。昨晚他们应该比较深入得讨论过。

所以一见到爷孙两个,小杜迫不及待得开始讲述如何运作杨骁提供的小说素材。

杜编辑出于培养的心态说的很少只是偶尔在细节上把控一下,大作家则默默的在一旁忙碌,微笑着看着小杜兴致勃勃的谈论。

这就是当年的我们啊!大作家在与杜编辑偶尔目光交汇时两人轻轻的点点头,心有灵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