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十三章:洛千慎

第十三章:洛千慎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有心人都能感觉到,如今天下有些不平静。

洛国公洛千秋被封为超品洛王,天子的嫡次子洛圣夕被封为嗣洛王,正一品亲王,有一些传言在民间流传。

这些流言是某些野心家流传开的。

目标自然是诋毁洛氏。

洛氏在百姓以及正义之士的心中声望很高,但有正就有反,那些心怀鬼胎之人,自然恨不得洛氏早日湮灭才好。

毕竟洛氏太过高洁,从不与他们同流合污,也不曾欺压良善百姓。

这样的洛氏,实在是让不少人坐立难安。

李氏宗王也有一些拎不清的开始蠢蠢欲动。

而且不仅仅是李氏宗王在蠢蠢欲动,这些宗王之下的臣子中,也有挑拨的。

其中有些是脑子有问题,自古以来富贵子弟多废物,大唐也不例外。

还有一些则心思深沉,目标是架空宗王夺权,尤其是六大王国这些远离朝廷的王国。

在某种意义上,就像是独立王国,在独立王国中,自然有自己的一套政治运行规则。

朝廷本以为最先发难的会是燕国,但没想到最先出现变动的竟然是楚国。

楚国遭受到了灭顶之灾。

在六大王国中,楚国的实力最弱,毕竟楚国先天不足,既不像另外几个国家得到了大批来自中原的补助,又不像是宋国勾结了大批中原士族权贵。

楚国是真的白手起家,啥都没有,背靠吐蕃这个大唐死敌,面对的则是完全不了解的天竺环境。

吐蕃对绕到自己身后的楚国一直都心怀戒备,最终抓住机会,联合着一些小国,对楚国发动了战争。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只能无奈的派出使者,请求大唐的帮助。

太平召开了军事会议后,诸位宰相和将军,面对吐蕃的这种行为,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打。

“太阳之下,没有任何人可以挑衅大唐的威严,触犯这一条的人,只有死路一条。”

“没错,不给吐蕃一些教训,还真的以为它天下无敌了。”

宰相和将军们在殿中七嘴八舌,但没有人退缩,强盛的大唐,充盈的府库,足以应对一切敌人。

“是时候将素王的光辉,播撒到高原上了。”

太平从小深受武曌和洛君薇的影响,同样是个狂信徒,此刻脸上满是肃穆,这种情绪影响到了殿中群臣。

“恭请圣裁。”

群臣皆垂首肃穆道。

“不过为什么吐蕃会在这個时候突然进攻楚国呢?”

既然决定了要给吐蕃一点颜色看看,那就要了解一下,吐蕃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进攻楚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陛下,根据前方传回来的讯息,吐蕃国中的内斗很是激烈,新的吐蕃大相,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所以决定创造一些功绩,就如同当初禄东赞家族那样。

又因为朝廷在青海的防御过于严密,找不到什么机会。

至于西域则是因为吐蕃不愿意主动将西域推到大唐这边,所以最终选择了进攻楚国这个藩属国。”

这个解释就相当的合理了。

在古代,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战争,都不是因为矛盾积累到不可调和的程度而诞生的,恰恰相反,大部分的战争,都是因为统治者个人的私欲而爆发的。

所以这种战争才能够快速开始,又快速结束,因为这种战争没有根基。

那些真正因为不可调和矛盾而诞生的战争,几乎是难以制止的,只有双方杀到天昏地暗,杀到造成矛盾的一方,彻底消失,才算是结束。

洛千秋是很少说话的,但在这个时候,他却开口道:“吐蕃内部发生了分裂,这是我们的机会,一个彻底击垮吐蕃的机会。

不过想要进攻吐蕃,最需要克服的就是高原上的不适,本王建议,抽调全大唐的精锐,前往雪域高原,深入腹地,进攻吐蕃。

先让这些精锐在青海生活一段时间,适应一下当地的气候,总比直接从中原调兵过去强。”

调集精锐,前往雪域高原,这是相当冒险的一步棋。

“洛氏敢战士,基本上都生活在辽国,本王可以给辽国公修书一封,让辽国公率领敢战士前来。

再下诏抽调最精锐的披甲士。

最关键的则是西域的玄门神庙军。

进攻吐蕃,一定要有西域的玄门神庙军,否则难以功成。”

西域神庙军!

“洛王,据朕所知,那西域神庙军仅仅只有三千,纵然精锐,难道能够在雪域高原上,发挥什么作用吗?

我大唐又不是没有精锐,所担忧的不过是高原之症罢了。”

太平的想法同样是其他人的想法,神庙军的确是有名,是天下强军,但根据实战来看,即便是比大部分的军队强,但也没有强到不可战胜的地步。

洛千秋深吸一口气,缓缓高声道:“陛下,诸公,这就是你们有所不知了。

玄门神庙军,不是凡人之军,平时的确是和大部分军队差不多,但关键时刻是不一样的。

神庙军悍不畏死,能战斗到最后一兵一卒,比寻常士卒有更强的耐性,无论是在水中,还是在高原上,还是在林间,无论是受伤,还是遭受折磨,他们都能保持战斗力。

神庙军在高原上,是不会有不适之症的,他们无论是在什么地形,都能如履平地。

在山地中就是最强的山地兵,在雪域上就是最强高原战士,在草原上就是最强的骑兵,下马也是最强的步兵。

就算是敢战士也比不了,敢战士毕竟还是肉体凡胎,而神庙军已经超脱了这种范围。

没有神庙军的参与,这场战争,本王是绝对不会放心的。”

堂中大部分人都被洛千秋的话惊呆了,就像是在听一个神话故事一样。

如果洛千秋单纯说前面那些,他们还将信将疑,但洛王最后说了什么,他亲自说就连敢战士都比不上神庙军,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那可是敢战士啊。

由洛氏子弟组成的敢战士,从建立的那一刻,就从来都没有任何的敌手。

敢战士只要出现,就代表着胜利,和那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支支精锐不一样,敢战士传承一千多年,每当人们以为,敢战士已经不复当年英勇的时候,敢战士就会用一份令人震撼的战绩告诉所有人,敢战士还在。

洛千秋可是洛氏家主,他既然说自己家族的王牌军队不如神庙军,那就是真的不如。

【玄阶·天兵(非人而为,实为天成):使用者可以选择三千人成为天兵,进行一个月训练,可以得到一支在战场上令行禁止、悍不畏死、身强体壮、武器精通、战争精通、马术精通的军团。】

这种属性,洛千秋太清楚了,敢战士再强,也到不了这种程度。

“洛王殿下,但神庙军是西域玄门精锐,他们会为了大唐和吐蕃间的战争而派出来吗?”

这个问题就是最关键的一个问题。

大唐和西域间的关系是很微妙的,西域属于听调不听宣,大唐说话,西域不一定出手啊,尤其是这种直接让最精锐出征之事。

扪心自问,不答应很有可能。

太平也将目光落在洛千秋身上,“洛王,诸位爱卿所言,有几分道理,朕继位以来,和西域的关系,与先前也没有什么变化,是否能请动玄门出手,朕没有把握啊。”

洛千秋环视殿中所有人,缓缓沉声道:“陛下,大唐和西域间的这个问题,该是时候解决了,和吐蕃间的战争,不是一两天就能够结束的。

先让楚国尽力坚持住,或者说,如果楚国坚持不住,直接舍弃楚国也没什么,只要日后灭掉吐蕃,都是值得的,等到灭掉吐蕃,再重新建立楚国即可。

大唐现在最应该做的,就是解决和西域间的关系,这件事就交给臣吧,开元八年前,臣尽力解决西域问题。”

解决西域之事!

这绝对是当前最棘手的一件事,对于大唐来说,再也没有比西域更让人忧愁之事。

若是真正的能将西域握在手里,那无论是燕国,还是大唐的西扩,都能够真正的提上日程。

现在洛王竟然会将这件事揽在身上,毋庸置疑是有些出乎众人意料的,就算现在西域大祭司是洛氏子,但身处那个位置,有些事就是身不由己的。

因为大祭司所代表的不是他一个人,尤其是玄门那种体制,就算大祭司想要带头投降,那也不可能。

……

大唐和西域所争夺的东西,不是世俗中的权力,而是精神世界。

在诸夏的精神世界中,最高的自然是素王,那问题就来了,到底是接受了天子代行素王之命,还是大祭司代行素王之命呢?

这是不可调和的问题,先前这个问题能够掩盖,是因为大唐内部还有许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但经过李世民、李治、武曌三朝的整治,大唐内部已经彻底整合,反而在边疆地区出现了离心倾向。

出现西域人的意识是可以的,但西域人只能是个地域概念,就像是河北人,江南人,关中人这样的地区概念。

西域人不能凌驾于汉人和唐人之上,就连平等也不行。

对外的时候,只能说是唐人亦或者汉人。

洛千秋不能允许这种错误的思想出现并且弥漫,如果有人执迷不悟,他不介意重拳出击,让他们感受感受什么叫做大唐的军事铁拳。

……

距离洛阳相当遥远的西域,收到了来自神都洛阳的诏令,这是一封让西域子弟前往洛阳求学的诏令。

西域适龄的孩子,都要前往洛阳读书,然后参与科举,通过科举之后,可以留在中原当官,能够留在中原当官的部族或者王公子弟,所在的国家能够得到来自朝廷的奖赏。

在下一次调整资源分配的时候,得到更多的名额,比如分到更多的草场。

于此同时,一封相反的诏令也在中原颁布,那就是前往西域当官的士子,在西域待五年,回来可以直接升三级,而且在县令等政务官的提拔中,优先,还有五十岁以上,正五品下,以下的官员,主动前往西域,朝廷允许他选择一名子弟,得到官身。

让年轻的士子前往,自然要给足好处,历来就不乏有年轻人去边疆谋求大功,现在朝廷要将这种事情,化为实实在在的好处。

有理想是好事,让这些有理想有魄力的年轻人,能够获得回报,那就更是一件好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