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五章:秦国

第五章:秦国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在亚欧大陆上,由于维度的不同,导致大致上,越往北温度越低,其中又因为山脉的阻隔,导致大西洋暖流落在大陆上不同,进而降水量不同。

人类在全球气候面前是如此的渺小。

亚欧大陆实际上是一块大陆,名为世界岛,在这片土地上,从北到南,分布着不同类型的土地。

中原一向强悍,却难以控制漠北,以及更往北的土地,自然不是中原人弱,其中的原因就在于气候和距离。

地球是个球,既然是球,那就越往北,就会越小,最后在北极会变成一个点,这是众所周知的。

在绘制地图时,由于将地球展成平面,北方会被变大,所以西伯利亚看起来是如此的广袤无垠,但这是典型的视觉问题。

实际上,从中原的蓟城出发到哈拉和林的距离,还真不一定有秦国距离燕国远,换句话说,对于李恪来说,大唐距离实际上更远。

而且还有一个非常不利于中原的地方,在中原周围有一条荒漠地带,从瀚海大漠,一直延伸到西域以及更西的土地上。

沙漠的南端就是中原,北端则是一条从东到西的草原地带,这条草原东起呼伦贝尔,经过漠北燕国草原,然后一路延伸到西域,而后到达中亚,最西端则触及到了伊朗。

这就是世界岛的乌拉尔山以东,也就是亚洲,从北到南,分别是冻土、草原、荒漠、草原、耕地,那片荒漠将南北分割开来,形成了诸夏文化为主的农耕民族和草原帝国为主的游牧帝国。

游牧民族在这条草原带上,可以自由的行动,完全不担心补给,但对于中原来说,想要进入这条草原带,却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穿过沙漠。

当初让燕国镇北的时候,李世民就知道燕国是一定会脱离掌控的,那时想的便是肉烂在锅里,而洛苏想得一个针对燕国的后手,可不仅仅是西域以及辽东,还有秦国。

燕王李恪为什么不敢南下,因为现在的燕国和曾经的游牧不一样,他向东和向西都被堵住了,而且秦国也堵在他向西的路上,和曾经那些在中原的争端中失败的游牧不一样,秦国把燕国后路断了,他一旦失败,可以说是难以逃出生天,除非去向秦王乞怜。

李恪在这种情况下,给李承乾写信,心中所怀着的复杂心思,是难以言明的。

……

秦国国都。

在这座王都中,可以见到各种模样的人种,在贞观后期和李治时期,中原向秦国输送了大量的汉人武装集团。

在这個过程中,当然发生过朝廷准备停掉这些人口外迁的建议。

毕竟这是典型的损中央肥地方,增强地方实力的举动。

但在李治即位的第十三年,那时齐王李泰也未曾去世,在一次重大的朝会时,诸王使者向朝廷发难,说朝廷中有奸臣,外迁诸夏以拓根基是大唐国策,现在朝廷中却有人反对,请李治将提出这些建议的人诛杀。

那是李治从未见过的景象。

对于诸封建王公而言,朝廷的人口迁徙是稳固统治最重要的东西之一。

而且在这个时代,人口就是财富,就是力量,大量汉人纳入统治,可以增加赋税,这相当于变相增加工资。

最终这件事以朝廷让步结束,在往后的岁月中,朝廷便将那些不稳定分子都迁徙了出去,大部分都被燕国和秦国瓜分。

在放弃西伯利亚的森林后,李承乾等人一路向西,占据了这片远比辽东温暖的黑土地,如今的秦国,有汉人十二万户,其余一路收拢的编户有十八万户,一共三十万户人口,在乌拉尔山以西的东欧平原上,是一等一强悍的大国。

在东欧平原上,秦国修筑城池,开垦土地,这里虽然比中原寒冷一些,但比辽东强多了,人可以生存,关键是这里的土质比中原还要肥沃。

李承乾洛君成等人来到这里之后,仅仅几年,就知道这里就是以后的王霸之基了,在这里完全能创造一个大帝国。

李靖在跟着李承乾西征的第十年去世,他的家族是现在秦国六大国公家族之一,是仅次于王族和周郡王家的上等贵族。

这种开拓进程中,为了快速征服土地,用土地来激励功臣是难免的事情,又因为没有大量的成熟官僚,走入贵族政治也很正常。

王宫之中,已经颇为垂垂老矣的李承乾,手连一封信都有些拿不稳了,脸上满是皱纹,但他的精神头却非常好。

天地的辽阔可以治疗人心胸中的狭小,李承乾不是个多么豁达的人,当初因为李泰的事情,就把他气的两次吐血,但离开了长安城,来到了他梦寐以求的草原上后,他整个人都变了,在草原上尽情的驰骋。

“阿成,你看看这封信,燕王写来的,大唐将要有一位女天子了。”

老眼有些昏花的李承乾将这封信读罢,递给了洛君成,当初能够策马扬枪的洛君成,现在也只能和李承乾在宫中下下棋了。

他觉得自己尚能出战,但是李承乾已经不让他出战,只让小儿辈征讨四方对秦国不服从的人。

洛君成读罢信件,面上嘴中满是感慨,“朝廷的变化真大啊,真的已经完全不认识了,秦王,燕王这是想要试探一下你的口风,看看你对朝廷立皇太女是什么态度。”

李承乾咧着嘴笑一笑,脸上满是无所谓的神情,“真是无聊,我才不想和他们玩这些争权夺利的游戏,我秦国永远忠诚中原天子。”

洛君成闻言爽朗一笑,“永远效忠圣天子,谁是天子效忠谁。”

二人对视一样,同时朗声大笑起来,李承乾用力拍着王座,“我秦国天高地远,中原就算是战马跑死也来不到这里,就在这里安心发展,我们脚下的土地,可不是漠北那样贫瘠的土地,这里能养育数百万户百姓,等以后有了数百万户人口的时候,那时的天下才是真的有意思。

不如中原大战的话,倒是会影响我秦国的人口增长,最近几年送来的人口有些少了,这样,等我那个侄女登上天子位时,送去贺礼,以后朝贡返回的礼物,能不能换成人口。

中原这些年人多地少,听说不少百姓都已经没地种了,我秦国人少地多,脚下还没有开垦出来的荒地,都是上好的黑土地,这可不能浪费,就让我秦国来帮助朝廷解决一番困难,当初父皇让我们出来开拓,想必也是存了这样的想法。

给燕王回信,就说我那侄女是正经被选为继承人的,我秦国认可。

另外,派人出去找一些公国,跟着我秦国使团前往洛阳,告诉洛阳,大唐的藩属国,又多了几个,这份礼物,不可谓不重吧。”

秦国是真的的天高皇帝远,在这里无论做什么,朝廷都基本上不知道,取得的财富也全部都归属于王廷,前些年刚来到这里的时候,李承乾或许还不太富裕,但数十年过去,李承乾早就富得流油了。

对于秦国的贵族官吏,上上下下早就把大唐抛之脑后了,尤其是一代渐渐凋零,二代从小就在秦国长大。

要知道其他王公之国,因为靠近中原,好歹还会返回中原做官,但秦国是真的与世隔绝,完全没有丝毫和大唐深入接触的意思,相当的特立独行。

可能唯一会有的想法就是——“杀进洛阳城,夺了鸟位。”

“我秦王未必不能做那天子。”

在对燕王的信作出回复后,李承乾用自己已经颇为记不太清事的脑子回忆着还有什么事。

人老了之后,思维就很容易发散。

他想着想着,就想到了小时候,想到了青年时代,那是他最快乐的时候,比现在还要快乐。

“阿成,你说我们以后葬在哪里?”

洛君成一听就知道李承乾又想到了以前,温声道:“自然是葬在这片流满我们汗水和血泪的土地上,就在这里,而不是长安。”

李承乾突然想到:“你说等我那个侄女继位的时候,我回到洛阳去祝贺她怎么样。”

洛君成一听直接头皮炸开,那简直不是去祝贺,而是去搞事,不过他也知道,李承乾就是说说而已,当初发生了那么多大事,他都没有回去,现在又怎么可能回去呢。

还没等洛君成说话,李承乾自己就已经翻篇了,因为他又想到了新的事情,“阿成,我们什么时候攻打西域,西域有很多夏民,如果能把西域人都容纳进来,我秦国的人口,很快就能突破几百万了。”

从西域进口人口,这是之前开玩笑时说过的,但事实上基本不可能,进攻西域不仅仅要面对西域,还要面对中原和燕国,这三方势力没有一方会放任西域被侵占。

况且秦国还没有走到东征的地步,现在就连乌拉尔地区都还没有彻底征服,生活在这里的部落很多,主体是乌拉尔人,经过测算,如果能够完全征服这片广袤的平原,秦国的人口将会膨胀到六十万户以上,甚至可能会达到八十万户。

如果再能从中原或者其他地区得到同等人口的汉民,那秦国就真的可以独自建立一个大帝国了,大唐可能就连秦国的宗主权都把握不住了,这是秦国贵族的目标,毕竟没人想永远做二等贵族,我秦剑也未尝不若大唐剑利也。

洛君成连忙将李承乾的想法安抚住,再想要说话时,却发现李承乾已经睡着了,他上前给李承乾盖上毛毯,而后轻手轻脚的离开殿中,让侍女进去侍候。

对于李承乾这样的表现,他已经见怪不怪了,李承乾的身体其实挺健康的,他只是单纯的老了,所以越来越嗜睡,不仅仅是李承乾,洛君成也觉得自己身体大不如前,当初为了开拓秦国,他冲锋在第一线,几乎每战当先,身体内的内伤,很重,严重影响了寿命。

洛君成实际上开始准备迎接死亡了,人总是要死的,当初李世民的三个嫡子,现在只有李承乾一个人活着,这已经是相当的幸运了,这些年越来越多的秦国一代贵族死去,二代们纷纷上场,他这个周郡王,也迟早是要死的。

洛君成回到府中后,他的妻子长乐公主也刚刚回到府中,跟着洛君成来到这里,大概变化最大的就是他了,出来开拓,男人们都上战场拼杀,但总归是要人来掌握内政的。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识字的人都不能放过,更不用说长乐公主这种,从小就聪慧,而且了解政治运行的人,那更是要委以重任。

长乐公主是太宗皇帝的嫡女,是周郡王的妻子,又是帝国中命妇最高等的爵位正一品长公主,是秦王的元妹,在这个王国中,再也找不到比她身份更高的女人了,包括秦王妃。

侍女将饭菜端上来后,洛君成和长乐公主边吃边聊,说起燕王的来信,又聊到现在大唐内部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