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炊金馔玉不足贵 > 炊金馔玉不足贵 第119节

炊金馔玉不足贵 第119节 (第2/2页)

她今日着意打扮一番,俏生生小女儿模样,便有些厌烦的人看了也生不出恶意,何谈还有着“解元”的面子。县丞含笑问她道:“这便是你今日要呈的菜?”

“算是,也不算是,”她眼神一转,拾出来这两杯花草饮子,先呈县丞,再给主簿:“两位大老爷尽可先尝尝。”

这杯不大,县丞一饮而尽,颔首笑道:“确实有些别处见不着的清香,只是,宴上总不能有茶无菜,无可啖之物。”

池小秋点头表示赞同:“那是自然,所以这第一道菜,只算是吃了一半。”

她抬手揭开第一笼,现出深藏在其下的另一盘。

“另一半,却在这里。”

第144章 拔得头筹

池小秋撤盒时, 堂前桌上已有近二十道菜,素有荷塘妙莲之清,春日兰笋之丽, 莫不小巧生动意趣盎然, 若论荤, 周大厨火腿铺桥,鸡丝砌凤, 只往那里一放,便堂而皇之成了最引人注目的所在。

她这一番动作, 原本只想等着她快些呈菜, 好听县丞选定主家的人,倒多了些兴趣。

池小秋伸手一探,拎上来的却不是菜, 是另一个大盒子, 其高总有五六寸。

她抿了抿唇,露出认真的神色, 再次开盒时, 显得格外谨慎,手扣在盘底, 小心翼翼将菜托了起来。

众人目光所集之处,先是露出一线屋脊,酿杏子一般颜色的甜黄,而后便是整个屋顶。

“这是…个重楼?”有人小声与旁人商论。

旁边人却没答话, 他随之望去,却看见已有高挑檐角越出, 其上便是人人熟悉的双贤图。

“这是必桥亭!”

曲湖边上的必桥亭已有数百年,文脉兴盛, 建构多有精巧之处,在柳安人尽皆知。

庖厨中精于雕砌之道的并不在少数,大如楼阁殿宇,小到鱼虫草木,莫不能以食材为之,因此池小秋便是将这五桥亭整个雕了下来,虽是难得,亦不能说是什么旷世之作。

直到她将整盘尽数托出。

当她置这五桥亭于桌前时,清晰地听到有人齐齐抽了口气。

必桥亭能传名百年,绝非泛泛之作,而池小秋手中的五桥亭高不盈尺,却将其难得处描绘皆尽,唯一不同的便是,因为此亭是由南瓜萝卜制成亭体,又饰以各色蜜饯果品,因此便呈现出玲珑雅致的色调来。①而在亭下,必桥宛转九折,其下又有滔滔湖水,缓缓流动。

她分明是将必桥亭边半个曲湖尽数搬于桌上!

县丞惊得静默片刻,才问她:“这水是如何…”

池小秋指了指下面的盘子,他仔细看了半晌,才且笑且叹道:“原来如此!也不知你是如何做来!”

如何做来?

便要谢钟应忱改了无数次的画稿,薛一舌同她在厨下刻了无数次的食材,试了无数次的颜色,和最后钟应忱亲自督人制成的盘盏。

清甜香气早便盈于室内,县丞老爷用汤羹细细品尝,面露惊艳之色。

能于色香之外将味也做到平衡之外且增色,若是不看池小秋的年纪,他必要以为出自经年浸于砧刀灶案间的大厨了。

“这菜与方才的饮子有什么干系?”

再花团锦簇的样式归到菜品,也不过是酸甜苦辣咸五味,池小秋这菜,其实便是一个精巧绝伦的果子山与一道汤品相辅而成,必桥恰将两者分开,不至串了味道“若说干系,也并没多大干系。”池小秋笑嘻嘻道:“不过是怕大老爷口渴,这饮子清淡解渴,正合时宜。”

前面不知尝了多少道,若是不清清口,如何尝得出她的菜?

从头至尾,堂下各家呈菜时都是言辞谨慎,不敢越矩,池小秋说话干脆利落,言笑有趣,又能呈得出这样一道好菜,县丞难得多了些兴致与她说话。

“那便是还有另一道了。”

每一家呈菜两例,几成定规,池小秋自然不会落于人后。

她自信满满点头:“那是自然。”

这菜甫一揭开,旁人未动,县丞便已豁然站起。

“这是弘然先生的大真帖?!”

他这话一出,旁边的主簿与何师爷也面露惊色,而后便是狂喜。

眼下便没人论什么菜,这三人便围在桌边,有的说旁边松鹤笔法,有的说哪一字起笔落笔,直过了好一会儿,县丞回身问池小秋时,才让出一些缺口,让下面诸人得览这菜风光。

一眼望去,只见白、黑、青、赭几色,蛋白打发铺为落雪满地,香菇等物便堆作松鹤,鳝丝极细,细看之下黑中隐透暗红,如同冬日里隐隐燃着的炽热火炭,在素白中更加显眼,如丝如缕,又暗透着力量。②“你看这松针,十分密实,针尾处微微散开,正合弘然先生的手笔!”县丞话语中难掩激动,忽想起一事,忙回身问询 :“这帖原是密藏,你从何处见来?可还有余下的帖?”

大真帖书画相合,于哪一道都是双绝,文章虽传于世上,字迹却难亲见,而县丞最慕的,便是弘然先生这一手传世之字。

这盘菜却将大真帖只截了部分,看得他们几人心动之余,不由得心痒。

池小秋摇头道:“我并没见过,这稿子是别人给我的。”

何师爷人情世事聪明处还在县丞之上,只略一思忖,便知是何人给了池小秋这帖子样稿,悄向县丞耳语两句,又笑说:“待文和宴上,老爷问他便罢。”

这菜吃得也讲究,一筷一勺看似随意,却是精心选了地方,并不损坏其中构图,倒让那有些残损的一角,越发显出别处的可贵来。

“这鳝肉很有些韧劲。”

县丞显然对这道菜很是在意,问了许多话。

池小秋回道:“用的多是鳝背上的肉,因此细嫩里头更显得劲道。”

这压尾的两道菜,县丞主簿几人足足尝了一炷香的功夫,不必旁人猜测,便径向池小秋道:“往年的文和宴莫多有新意,佳肴频出,今年,便看你池家食铺有何本事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