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武大郎反转人生 > 第87章 李助投山

第87章 李助投山 (第2/2页)

李助这才感觉到一下子放心了。

同时对武大的安排也更加满意,加入梁山的念头更加坚定了。这家伙做惯了军师的角色,怎么可能习惯老大的定位?

事情就是这么玄幻,有的人足智多谋,有的人武力超群,偏偏就是不适合做一个势力的老大。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留侯张良。最开始的张良绝对没有辅佐刘邦的心思,他一心恢复韩国的国祚,亲自组建义军,可惜他就是不适合当统帅,自己明明智谋通天,就是屡战屡败,这就是明显的性格原因了。

吃亏吃出经验的张良这才发现了自己的缺陷,于是转而辅佐刘邦,这才找准了自己的定位。

李助现在就是这么个情况,手握两万大军,还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丝毫也没有找到独掌大权的快感,实在不是自立门户的材料。

袁朗的注意力明显就放在了梁山的情报能力上。忍不住问道:“朱兄是怎么这么快就发现我们行踪的?你能在这里等我们,应该最低发现我们有两天时间了!我实在是好奇,难道你们在淮西境内也有情报能力?”

这句话就有点不敢回答了,怎么回答都有点唐突。

李助顿时有点尴尬。

朱富却毫无芥蒂的说道:“几位也不是外人,我就直言相告了,我们梁山自从大寨主上位伊始,就命令我全力铺设情报渠道。在东京、江南、淮西、河北等几处可能和官兵大战的地方优先布局情报网络,在咱们淮西境内,我也埋下了钉子,他们平常蛰伏,只有出了大事才紧急启用,因此这一次的大战,梁山已经最快的接收到了结果。”

朱富的话等于告诉袁朗等人,梁山的潜伏人员只是为了收集情报,不是为了对付淮西楚军。

李助略微一思索就知道梁山的确没必要针对楚国,双方根本就没有利益冲突,而且楚国已经烟消云散了,计较这些还有什么用?

几人说说笑笑,朱富也有意识地把一些梁山的内情透漏出去,不是泄密,而是为了让李助等人更了解梁山,增加对梁山的认可。

第二天,朱富就陪着李助等人带领着大队人马向梁山进发,高英的骑兵负责往来传递消息,一行人浩浩荡荡,直到走远了,那些官府的大小官吏总算轻松下来。实在是太吓人了,两万人,如果人家心情不好,恐怕一个冲锋,就拿下了城池,关键是自己真的摊上这等倒霉事,谁替自己背黑锅?

武大已经提前赶到了济州府,这里就是梁山的最南端,也是李助等人最先能够到达的地方。武大正好可以一举两得,既巡视济州,又迎接了李助等人,大寨主亲自跑这么远迎接,足够诚意了。

一行人顺风顺水的赶到了济州府,武大早有准备,官府动用了大批百姓,有官府补偿准备了大量的食物和帐篷,保证让这些士兵一来就能享受到久违的温馨,衣食无忧,正好也可以好好的修整。

武大见到李助、袁朗以及酆泰和縻胜,笑容满面,一把拉住了李助,温言安慰道:

“都辛苦了!到这里就是到家了,好好休息休息。今天咱们一醉方休,弟兄们我都安排好了,尽管放心玩儿。”

说罢,指着袁朗问道:

”这位莫非就是袁朗袁将军?“

李助连忙依次指着几人介绍道:”这位是袁朗袁将军。这是杜壆杜将军,酆泰将军,縻胜将军。“

王庆的几个臣子里,论智谋当以李助为第一,论武力值杜壆当之无愧是第一高手,但是真正能统领千军万马的还是袁朗,此人不但个人武功极高,而且有帅才,是个难得的大才。至于酆泰和縻胜,就是纯粹的武将,个人能力平平无奇。

武大都闻言抚慰了一遍,这才进入厅堂,酒宴已经备好,武大倾力结交,一众梁山好汉对自家大寨主的喜好莫得透透的,当然不会掉链子,觥筹交错,气氛十分热烈。

武大亲自陪着李助,二人身份特殊,自然不会放浪形骸,二人喝了几杯,武大叹息道:

”世上的事真是难说,相当日,四大势力如日中天,如今呢,两家消亡,一家苟延残喘,反宋的声势注定要消沉一段时间。梁山成了硕果仅存的势力,我们要承担更大的责任。你我都任重道远啊!“

李助也有些唏嘘,当日结盟,田虎不可一世,王庆野心勃勃,江南如火如荼,只有梁山就像个打酱油的小弟,毫无存在感,恐怕所有人谁也没有真的把梁山放在眼里,结果现在就人家反而过的最好,果然是物是人非。

李助只好陪着笑,心里却也有无限感慨。说到底还是没有人家谋划的深刻,怨不得别人。

武大笑道:“你们也算是楚王麾下最后的火种了。安顿好了就随我好好走走看看,梁山如今已经有了六个州府,足够安排你们这两万人马。等你们看过了,如果觉得梁山可以托付身家性命,我就亲自邀请几位加入梁山,咱们同心协力打下属于咱们自己的江山。”

“如果实在觉得梁山不符合诸位的要求,咱们梁山礼送诸位。说到底咱们为什么起兵反宋?还不是为了给百姓们谋一条活路,咱们自己也谋个前程?咱们都是殊途同归。”

李助感觉十分新奇,武大的言辞风格都和王庆大相径庭。

王庆开口闭口都说的是功名富贵,赤落落的就是用富贵引诱。武大也说个人前程,中间却夹杂了许多深层次的剖析,甚至不自觉的用上了后世企业文化的那一套,听起来就高大上。

说起来,武大也反感讲大道理,但是如果纯粹的用功名富贵去引诱人前来投效,在这个时代十分平常,但是武大还是想在梁山灌输进一部分高大上的价值观,于后世迥异的是,武大七分讲利益,三分谈理想。绝不会把后世那种假大空的理论照搬过来,除非他疯了。

李助甚至有了现在就俯首投靠的冲动,但是,他还是用大毅力压制住了这种冲动。说到底,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两万最后的兄弟,他们的生和死,荣与辱。怎能轻率?

一场欢聚,李助几人也算是初步混了个脸熟,糜胜酆泰天天呆在军营里约束士兵安心修整,养精蓄锐。

李助和袁朗、杜壆则频频结交梁山的将领,从侧面了解梁山的一切。

这一天,几人又聚在一起,袁朗首先说道:“要不咱们加入梁山吧!我打听过了,梁山军在籍的士兵可都能分到田地,有了田地,也就有了根。这一点人家梁山比咱们做得好,咱们楚军打了这么多年,还都是一穷二白,真是失败。”

酆泰嘬舌道:“个个都有田地?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的良田?”

李助笑道:“杀富济贫而已。现在各地都是贪官污吏伙同富豪乡绅相互勾结,任何一家土豪都能挤出来千儿八百亩地。听说兖州孔家居然把兖州的良田占据了七成,最后都被梁山全部给收了回来。想想吧,就这一家,足够梁山吃饱了!谢谢狗大户真是无法无天!咱们不造他们的反,还等什么?”

几人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对乡绅们的贪得无厌感觉真是大开眼界。可惜楚国在时,根本就没有关注这种情况,也就更没有什么分田措施了。这就是没有文臣辅弼的后遗症,治理民心是个系统的工程,造反者往往需要很久才能摸索出这个道理。

大明朝的李自成早期动辄拥兵几十万,可惜总是被官军一战击溃,直到他遇见李岩,简简单单的一句“均田免赋”就帮助他立下了根基,又编纂歌谣:“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简简单单的几招就彻底让李自成的军队脱胎换骨,一举成了流寇中的霸主。

几人把梁山的施政举措拿出来和王庆相比,最后都慢慢的沉默了。

凡事最怕比较,若果说以前几人还隐隐有些自傲的话,现在对梁山再无轻视。人家能有今天的成绩,果然不是幸运。

酆泰也说道:“军师,该做个决断了!咱们这么不上不下的,不但士兵们心里没底,恐怕人家梁山也会小看咱们,咱们谨慎的有点过头了。”

李助看了一圈,然后说道:“那就决定了!明天咱们一块拜见武大寨主,要投靠,就办的漂漂亮亮的。过了今日,咱们就只有一个身份了,梁山人!”

果然,第二天,几人找上门齐刷刷的跪拜下去,武大高兴的差点仰天大笑。又有英雄入我彀中矣!

既然几人这么干脆利落,武大便拉着他们说道:“咱们梁山的士兵人人有田。就近的几个州府闲田已经没有那么多了。我计划把咱们新加入的兄弟的田地都分在兖州,那里有大批的土地,足以安排咱们两万兄弟。”

“几位兄弟也正好可以随军到兖州好好休整一番,然后整编军队,争取早日恢复战斗力。”

“李先生安顿好弟兄们以后也来军机堂助我一臂之力。袁将军和杜将军皆有帅才,日后大战,还要辛苦几位。”

几人听了,都放下了心,武大没有剥夺几人的兵权,李助更是任职中枢,足以保证几人的利益。对于这个安排已经很满意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