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经济泡沫下的生存(财经郎眼04) > 第13章 消费的困局与突围(2)

第13章 消费的困局与突围(2) (第2/2页)

郎咸平:就是这样子的,这是让我们非常担忧的。

王牧笛:由于我们更大的一个消费意愿是房子,但是房价又很高,所以我们这种消费现在叫恐慌性消费。本来消费带给我们的应该是快乐、享受、愉悦,现在典型的叫“被消费”的时代。我们被房子绑架了,一想到消费,唉声叹气,包括最近在网上很火很流行的《蜗居》。它为什么火?就是因为它切中了民众心坎的东西——“高房价下的民生”。其他话题的切入,都源于高房价下的众生相,我再跟你做个提醒,第一次透过房子来剥夺,第二次透过耐用品的消费来剥夺老百姓。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的是让老百姓更富裕,而不是一次性的剥夺。顺着教授的话讲,一方面使得还富于民,包括国企你们不要与民争利,然后民企的税收要减免,还富于民。一方面给民众一种造富的机制,你自己财富能增长,同时我的财富还不受损失。

郎咸平:所以我就以成都地铁站为例,跟他们做了一个什么建议呢?第一,造地铁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不是搞政绩工程,要还富于民。怎么还富于民呢?比如说你跟地产商合作。怎么合作呢?那就是政府来控股,让地产商去开,开之后,政府控制所有的产权,然后租金收入收回之后,你可以降低票价。地铁票价降低,因为地铁公司就不是以票价为唯一的收入来源,可以透过与地产商的合作,收取租金收入。因此租金收入在香港,是地铁收入的两倍、车票的两倍,那么你收入多了以后,第一,可以给老百姓降低票价。第二,你可以像香港一样。香港政府把政府所控制的所有的物业,全部拿去上市。上市由谁来买呢?只能由香港居民买,别人不能买,这就是什么样?你的利润不但让老百姓票价降低了,同时透过一个方法还富于民,分享到这种红利了,这才是创造财富。

李德林:教授这个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说法,但是现在的官员把地铁一建,开始卖地皮。卖地皮,财政收入提上去。

郎咸平:你讲的完全正确,但是我认为他应该这么做,但他不会这么做,为什么呢?他一定是利用地铁的概念拉抬地价,拉抬地价收税,然后补助财政收入,把泡沫越吹越大。

王牧笛:对教授这个理想,最大的一个羁绊是什么呢?就是所谓地方政府,这种土地财政的模式,它要有钱,就要卖地,它要卖地,就要有高房价。

郎咸平:不过最后主持人问我说,对我们政府有什么建议?我说应该这么做,不过我说大家也不要担忧,因为在中国办任何论坛,都是没有影响力的。放心吧,没事的。

李德林:像郎教授刚才说这个问题,官员把地铁建好,本来是要拉动经济的。那当然了,确实也拉动经济了,地皮炒上去了,房价炒得很高。像刚才说的城镇化建设,让更多的农民进城。他进城去住哪呢,没房子,地价那么高,农民进来就住不起。不要讲找工作了,住不起更多就是失业,更多失业就是更多的社会问题。

郎咸平:社会矛盾。而且我们上次做节目,你还记不记得肖锋给我们讲了一个数据。差不多城市当中有3亿左右的农民工是没有工作的。他就蜗居在城市当中,当然我对这些农民工表示深切的同情。但是我还得再讲句公道话,这就是社会问题的所在,社会问题的来源。

李德林:郎教授,我再回答一个问题。你刚才不是说要用更多的钱,让民营企业降税。我给你透露一个数据,在大家印象中国有企业都在国内,在海外都很少。你知道华润在海外有多少离岸公司吗?700多家,招商局500多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他们成立这个企业,钱都是从哪来的?他们是在国内享有很多便宜的资源赚取的,在海外倒来倒去地进行投资。

郎咸平:我们不要讲得太复杂,目前的整个展策略,什么叫“国进民退”,大家没有把这个理论搞清楚。那就是目前我们政府给国有企业太多的空间。你赚了100元之后,应该全数收回,什么目的呢?全数收回之后,拿这个钱补贴社会大众,你应该这么干才对的,让社会大众享受到国有企业的实际好处。可是我们不是这么干的。譬如像中石油、中石化,100元拿来干什么呢?海外投资、兼并民营企业,跟民营企业抢资源,把民营企业赶出去,买天价吊灯。对,天价吊灯,最后是什么结果呢?“国进民退”了,老百姓根本享受不到国有企业的好处,反而觉得有它在还更麻烦,问题更多。他整个把问题都搞错了,其实国有企业的真正功用就是什么呀——还富于民。

王牧笛:“国进民退”这个大浪袭来,又有一个新的现象,所谓民营企业的寄生化的生存方式。

郎咸平:所以跟国有企业挂钩,才能拿到资源,想分一杯羹嘛。

王牧笛:最近广东统计局统计的数据,2008年广东的民企百强,55家是重化工企业。现在民企有一种重化工化的倾向,为什么?因为4万亿砸在了基础建设,砸在了重工业,砸在了国企,它们一定要迅速地让自己也华丽地转身,转到这个领域去分一杯羹。

郎咸平:但是这一切的投资都是利用明天的产能过剩消化今天的产能过剩,等到4万亿这些资金一旦投完了之后,问题就都出来了,这些华丽转身的企业将遭到重大危机。就是这么简单,因为全国都是产能过剩。

王牧笛:而我们的学者、官员理解的“还富于民”,比如说上海的政协委员“两会”期间在提嘛:中国每个人1000元现金,他把这个理解为“还富于民”。

郎咸平:我们还需要多教育他,有人教育过嘛?经济学者麦金龙说要想让人们消费,短期的收入是根本不行的,要靠长期的收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