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补刀影后[古穿今] >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一百一十八章 (第2/2页)

刘世兰说:“我看王大有这个人贼眉鼠眼,面带奸诈之色,不象忠厚的人。再说,王大有也是一个身无分文靠卖力气为生的穷苦人,他哪里有孝心、有钱财把他叔父的尸体千里迢迢运回老家安葬呢?但是他却一再坚持要将棺木从坟中弄出并且开棺看视,可见他心里恐怕早就知道棺中是一具无头尸体。如此看来,王大有也有可能是杀害其叔父的凶手。再说,王乙虽然死了,却没有头,那么又怎能知道这个无头尸一定是王乙呢?左邻右舍以为尸体一定是王乙,不知他们根据的是什么。”

于是杜耳把在押的众人召来,问道:“你们怎么断定死人就是王乙有没有对他的身

体进行查验”

众人异口同声地说:“小人们一见王乙被杀,都吓得晕头转向慌了手脚,仓促间没顾得上仔细辨认。小人们又愚昧无知,不懂得查验身体,只是看身上穿的衣服是王乙的衣眼,便认定死者是王乙。”

杜耳听了,挥手让众人退下,然后到后堂对刘世兰说:“那些人说死人的衣服是王乙的。”

刘世兰接着又问:“除了衣服,还有其他旁证可以证明死者是王乙吗”

杜耳回答:“没有。”

刘世兰点头说:“既然如此,死者到底是谁还不能肯定。不过,据我对此事的分析来看,王大有未开棺前已知棺内是一具无之尸,其中必有原因。因此可以从审问他入手,寻得案情真相。”

第二天,刘世兰又把自己设想的一整套计谋详细说给杜耳听,杜耳听完,不禁大喜,连忙照计行事。

第三天,杜耳召集衙役,命令他们排列整齐,并告诉他们要如此这般。然后杜耳端端正正威风凛凛地坐上太师椅,召王大有上堂,跪在左边;又召众人上堂,跪在右边。

接着,杜耳说:“这件案子,经本官勘察及用心推算,早已了如指掌。现在我开始审讯,谁敢不说实话,当堂用板子打死!”随后,杜耳命令衙役将刑具取来。

杜耳的命令刚一出口,堂上堂下的衙役们立即响起一片应和之声,声音响亮无比,震得屋瓦乱响,连房梁上的尘土也纷纷掉下来。一转眼,刑具也取至大堂,带班吏目头领上前禀报,两班衙役数十人又是一片响亮的喝叫之声。众人吓得两腿抖,王大有也面无人色,不敢抬头。

杜耳先问众人:“王乙之现在何处”

众人一听。不觉号陶大哭,答道:“大人饶怒小民,小民们实在未曾杀害王乙,所以不知道他的脑袋在哪儿。”

杜耳听了,点点头说:“我知道你们确实不知王乙之在何处。”

紧接着,杜耳厉声向王大有说:“你知道!”王大有猛然一惊,愣住了。

杜耳不容他有思考对策,紧接着厉声呵斥道:“你杀的王乙,你当然知道他的头在何处。”

王大有低着头说:“绝无此事。”

杜耳把惊堂木一拍,大喝道:“大胆刁民,尚敢强辩!你是穷人,根本无钱送你叔父归葬,若不是已知棺中之尸无,就不会主张启棺看尸。你一定要启棺,用心何?”

王大有浑身哆嗦,一时答不出话来口杜耳转头吩咐衙役道:“给他动大刑,不怕他不招。王大有就是谋杀他叔父的凶手。”

王大有听了,浑身如筛糠一般,过了半天,才说:“息怒,小人愿招,小人愿招。”

“速速招来。”

“是,是。小人实未杀叔父,叔父现今仍在。”

杜耳一听,内心也不觉大吃一惊。但他镇静了一下后,马上说:“我早就知道你叔父没死。现令他在何处”

王大有答:“在小人家。”

杜耳又问:“你家离这里多远,都有什么人”

王大有说:“我家在某县某乡,有二百多里路。家中有,还有一个小儿子。”

于是杜耳令王大有在供词上画押,收人牢房,然后对众人说:“连累你们吃苦了。”

众人的冤狱今天得以平反,不禁纷纷落泪,一齐给杜耳磕头谢恩。

杜耳又说:“此案虽然王大有已招供,但王乙尚未被捕,所以案子还不能了结。你们既然都认识王乙,谁愿意帮着去捉拿他”

众人闻言都吵嚷着要去,杜耳从中选了两人,又亲自从衙役中挑了四名精干的捕快,马上出。同时又行文给邻官,请其协助缉拿。

捕快们连夜出,天快亮时,到了王大有家。一敲门,里边即有人来开,大家一看开门的人正是王乙。众人当下将其一把揪住,套上枷锁,带回本县。进了灌阳县界,一路上约有数千人围着观看,纷纷叫道:“王乙没死!王乙没死!”

王乙被带进县衙后,杜耳立即升堂,王乙知道赖不过,便将事情全部招出。

原来,几个月前,有一个男子,也不知来自何方,一天夜里碰上大雨,想找个人家躲避一下。刚好他走到王乙门前,便敲门进去投宿。正巧那天王大有也在王乙家,偶然看见这个男子身上带了不少,便和王乙商量谋财害命。

二人等夜深人静,客人睡熟之后,用刀将客人砍死,然后给他穿上王乙的衣服,把客人的头割下来,埋到别处,然后叔侄二人携银逃到王大有家。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当地人没将此事报官而只是私自掩埋了事,王大有便想再趁机敲诈一番,于是就生了上面的。

案情真相大白,按照王乙供出的埋头之处,死者的头也找到了,往尸身上一合,果然是一个人,案子到此结束,王大有、王乙按照谋财害命律治罪,得到了应有的处罚。

从此,当地人纷纷传扬杜耳如神,只是过了很久以后,人们才知道那原来是刘世兰的推断和计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