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 第20章 病,要疗愈(8)

第20章 病,要疗愈(8)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

很多独生子女小的时候是由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带的,再加上父母,6个大人去宠爱一个小孩,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小孩就成为家里的“小公主”和“小皇帝”,“一人独大”。他们在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再加上现在的物质经济条件比过去好很多,独生子女无论要求什么,都会得到大人的满足。又因为缺乏与兄弟姐妹互动的机会,就会造成幼儿自我中心的性格,因此到上幼儿园的时候会表现为自私自利,不喜欢和他人分享。

如果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懂得分享教育,孩子会培养成乐于分享的性格。比如,父母自己是个乐于分享的人,也常常主动说起分享的美好,让孩子感受到与他人分享的快乐,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孩子也会懂得分享。还有的父母会跟孩子一起读书,或者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把他当作平等的家庭成员看待,比如一起洗水果,倒垃圾,做卫生,轮流玩电子产品。我看到有的年轻父母就做得很好,跟孩子规定一家三口轮流玩Pad的切西瓜游戏,每个人玩多长时间。这样的分享教育下,独生子女也能具备分享的能力。如果家庭教育中缺乏分享教育,则孩子的分享意识和能力较弱。

美国是强调个人主义的国家,他们会有许多超人、个人英雄题材的电影电视。强调个人的价值和能力,觉得只要一个人很努力就能实现梦想,获得自己想要的生活,还能为社会作出很多贡献,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梦”。个人主义同时把个人的权利和隐私放在位。中国一直都是一个讲究集体主义的国家,但是受到美国个人主义的影响,又没有正确学习人家的精神内涵,反而变异了,变成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自己利益,不顾他人利益的自私表现。

一封关于分享的邮件

很巧的是和朋友讨论这个话题之后没多久,我就收到一封豆友的邮件,标题为“我始终不懂分享的要义”。正文这样写道:

ya,你好,看了你的许多文章,很多是你和你的粉丝们的分享,是你和陌生人的分享。而我始终不懂分享的要义。中国人的思维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很不幸,我的脑海里也有这样的思维模式。原因是我现在的积累本来就不多,但我还要把仅有的积累分享给周围的同事就会让我觉得很没有安全感。久而久之,大家都采取保守而自私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人,这很让人窒息。或许是我的内心是有点骄傲而常常戴着有色眼镜识人吧(我知道这样很不好),在我确认这个人是我的朋友之前,很少主动示好。可我的朋友们都觉得我是个还不错的人。现在大家的普遍思维都是你不对我好,我绝不对你好,说白了--怕吃亏。总觉得对方如果不能感知到我为他们做的,或者他们不能在适当的时候对我曾经为他们做的回报的话,我就会觉得很恼怒,并且在心底把这个人打入冷宫。

或许是我还没有真正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崇高境界吧。

ya,请告诉我,怎样从自己开始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看完这封信,我才知道原来有年轻人对“分享的要义”充满困惑,而且还为数不少,他们不喜欢分享,害怕分享。除了以上我和朋友总结的几点原因外,还受“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思维模式左右。这一思维观念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被很多人奉为至理名言。因为这句话,很多师傅在教学的时候都会留一手,对学生处处设防,百般挑剔和抱怨,对很多实用复杂的技能遮遮掩掩,不肯倾囊相授,生怕学生学会了超越自己,取代了自己的位置。我父亲在他年轻的时候跟着一个师傅学砌砖盖房子,他的师傅就是这样,不肯多教他东西,生怕教会了学生饿死自己,有的时候还会教授错误的东西,不知道是故意的还是受限于自己的能力。盖房子的很多技能都是我父亲自己摸索和感悟出来的,后来他还看了建筑方面的书,参加技能培训,不断自学并且修正以前错误的知识技能,才终于成为我们那一带优秀的乡村建筑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