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陈吉的脚印走成花 > 第38章 制作冬日里的甜蜜和芬芳

第38章 制作冬日里的甜蜜和芬芳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陈吉的脚印走成花!

进入腊月,更忙了,做豆腐的工具七手八脚撤下去,制糖的家伙砰砰磅磅搬上来,要做冬米糖、花生糖、芝麻糖、饭米糖。

爷爷做糖,从干麦粒泡发,熬麦芽糖开始。

奶奶将冼净挑拣的麦粒铺在几个大簸箕里,都盖上洗净晾干的稻草杆,早晚掀开看看,淋淋井水,麦粒发芽了,待青叶要长未长,就可以用了。

糯米已在木饭甑上蒸熟,摊开在干净的筛子上晾着。

爷爷摸一摸糯米饭,还有点温乎,把它和麦芽都装进瓦缸,加井水,过个大半天,有了汤汁,爷爷把汤汁全部滗出来,倒入大锅里,叫小姑,“烧大火”,要熬煮麦芽糖。

小姑拢拢头发,怕再被燎去了额前刘海,坐到锅洞前的小矮凳上,将拨火棍杵进火洞,说,“我是天波府里的杨排风”。小姑两只小手各抓起一条烧火棍和一把很沉的黑生铁加长火钳,使的出神入化,火大与火小,全在她棍与钳的进退之间,一送一撤,一拨一拢,收放自如。

大叔拿回来一台上海牌台式收音机,全村唯一的大收音机,枣红木的音箱上蒙着紫红色的缎子布。奶奶说,“大鬼那个小气鬼,他的钱夹在屁眼沟里,机枪都扫不出来。嗯,有时候也能开个大红花,搞个收音机家来听听,还不孬。”每天晚上家里人洗漱过后,大大小小方的、圆的火桶都集中到西厢房,扭开收音机按钮,电灯或停电时用的煤油灯蜡烛都灭了,全家在黑暗中心神专注地听说书,听完了《水浒》《杨家将》《西游记》,现在正在听《岳飞传》。

奶奶说,“哦,今晚听不到《岳飞传》了。”

我说,“还可以听啊,而且不用灭了灯火,可以点着电灯听。”

奶奶说,“不能坐得烘火听了嘛,脚不沾灰跑来跑去的,两条腿跑得跟麻杆一样细,听不得味。”奶奶想起来秦桧,气得直骂,“那个害人的短命死的,今朝晚上,管什么搞要把他杀掉。”

“你有本事就进去把他杀掉。”爷爷笑。

“我是没有那个本事,包老公怎么不用狗头铡把他铡了。”奶奶说。

“包老公是铡陈世美的,你家奶奶就会张冠李戴。”小叔说.。

屋里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小姑说,“姆妈是咸吃萝卜菜淡操心!收音机里头的事情,你怎么管得到?”

熬糖稀是一项极精细的手艺,要不“老”不“嫩”,无过无不及,符合中庸之道,爷爷不知道中庸之道,但爷爷熬糖稀熬得恰到好处。大火把汤汁煮开起了泡泡,用筷子试试有拉丝了,爷爷又说“改小火”,小姑收到指令,马上改小火继续熬煮。

船桨样的木头炒糖勺,叫糖桨,比我还高,爷爷两手一上一下把着桨杆,桨叶贴着锅底慢慢搅动,慢慢地,慢慢地,一下又一下,极考验耐力毅力与体力,爷爷时不时举起船桨看看,糖稀在桨叶下挂成一片琥珀色的帘子,爷爷用手指头一弹,一片糖薄膜应声飞走,好了,“撤火。”

爷爷快速用筷子刮下一块晶莹剔透地包裹在船桨上的麦芽糖,递给我。这时的麦芽糖散发着甜蜜的芬芳,趁热趁软填进嘴里,绵软即化,比凉硬时不知好吃多少倍,许多人都没吃过,偏偏我又吃过很多!

拔糖的凳子,用麻绳前后捆绑,牢牢固定在厨房东北墙与屋顶之间的房梁上。

趁麦芽糖还有余温,可以成任意形状时,主力队员十八般武艺不压身的二叔上场,开始拔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