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 第59章 忆苦听蒋老英雄报告 拉练看铁流奔腾向前

第59章 忆苦听蒋老英雄报告 拉练看铁流奔腾向前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龚尔思笑的新书风雨人生记!

入伍教育进入了忆苦思甜阶段。各个中队、小组开展忆苦思甜活动。听了动员报告,廖文刚这才想起,自己一家也是苦难深重的,举家躲债逃到新津,两个姐姐贫病而死在异乡,父亲拖黄包车,打摆子,在新津机场被国民党兵抓住,说是共产党派来割电线的,被吊打,险些被枪毙了。近五十岁了,还被抓了壮丁。要不是解放了,这一家人还不知道怎么过哩。

廖文刚好不容易才抢到了发言的机会,他简单讲述了自己的家史,他说:“通过忆苦思甜,我明白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跟着共产党,永远干革命。”万思达讲到他的母亲长得很漂亮,一个地主,起了歪心,对他们家进行迫害。

通过三天的忆苦思甜教育,同学们更认识到了共产党的伟大。都纷纷表示决心。李学明说:“我一定要千方百计练好杀敌本领,为保卫祖国贡献一切力量!”王德志说:“是共产党解放了我们,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一定不辜负党的期望!”

一天,廖文刚正在看《陶渊明集》,王德志问:“这么专心的,看什么?”廖文刚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赵照圣说:“这里可是‘只见赐儿山’。”廖文刚说:“你这诗味可差远了。

不久李主任布置写自传,要求把自己的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亲的情况写清楚,还要求把自己的成长史,详细地写出来。同学们都在宿舍里,认真思考着,书写着。

廖文刚的文笔是不错的,可是,他一想起自己的家庭情况,就发现,写一本书也写不完。因为,太复杂了。他的外祖父名叫白仲清,外祖母叫赵良惠。他们是船工,本来住在四川五通桥竹根滩的屙屎坝,民国六年涨大水,这地方被夷为平地。他们幸有一只木船,房子垮后即随水漂流,后辗转到了新津,租住一位旅长废弃的房子,因为写得一手好字,会打算盘,给一家发财人当司爷过活。

白家子女多,生活清苦,廖文刚的母亲白翼坤是长女,下面还有二弟白翼翎、三妹白翼贤、四妹白翼祥。白翼昆十六岁就嫁给当地驻军的一个连长。回到这个连长的家——三百里之外的井研县盐井湾断桥村,才知道上了当,这位连长已经有了三个老婆。白翼坤坚决离婚,经过廖家的亲戚熊克武督军的帮忙才离了婚,改嫁给文刚的父亲廖紫云。

廖家有几十亩土地,开有油坊,请有工人,颇为富裕。一年过年前夕,廖家的叔伯哥哥廖云帆来哭诉,杨保长逼债,来牵走他们家的过年猪。白翼坤一听,立即喊起工人,在家门口的大路上拦住了杨保长,并说:“乡里乡亲的,也让别人过个年。杨保长,怎么能兴这样的规矩!”杨保长见这边人多势众,只好把猪还给了廖云帆。

杨保长立即报复,伙起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趁廖家全家人上街做生意的机会,把家里的东西偷得精光、接着还投毒、抓壮丁、在生意上打压,廖家不到三年,就败落了,卖光了土地,逃难到新津。白翼昆进纺纱厂当工人,廖紫云拉黄包车,直到解放划为贫农,分了田地,才过上了安定的生活。

而廖文刚自己,则做到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初小就当上了学习委员,全班16个人考高小,只考上了4人。廖文刚读高小加入了少年队。考上初中,当上井研中学六零初一班的班长、井研中学少先队的大队长,初中毕业时,就加入了共青团;考上高中后先担任六三高二班的团支部宣传委员,后担任团支部书记到毕业。

廖文刚写自传,写了两天也没有写完。王德志说:“廖文刚,哪有那么多写的?”,廖文刚说:“真还不容易写完。”王德志说:“我看看。”王德志一看到“廖文刚,字向希”,就说:“你还有两个名字?”廖文刚说:“我是文字辈的,按家族规定,得有一个;还得有一个常用的。”王德志说:“人家都叫什么向东,你却叫向西。”廖文刚说:“因为我是一门大炮,炮口就要向着西方,时刻准备着向帝国主义开火!”

入伍教育的最后一个项目,是请老英雄——251医院的副院长蒋维平老人来讲他的革命历程。这一天,西山坡的礼堂里,座无虚席。解放军外语学院的政委杨卓将军亲自陪同前来。据说杨政委是杨勇的三兄弟,没有文化,但善于指挥打仗,少将军衔。老英雄蒋维平,身材瘦高硬朗,两眼充满激情和神采。上校军衔。年龄,应该在八十上下。杨政委,身体矮壮,满脸笑容,给大家讲话,高举着手,喊了一声“同志们”,竟久久没有下文。廖文刚想,可能是没有想好要说什么吧。身经百战的将军,总不会是怯场吧。好一会儿,才听杨政委说:“同志们好!辛苦了!欢迎蒋老英雄讲话!”下面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蒋维平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务工作模范、劳动英雄。1878年生,河北省房山县人。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投身抗日斗争,任北平参战军第3师管马处主任委员。不久该军解散,他返乡开设西药店。

1938年2月,他已年届六旬,为实现抗日夙愿,毅然关闭药店,携带全部药品参加八路军,从事医务工作。同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不顾年事已高和环境艰险,苦心钻研中西医学,爬山越岭采集中草药,深入民间收集药方300余种,配制丸、散、膏、丹等40余种,治愈大批伤病员。

1941年春,部队进驻陕西,病员集中,药品奇缺。蒋老带领40余人四处搜集芒硝,制作硫酸钠,配制出疥疮一扫光、光明眼药膏、疟疾丸、外科治腐膏和复方氧化钙等药品,缓解了药品困难。1943年,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大生产运动中,他担任南泥湾九龙泉某团农场场长,不顾年迈,带领全场100余人,开荒400多亩,当年达到粮食自给,并上缴公粮2.88万公斤。同时,开办木工厂、碾米坊,组织制药、编织和烧炭,把农场建成为第359旅的第一模范农场。1944年被评为旅劳动英雄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模范工作者。

1946年7月,担任八路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第一分院副院长。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副院长。

蒋老讲话,清晰风趣。他回顾了自己的战斗历程后,说:“同学们,你们现在才十八九岁,就是外语学院的学员,准军官,我呢,六十岁才参军,草药医生一个,没有文化。你们到我这个年龄,一定比我有出息。”蒋老讲完后,刘政委说:“我们要学习蒋维平同志,一生跟定共产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下面,再一次用热烈的掌声,向蒋老英雄表示感谢!”全场掌声如潮涨,蒋老站起来,向大家频频招手致意。

等掌声渐渐平息,刘政委说:“欢迎杨政委讲话。”杨政委立即站起来说:“不用欢迎了!”下面的掌声还是如雷般响起来了。杨政委说:“我们的学院,很大,你们这边是西山坡,市中心,还有红星院,院部在东山坡,这个学校很重要,是为国家培养高级情报人才的。你们要热爱自己的专业。外国都很注意我们这所学校。西山坡条件要差一些,不要紧,国家好转了,以后盖更好的房子。”他还讲了国际国内形势,号召学员们努力学习,为反修防修贡献力量。散会后,同学们目送蒋老英雄和杨政委的车出了校门。此后,就是讨论蒋维平老英雄的讲话和杨政委的指示。

过了两天的晚上,同学们睡得正香,突然响起了紧急集合号声,同学们一惊而醒,知道这是长途拉练的信号,急忙起床,穿好衣服,捆好背包背在背上,然后左边背挎包,右边背水壶,整队到了操场。天上很黑,没有一丝星光。在昏黄的路灯光照耀下,只见操场里,人影参差。廖文刚一看,估计是两个系的共同行动,有六个大的方块在形成,所有的军官,包括梁主任,刘政委都到了场。总指挥是梁主任,他讲了具体的运动方向和行进序列。便说:“希望同志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在路上,一要静,不要惊扰百姓;二要齐,一个单位,始终保持走在一起;三是要互相帮助,身体壮的,帮助身体弱的,一同前进。出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