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全家被流放,我八岁科举翻身 > 第六十四章:投文

第六十四章:投文 (第2/2页)

那是名很有声望的老臣,阅文后当即便夸赞这名考生有状元之才。

可金榜贴出,该考生居然榜上无名!

老臣说那话之时可是有别的官员在场,老臣既跌不下这面子、更不相信自己眼光有问题。

遂通了关系,将该考生的原卷调出。再将那次的状元原卷调出。

至此,掀开了首起科举舞弊“割卷”大案,最后整整查出了52名涉及割卷、以及代考的考生。

最可笑、可悲的是,有名卷箱书吏招认:他连换了一个考生的试卷——八次!

八次啊,三年一考,那考生次次都来考,24年的光阴,就被那卷箱书吏给轻轻葬送。

一大批官员落马,受到了极为严厉的惩处。

也是自那后,考前和考后,就有了考生提前投递文章、或试卷答案的习惯。

“那晏旭你呢?你准备投谁家?”

绵州考生们被提醒,一边过来拿文稿,一边谢过晏旭的帮忙记录,一边又问他自己的打算。

“蜀青书院院长吧。”晏旭如是回答。

川省文官最高的知州和通判,还在考场里出不来。那投别的文官,晏旭觉得份量不够。

而文学大儒、归乡老臣那些,他又觉得自己的份量不够。

毕竟他的目的,从始至终都只是上榜而已,没想拿多高的名次,就不愿意惊动那些人。

想来想去,就只有川省最有名望的蜀青书院了。

“那你投他,我们就不投了。”顿时有些考生笑了开来,直言要避开晏旭。

于思亮也笑道:“那我就投董老大人。”

“哎你怎么投他?他都致仕太久了。”有考生疑惑。

董太傅,原是太子的文学老师,在为太子启蒙三年后、也即太子六岁之时,便已辞官不做、告老还乡。

如今,太子都已年满27。董太傅,也已鲜有人记得。

“吾曾有幸拜读过董老大人的文章,甚是仰慕,其亦是吾进学的奋力与目标。”于思亮谦虚地回道。

便有考生接话道:“其实我也非常喜欢他的那种洒脱不羁的文风,可惜……你要投他,我便不投了。我自认考不过你,哈哈。”

勉强的“哈哈”声,盖过了他隐瞒的那四个字:时运不济。

大景朝前朝末,国朝便已显颓像,有不少的老臣,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在屡次三番讷谏无果后,便不是黯然神作退居二线、便是辞官归隐、没于乡田。

有的,则已因郁郁不得志而抱憾归泉。

晏旭其实在绵州书肆中看到董壶董老大人的书作时,便对其亦心生了相惜之意,原也打算着将文章投于他处。

可想想自己的身世、自己的仇人、自己未来要做的每件事,都太没有把握、又太长远,就不想再将为国朝贡献出毕生心血的老人家拖下水。

想让老人家能安享晚年。

不过也不会阻止于思亮去投。在晏旭觉得:以于思亮那般谦逊的性格,说出那样的话,背后应该还有别的深层隐瞒。

大抵就是,于家恐怕和董家有些渊源。且于思亮的文风,也颇有董老大人之风。这可不是单单只凭借着仰慕、学习,能学得会的。

当然,晏旭也不会去深究别人的底细。

为了不让人继续谈论董壶,他便扯开话题,问向万俊彥:“你准备投谁?”

万家自己就有个致仕老臣,四品的官儿就退回了开县。但在朝中应该仍有些渊源,想必万俊彥会去投“熟门熟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