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红楼追梦人 > 第32章 红楼梦金陵四大家族

第32章 红楼梦金陵四大家族 (第2/2页)

推断紫薇舍人。

是天子近臣,套用白话,宫里的宦官。再说直白些,那儿子不是要多少就多少的。

只要你肯认他!何况,薛家这都是孙子辈了。

就是认的他的哪个干儿子吧。

所以,薛家属于小人得志,才攀的亲,但也就是个名头而已。目前是一点实惠没有。

虽说搭上宫里一条线,但也七弯八拐的,都孙子辈了。

他还见过薛蟠?薛宝钗进宫待选,也不够资格。

那么,王夫人和薛姨妈是姐妹,但一个是官家夫人,一个是平头百姓,文中又说她们一母同生的姊妹。

也就是说,王家以前没有规矩?王子腾,现任京营节度使?

节度使,最出名的不是唐朝安禄山么。

宝钗这个杨妃,啥意思……先看,这里面的官职吧。

01 贾家宁国府

贾代化:一等神威将军,虚衔,官品大约正二品或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具体职务:京营节度使。清朝没有这个官职,相当于直隶总督或九门提督,负责京畿军政或者北京卫戍,官品从一品。这是军权在握的高级官员,皇帝心腹。

贾敬:进士出身,追赐五品。

贾珍:世袭三等威烈将军,虚衔,正四品或正五品,师长待遇。

贾蓉: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这里,贾府的银子,也花得跟流水似的呵。

秦可卿……封家么。

02贾家荣国府

贾代善(荣国公):其父即为荣国公,贾代善恩袭爵位,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军中高级官员。

贾赦:世袭一等将军,虚衔,正三品,省军区司令待遇。

贾琏:捐的同知,不用上班。清朝同知有两种,一是知府的副职,正五品。另一种是州同知,从六品。

贾政:

主事——工部员外郎——学差

1、主事,正六品,助理司长。

2、工部员外郎,管土木工程的副司长,从五品。

3、学差,也就是提督学政,省教育厅厅长挂职锻炼,但品级不变。

03 史家

史公(保龄侯):尚书令,清朝无此名,此为唐代官名,即宰相。

史鼐(保龄侯):史公第三代,恩袭保龄侯,未降级。具体职务不详,应为高级官员。

史鼎(忠靖侯):史公第三代,史鼐弟弟,被封忠靖侯。

具体职务为外省大员。清朝的地方大员,总督正二品,巡抚从二品。这些都是实权派,多数还兼有中央职务,官品可能更高。

04 林家

林公(列候):文官,职务不详。

林如海:科举探花,即全国第三名。兰台寺大夫,后钦点为扬州巡盐御史。

林如海祖上四代袭爵,是蒙恩多袭了一代。到林如海是第五代,不能再袭了。他科举出身,高中探花。加上林家本来就是书香门第,所以全书中文化水最高的毫无疑问是林如海。

1、兰台寺大夫:清朝无此官,但兰台是御史台(明代改都察院)的代称,所以这个官职,相当于清朝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负责监察弹劾工作,正二品或从一品。

2、扬州巡盐御史:清朝的肥缺官职,官品不高,但只有皇帝亲信才能担任,专管巡视盐务。康熙以后或从内务府直接选任,或者由其他职位上的官员兼任,均加监察御史衔,并保留原官品级。

我推断,林如海这个位置,是贾宝玉日后的官职。

因为一开始的甄士隐和甄英莲,林如海和林黛玉,而作者说了,甄士隐和贾雨村都是他。

林黛玉就是甄英莲。

若非他地位足够显赫,黛玉也没法以宠妾灭妻,逼贾府和王家将甄家和封家的银子,吐出来!

以贾代甄,文中也有甄家抄家前曾将银子送去贾府的描写。

05 王家

王公(县伯):都太尉统制

清朝无此职位。太尉是秦朝设置,掌管全国军政,但到东汉时已没有实权了,元以后废除。都统制,北宋出兵作战时总管诸军的一个称谓,临时派遣,并非正式官名,兵罢即省。

书中的都太尉统制,可以理解成作战时的高级将帅,官品不详。

王熙凤爷爷:王公的长子,袭县伯爵位,管各国进贡朝贺的事,粤、闽、滇、浙所有的洋船货物都归其管理。

王熙凤父亲:王公嫡长孙。如果王家还有爵位的话,就是他袭爵。但他全程隐形,已经完全退回政治圈。反而是他的两个弟弟王子腾和王子胜在京中打拼。

王子腾:王公第三代。

官场履历:京营节度使——九省统制——九省都检点

小说开始时,贾家已退出政治核心,王子腾是王夫人的二兄,王熙凤的二叔,他成为旧势力集团的后起之秀,是王家、薛家胡作枉为的保护伞。

因此,他便是四大家族最终灭亡的掘墓人,是个很关键的人物。

他权倾天下,却并无爵位,所以他的升迁很可能是皇帝的权宜之计,并非真正信任他。

1、京营节度使,从一品,就是北京卫戍区司令,贾代化曾干过这个。

2、九省统制,从一品,大军区司令兼行政长官,管理一至三省

3、九省都检点,正一品,统辖数个大军区,或者统帅禁军。

高鹗续书里王子腾后升任内阁大学士(正一品,国务院副总理),从武跳到文,纯属胡扯。

而王家明显是天降横财吧。再加上,秦可卿死前还要找王熙凤说道,推断,王家拿了封家的银子。

秦可卿明说是秦业抱养的,却成了宁国府的重孙媳妇,我觉得也是林黛玉进贾府这样吧。

为了不相干,封家的大小姐可是要锁在庙里,所以,换了姓氏,成了秦家大姑娘,进了贾府宁国府。

也是自小养在贾母跟前吧。那么,不妨展开。

冷子兴和贾雨村说过,老姊妹四个,这一个极小的,又没了。长一辈的姊妹一个也没有了,只看这小一辈的将来之东床如何呢。

贾母跟前总是养着四春么。参看秦可卿,秦家人丁单薄,秦可卿也曾得贾母心疼。

就像后面进府的林黛玉。保不齐也是贾母的外孙女?一进来,就被贾母搂在怀里,心肝肉儿的。

再来看秦可卿所嫁的贾蓉。

是不是也是宁国府的小孙子?和秦可卿青梅竹马,就像荣国府贾宝玉和林黛玉一样长大?

秦可卿一死,贾府突然就有钱了?

贾蓉:原为监生,就是国子监监生员,这不是官职,是学生资格。秦可卿死后,花了一千二百两银子捐了个五品龙禁尉,就是大内侍卫,不过是候补的,不用上班。

就不说,秦可卿死时,那些说是用在她身上的银子,还给她嫁的贾蓉捐了官吧。

这里的秦可卿,就是日后的林黛玉。因为贾琏护送黛玉回姑苏,贾府又有了黛玉这个孤女可以蚕食。

就不需要封家女秦可卿呢。毕竟是世代联姻,怎么可能只是甄贾联姻,贾家也嫁了女儿给封家。

就像史湘云,也在贾母跟前养过一段时间。也认得小孙子宝玉。

再推断,这等人家长子都是走科举,继承家业。次子或者其他的呢。

就通过联姻方式,拿到老婆本,捐官。有了身份,还担心娶不到高门女?但捐官和科举出身还是有区别的。

没有实权,也不担心兄弟争执。但宝玉死了哥哥!

还有庶出弟,王夫人觉得还是走科举更稳妥。所以,她一开始就提醒黛玉。

走科举出身,就不能有这等名声。所以,他们捐官也没有实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