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红楼追梦人 > 第12章 红楼梦:黛玉是代玉

第12章 红楼梦:黛玉是代玉 (第2/2页)

姑苏林家的姑爷送来了一个假黛玉,这主仆三人,只怕都跟林家扯不上关系。

还不去问问贾琏。或者跟过去的人。

或者就儿媳妇邢夫人和王夫人吧。

容后分析。

那么,《红楼梦》开篇故事这四回,主要隐射清朝的盐案。

朝廷派驻金陵的巡盐御史和本地盐商,矛盾已经公开化,消息传到京都。

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这时候已经快成天家门当户对的姻亲,而金陵又是贾府祖籍吧。

亲不亲,家乡水,所以,这样的贾府避不开吧。而贾府嫁去姑苏林家的小女儿贾敏一病不起,贾母不舍,打算接外孙女黛玉进贾府。

以贾母探女病,和接外孙女黛玉的名义,贾府派了贾琏亲去一探究竟。而巡盐御史林如海大概是滴水不漏。

贾敏这种,一来病重,二来那时的大家闺秀都是嫁鸡随鸡。没有故意误导贾琏,已经是念着娘家几分。

她也不会露出一丝口风。这种可能是要命的时候,必然是夫妻同心。

黛玉就在一旁侍疾吧。

抓紧每一个机会,学习,她本来年纪就不大么。

仗义每多屠狗辈。我觉得林妹妹出身低微,却能脱颖而出,根据那时的审美或者相人吧。

她骨子里必然有侠义,就像唐传奇的红拂女,这种流传至今的婢女卑微,最后却因慧眼识英雄。

终成人上人的桥段。是这种读书人欣赏的。

林探花和布局人,要找就找这样的。而进贾府的黛玉必然是其中翘楚。

这种,应该才是真的外柔美而内刚烈,因为她抛父进京都,孤身进贾府,就像唐传奇的荆轲刺秦王。

等不到,图穷匕见。就轮到金陵巡盐御史满盘皆输。

容不得,这一子错。

或者说,也不是探花林如海舍不得自己亲女黛玉。

实在是,有的实不如吧。自古风尘多侠义。

他黛玉是大家闺秀了。

书中也借了贾雨村的口道破了。

回到原文,贾府难探金陵官场的虚实,而盐商也在观望。权和钱,联姻的必然多。

贾府邢夫人王夫人都被姻亲问上了。

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最终贾府还是以贾母的名义将林家大姑娘黛玉接了去。

贾府固然有自己的盘算,却也不妨巡盐御史林如海玩了这一手漂亮的移花接木。

而林妹妹进京,坐贾府的船,也成了压倒金陵地界盐商的最后一根稻草。她进了京,盐商就进京告御状。

也就是薛蟠了。

告状不会说的。谁家的门路,何况这是要闹到御前去的案子。

但是他们突然收到了消息:进贾府的林家大姑娘是假的。

姻亲多啊。薛蟠就成了护送妹妹宝钗进宫待选,这种,一听就怪怪的。

对应前面林家送女进京,没准这边造谣生事,唯恐一面之词,还是走的日后贵妃娘娘的娘家。

这是要吹枕边风……所以,一顿含沙射影的。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金陵两家争婢女,拐子拐的,拐子一女两卖了。也是要闹得人尽皆知。

因为这种桥段,又是豪强金陵一霸,又是桃色扬州瘦马,又是贪官不作为的。打死了人啊。

搁在现在,也是邸报头条吧。

冯渊,又是谁在喊冤枉了。

听得懂的人,自然明白,他们在说什么。

但是,现在进贾府的黛玉,不是林家大姑娘。

进了贵妃娘娘家,才被人洞察。也就是,贾雨村遇甄士隐家的丫鬟娇幸,提及的。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这是黛玉……这种障眼的帷幕,一旦被撤。懂的人,自然也明白,他们要说什么。

还是棋差一着么。但,侥幸。

又半载,贾雨村嫡妻忽染疾下世,雨村便将他扶侧作正室夫人了。

贾府的元春要做贵妃娘娘了,但是林探花怎么会知道?贾府也瞒着出嫁女贾敏。

原以为要功亏一篑。真的走了枕边风了。

也就是,贾府两个母舅不见,一个不是伤心。而是贾赦在问儿子贾琏,以及去了扬州的下人。

原原本本,一五一十,说清楚。

贾政带着儿子宝玉去了庙里,也就是宫里,进宫面圣。

元春快做贵妃娘娘了。

有身份,必然拥有与之匹配的权利地位。也有责任。所以,贾府不敢瞒。

也是原原本本,一五一十,说清楚。

宝玉虽然不明白,或者,只在姐姐元春处。听人说荆轲刺秦王了。

第一次,不在中心。所以,一开始他就讨厌林妹妹。

可惜是假的。

假作真时。因为元春一句话,所以,宝玉回去就撵人。

就是个唱戏的了。而孩子才会当真吧,就是他要娶她为妻?

林家人都死绝了。或者说,林家认了这个大姑娘。

就是不来,也就死无对证。黛玉原是进京来唱戏的,因这一招错,而日后林家将错就错。

林如海死了,她回去奔丧,回来还是她了。

宝玉真的开心啊?

顶着林家大姑娘名头的她,就成了宝二奶奶的不二人选。

当然,眼下这瞬息万变的。目不暇接。

所以,薛蟠就成了送妹妹宝钗进宫待选了。然后,一路游山玩水的。

但是,已经中了对方的埋伏。

林黛玉进贾府,薛蟠也往京城来,再到进贾府的黛玉不是林家大姑娘。

天子眼里,高下已分吧。

回到金陵地界的盐案,从黛玉进贾府,贾府贾母打头阵,哭说她苦命的女儿。

再到当家奶奶齐出,又是三春,又是王熙凤。后来,贾宝玉气不过,见了你娘,换了衣裳,还来见外客。

他是来赶她走的。没搞定姐姐,又没搞定娘。

还好,祖母心疼我。你不走,我砸玉了哦。

结果,祖母还要赶他走。

和薛蟠这厢,改弦易辙。

可以推知,清朝金陵地界的盐案。

御史压皇商。

最后,枕边风都吹到了御前。圣天子都听说了,薄命女偏逢薄命郎,那就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