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红楼追梦人 > 第6章 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第6章 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红楼追梦人!

《红楼梦》里的爱情故事,可能是这样的。

一开始,就是金玉良缘,四大家族之首的贾府宝玉,喜欢同为四大家族薛家的宝钗。因为他们母亲是姐妹。

贾宝玉喜欢在内宅厮混,祖母偏疼,又不是长子。他爹贾政管不了,也不想管他。

长子贾兰,足够优秀,他爹还要想着进宫的长女元春。

顾不上这个他眼里娇生惯养、脂粉堆里打滚的小儿子宝玉。毕竟,还有个爱宝玉如命的老娘。

贾政也有兄长贾赦。撩开手,阖家安康。不然,宁国府看笑话,荣国府老子追着儿子打。

而贾宝玉从小就知道贾母就是他的护身符,比通灵宝玉还能震得住他爹。被打也知道要往哪里跑。

他和表姐薛宝钗自小就认识,青梅竹马。

而姑苏林家不是四大家族。千里之外,贾敏嫁了林探花,也没有回来过。

他也就不认识林妹妹,黛玉。另外,《红楼梦》是男主贾宝玉的回忆录,所以,可能他的记忆有偏差。

林黛玉进贾府,十二三岁,也可能的。这里面的时间,有些混乱,大个几岁也无妨。

而且我始终觉得,《红楼梦》应该要拍得搞笑吧。

以喜剧来演悲剧。就像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而贾宝玉是小儿子。母亲王夫人看薛宝钗,是千好万好,送了金锁,跟她宝玉的可是一对儿。

薛姨妈看挤在王夫人怀里腻歪的宝玉,一团稚气,想的却是王夫人一表人才的长子贾珠。

分开两个府,那荣国府日后也是贾珠的,宝玉得靠着好兄弟过活。而她的薛蟠是继承家业的大爷。

薛姨妈推说女儿宝钗,她爹说了,比她哥哥还强十倍。

心里想的却是,怎么着,她的宝钗也该嫁个长子,当家做主。跟娘家和宁国府大爷贾琏定了亲的王熙凤差不多吧。

薛姨妈看自己怀里的女儿,宝钗,粉妆玉琢的。牡丹啊,聪明伶俐,小时候就能看出几分吧。她王家那王熙凤还不读书了。

定的还是宁国府大爷贾琏,日后管家啊。

这小儿媳妇,婆婆再喜欢,管家的嫂子李执也是读书人家。心里的门道多,怕她宝钗压不住,还受气。

李执的父亲,据说官职是祭酒,也就是管着天下的读书人。贾政为寄予厚望的长子贾珠求来的长儿媳李执,必然不是一般女子。

才华出众。

肯定是个厉害的,所以,薛姨妈始终没有给个准信。

可以理解吧。

因为只是内宅姐妹间闲聊,所以,有些风声,但没有定亲。

后来,薛宝钗的爹死了,他们就回了金陵薛家吧。

且不说,痴情种宝玉,四大家族之间的联姻,并非姑苏林家出了个走马游街的探花郎就可以抗衡。

虽然,贾府嫁了贾敏,但这些年往来并不多。林黛玉就没有和母亲贾敏回过一次贾府。

如果说她爹林如海太忙,而黛玉据说是林如海当儿子养的。

说是林家人丁单薄,没儿子,女儿就当儿子养。那种温柔乡,富贵地,盐商还有平妻一说,加上朝廷花大价钱的运河。

为什么。没规矩,对应这种不该招婿上门么,林家大姑娘怎么养的。

真没有人知道。天高皇帝远,而那里的传闻又总是烟花三月下扬州,十里秦淮河。

圣天子几次南巡都亲自过去看的。为什么?朝廷钱投多了。

说是先帝爷那会银子就做水流,还开了海禁。

往来通商,各国使臣。朝廷户部,或者说六部都盯着这块肥肉,说得天子都想去看看了吧。

结果,圣天子都一头栽进温柔乡里,秦淮河都洗不干净了……历史上,乾隆帝废后,都说是因看上了秦淮河上唱小曲的。

而废后不答应,就被恼羞成怒的乾隆帝,突然送了回去。六次下江南呵,康熙帝也南巡六次。

总之,那地界纸醉金迷,银子做水淌,各种番语如鸟啾啾,什么稀罕事都有可能发生。而原本的金陵四大家族,居前的贾史王三家都来了京都。

贾宝玉更是生在京都,长到现在。

他们再次,注意到姑苏林家,是因为薛家大爷薛蟠在金陵地界惹上人命官司。

他们可是金陵的护官符。不知何故,压不下去,薛家大爷薛蟠更是护送母亲妹妹,直奔京都。

走山路,遇山贼,走官道,遇官差……贾宝玉在席上听薛蟠骂,“手里还拿着海捕文书。只当人都是瞎子看不见了。既是这样,打出仪仗,就是走运河遇水寇,我还怕什么不成!原是路上撞客着了,就是走不了,说是二月里朝廷封了河道。”

贾宝玉也听贾琏说了,他去接黛玉早了些时日,足足候了一个月了。

突然觉得《红楼梦》不是现在说话的体裁,不习惯。关键是,突然想到林黛玉死前的那一句:

“宝玉,你好,你好……”莫名觉得,黛玉是被宝玉给害死的。

而林黛玉死前都想明白了。所以,才执意要回姑苏林家安葬。

和贾府这边断得干干净净。一如,她死前说她身子是干净的。

这话,就是留给宝玉的。她,不是病死的。

现实里多的是,总说自己要死了,病得要死了。

都是长命百岁了。林妹妹就是这种吧。

宝玉挨打。宝钗带了药,袭人理所当然给宝玉用。

然后,宝玉是不是命晴雯送两条半新不旧的帕子给林妹妹。

黛玉题诗,然后看镜中自己,却不知病从这里开始。

在《红楼梦》三十四回中宝玉挨打后不久,故意把袭人支走,让晴雯拿着两块旧帕子送给黛玉。

黛玉细思之后,就明白了宝玉的心思,因此在手帕上写了三首诗。宝玉送给黛玉的这两块旧帕,到底什么意思呢?

晴雯听了,只得拿了绢子,往潇湘馆来。只见春纤正在栏杆上晾手巾,见他进来,忙摇手儿说:“睡下了。”

晴雯走进来,满屋漆黑,并未点灯,黛玉已睡在床上,问:“是谁?”

晴雯忙答道:“晴雯。”

黛玉道:“做什么?”

晴雯道:“二爷叫给姑娘送绢子来了。”

黛玉听了,心中发闷,暗想:“做什么送绢子来给我?”

因问:“这绢子是谁送他的?必定是好的,叫他留着送别人罢,我这会子不用这个。”

晴雯笑道:“不是新的,就是家常旧的。”

黛玉听了,越发闷住了。细心揣度,一时方大悟过来,连忙说:“放下,去罢。”

晴雯只得放下,抽身回去。一路盘算,不解何意。

这晴雯一头雾水,不明所以,估计有很多读者也并不知道原因。巴巴地跑一趟,送两方旧帕子何为?

可明明小说中,宝玉让送的时候微微一笑,定是有深意,而黛玉细心揣度之后,就悟出了这两方旧帕子的深意。

这黛玉体贴出绢子的意思来,不觉神痴心醉,想到:宝玉能领会我这一番苦意,又令我可喜。

我这番苦意,不知将来可能如意不能,又令我可悲。要不是这个意思,忽然好好的送两块帕子来,竟又令我可笑了。

再想到私相传递,又觉可惧。他既如此,我却每每烦恼伤心,反觉可愧。如此左思右想,一时五内沸然。

林黛玉不但领悟了,还神思互通,情思震动了。

心猿意马,胡思乱想,一会儿觉得自己“可喜”,一会儿觉得“可悲”,又觉得“可笑”,又觉得“可惧”,还觉得“可愧”。

这贾宝玉通过旧帕子两方传达过来的是什么深意,如此让林黛玉疯魔?

是要她命的毒了。

书中明写了。原文说,黛玉已经睡在床上,听到宝玉送了自己家常的旧帕子,竟然“令掌灯……向案上研墨蘸笔,便向那两块旧帕上题笔写……”

写完3首诗后,原文写道:“林黛玉还要往下写时,觉得浑身火热,面上作烧,走至镜台揭起锦袱一照,只见鳃上通红,自羡压倒桃花……”

黛玉动了情,再对照前面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这里面,动了情,惹了火,就会死人的。宝玉在秦钟死的时候,就知道了,支开袭人,命晴雯来。

所以,晴雯也活不了了。

因为,袭人处处留心,马上去和王夫人说了,要宝玉搬出园子。说的是,二爷大了,等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