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 > 第241章 楚州米慌

第241章 楚州米慌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隐居多年,皇上请我出山登基!

第241章楚州米慌

沈易安和宋岩圭忙活了整整两天,跑遍了楚州城,最终收来的稻米却连一只船都没装满,沈易安不想失去商机,便让宋岩圭暗地派人带着空船去徐州收米。

沈易安派人围追堵截,好不容易才寻到侯老板,质问他为何屯米不卖,可是想等大内来人,闷声发大财。

能凭借一己之力扳倒楚州水贼之人,任凭侯老板在楚州势力再大也不会捅这马蜂窝,便对天发誓:“小圣人误会了。我上次见了那波斯商人,他回去波斯的船队采买的就是稻米,定金都付给我了,价格可是咱平常的五倍,我没有不赚的道理啊。”

沈易安像个无知的小子一样惊叹:“侯老板,下次有这等好事也要告诉小弟,波斯国和大食国送来的可都是真金白银,哪个不想赚!”

侯老板忙陪笑:“要的要的,这波斯商人与我熟识的早,旁人生意他不敢做,等下次再来,我一定先把小圣人介绍给他。”

沈易安又咂嘴惋惜好一会儿,才放侯老板离开。

侯老板离开后,沈易安深感“没文化真可怕”这亘古不变的道理。

其实早在真宗时期,宋朝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稻米的需求就已经很难自给自足,开始从暹罗(泰国)和李朝(越南)开始进口大米和稻种,所以侯老板真是一边起誓一边一派胡言,可谓不要脸到极致了。

侯老板等人屯米不卖,虽然只有短短几日,在楚州城就已经产生巨大影响,这就足以说明侯老板等人对楚州稻米的垄断行为。

四处买不到米的日子可是苦了楚州百姓,许多人家想吃顿米饭也只能改成米粥,而大小酒店更是无米下炊,求爷爷告奶奶地找米行想买些,全都碰了一鼻子的灰,竟然形成一石米千金难求的局面。

米面自古以来是衡量局势稳定与否的民间标准,楚州米慌顿时引起百姓的各种怀疑,一时间流言四起。

沈易安和宋岩圭对坐在客栈天井的桌旁,面对稀米汤差点没笑出声。

等待大内来人这几日里,侯老板甚是煎熬,而沈易安则悠闲自在,常常在青芦荡一待就是一整天。

侯老板虽然总是避着沈易安,可总归还要提供青芦荡所需的材料,在沈易安派人几次催促下,这些工具和材料终于用竹筏运到青芦荡附近,刘根再带人用小船把东西运回来,开始真正意义的孤岛改造。

沈易安的改造并非建造农舍那么简单,他的图纸上,已经出现各种简单机械,水车灌溉、风车磨坊、深水码头等都在计划之内。

解决温饱排在最前面,首先要做的就是修圩田和盖房子。

眼下已经阴历六月份,早稻即将收割,尽快修筑圩田后就要开始晚稻插秧,稼穑之事一刻都不能耽搁的。

圩田的意思是将低洼的确围上堤坝,适用于水网地区,可有效避免田地被淹,青芦荡周围便是这样的情形,数不胜数的芦苇割下来正好又可用作修堤材料。

白菜帮的第一批帮众在沈易安的半军事训练下,已经成为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第一天开始修圩田筑坝时就十分卖力气,一直干到伸手不见五指为止。

然而,当第二天沈易安一早去检查圩田时,才发现不知为何,新筑的一段堤坝竟然就被人破坏殆尽,周边也搞得一塌糊涂。

刘根见此情形痛心疾首,其余帮众也十分难过和愤怒,只有沈易安比较淡定。

“想想看,你们辛苦劳动一整天的成果,就这么被人毁了,心里是何种滋味?你们从前又何尝没做过类似的事呢?这世上,并非只有杀人越货才是罪过。”

说罢,沈易安问刘根,可否能猜测到是何人所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