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从1979开始的文艺时代 > 第207章 方小将的排面

第207章 方小将的排面 (第2/2页)

韩少恭说:“我倒觉得,不管是不是纯文学,都不影响这是篇极好的,前前后后,我看了不下7次,每一次都被里面的湘西的风土民俗所吸引。”

“少恭说到点子上了,相比于被称作‘纯文学’,我更希望称之为‘民俗风情’。”

方言左看看,右看看。

“民俗风情?”

韩少恭和古桦面面相觑,不禁惊呼。

不远处的龚樰听到动静,停下了手中的动作,悄悄地来到门边,望了眼方言的房间。

“不错。”

“丛文先生和汪老都曾跟我讲过类似的话,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抒情诗。”

“所以,能在《边城》和《受戒》里,感觉到很强烈的民俗风土人情的诗意……”

方言笑道:“我的《那山那人那狗》,也是深受他们的影响。”

韩少恭情不自禁地回想起《边城》和《受戒》,一会儿想到了翠翠和傩送,一会儿想到了明海和小英子。

作为和尚的明海,和身为少女的小英子,倾盖如故,萌生懵懂情愫,他们月下许愿,共数流萤,没有前月下的卿卿我我,没有执子之手的海誓山盟,汪曾其把这一段逾越禁忌的爱情,融入山水之中。

“啪!”

古桦一拍大腿,“怪不得,怪不得我总觉得《那山那人那狗》,跟《边城》、《受戒》有一种一脉相承的感觉,简洁明快,纡徐平淡,对风俗民情和自然景观,全是‘诗化’地描写。”

那可不,都是一个师父教的!

方言笑而不语。

“我现在似乎有点明白了。”

韩少恭道:“为什么你的那么多作品里,我最爱《那山那人那狗》,就是这股诗意化的湘西民俗风情,深深地吸引着我。”

方言说:“这说明,伱文学的‘根’在这片广袤的三湘大地上。”

“文学的‘根’?”

古桦和韩少恭饶有兴趣,不断地追问。

方言把在《城》创作班讲的,简单地复述了一遍。“粤东文学是如此,我觉得,湘南文学是不是也可以往这方面创作?”

“你说的,正是我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

韩少恭惊喜道:“我曾经在汨罗江边插队,住的地方离屈子祠只有二十来公里,仔细地观察当地的风俗,有些方言词能和楚辞挂上钩,比如把‘站立’,说成‘集’,这和《离骚》里的‘欲远集而无所止’相吻合,但除此之外,楚文化遗留下的痕迹就不多见了。”

“不不,还是有不少的。”

古桦纠正道:“从洞庭湖沿湘江而上,可以发现很多跟楚辞相关的地名,君山、白水、祝融峰,九嶷山……”

“也只剩下这些而已。”

韩少恭问道:“我时常在想,绚丽的湘楚文化到哪里去了?是中断干涸了,还是都流入了地下的墓穴?”

方言道:“我看未必,我在创作《那山那人那狗》的时候,一直呆在绥宁的苗寨,那个古寨,就保留着不少湘楚文化的痕迹,这回拍电影,我们还要去那个寨子。”

“苗族?”

韩少恭沉吟片刻,“这让我想到苗族的古歌,《跋山涉水》,看来,‘有一部分湘楚文化流入湘西’的说法,不是没有根据的。”

方言笑道:“如果有机会的话,你们也可以去那儿采一采风。”

韩少恭说等有了空,一定要去趟苗寨。

紧接着,又传出一阵阵的笑声。

龚樰虽然听不清楚他们说的具体内容,但能听到韩少恭和古桦临走时的动静。

“这位是电影的艺术总监,郭保昌。”

“这是导演张军钊,摄影章艺谋……”

“饰演乡邮员的演员,陈道名。”

在方言和郭保昌的带领下,古桦两人跟剧组的主创人员打了个招呼。

“这位,就是演侗族姑娘的龚樰。”

“古老师,韩老师,你们好。”

龚樰说了一句,就听到韩少恭轻咦了一声,夸赞着选角选得到位。

“我脑海里的‘侗族姑娘’一下子具象化了,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呢……”

“是不是像是从里走出来的一样?”

方言看了眼韩少恭,随即望向龚樰。

韩少恭猛地一拍手,“对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方言面带微笑道:“古有画中之仙,今有书里神女!”

龚樰喜欢诗文,自然读过《楚辞》和《神女赋》,一下子就听明白了。

顷刻间,脸上羞红,手里搅动着衣角。

搅着,搅着,把心都给搅乱了。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