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 第418章,重要的南洋与艰难的刀刃向内

第418章,重要的南洋与艰难的刀刃向内 (第2/2页)

萧何没有理会下面议论的言语,在报完大汉朝廷的收入之后,再报这一年的开支。

今年大汉朝廷的开支是极其庞大的,直接暴涨了三分之一,开支高达280万金,远远超出了大汉的财政收入。

而后萧何向贤者解释这一百万金救市资金来源,其中有20万金是去年的结余,另外二十万金则是吕宋铜和倭岛银带来的财富,朝廷在超发了价值30万金的纸币,补充了流动性,填补了一部分财政的缺口,余下四十万金则是由钱庄的借贷。

最后这40万金是实实在在要偿还的债务,躲都没办法躲掉。

萧何脸色沉重道:“为了早日清偿这笔欠债,朝廷制定了一個清偿债务的计划。

40万金的欠债分4年偿还,朝廷和地方的郡县要压缩开支,朝廷承担六万金的债务,地方的郡县承担五万金债务,每年节省出11~12万金的钱财,用于偿还债务,在今年贤者大会结束之前,各郡县都要制定一个偿还债务的计划表,上报给贤者大会,由天下的贤者监督执行。”

“每年上计予以检查债务完成情况,检查到没有完成债务任务的地方郡县汉吏,一刀切地降低一等评级。”

此言一出,全场寂静,尤其是大汉的九卿,地方上的太守脸色沉的能滴出水。

这年头一向是增加开支容易缩减开支难,尤其是今年的经济危机,地方上的郡县为了自救,已经极力压缩开支,现在还要他们精简人员,地方上做事的汉吏,只怕都要撂挑子。

大汉正处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当中,朝廷政务也是极其繁琐,数量庞大,而且每年还在增加。

加上徐凡这个天子是工业化时代的人,他带来了很多工业时代的习惯,更增加了下面汉吏的政务。

所以大汉地方上的汉吏要处理政务是极其庞大繁琐的,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同行秦吏。

前两年经济繁荣,加上地方的作坊有大量的结余,很多汉吏每年的奖金,甚至都超过了他们的俸禄,当时下面的基层小吏虽然劳累,但因为他们俸禄高,待遇好,还能积极主动的去处理政务。

但今年地方郡县的奖金被砍光了,下面的汉吏怨声载道,这些太守明显可以感受,汉吏处理政务的效率直线下降,能拖就拖,能推就推,他们很难做到像以前那样指挥如臂。

但军人出身的太守们也明白,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想要下面的人积极主动做事,一要钱给的够,二就要带领他们弄出政绩,让他们看到晋升的希望。

偏偏今年的经济危机,相当于让他们打了一个大败仗,政绩什么就不要想了,朝廷没有处罚就算不错。

这本就降低了他们的威望,结果因为经济危机,引发的财政危机,他们连钱都给少了,下面的人自然不可能像几年前那样用心做事。

现在朝廷还要继续让他们刀刃向内,下面汉吏的怨声只怕要沸反盈天。

郦商马上道:“丞相,今年为了应对经济危机,下面的汉吏可以说付出了极大的辛劳,现在朝廷不奖励他们也就算了,毕竟朝廷没有钱,大家也能理解,但还要看砍他们一刀,朝廷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太不近人情,底下的人只怕会不服气。”

陈锐也说道:“今年朝廷上马大量的工程,每郡的政务量都有极大的增加,陛下一向教导我们权责对等,总不可能下面的人事做多了,钱反而少,如此为难人,这不是我大汉朝廷的一贯宗旨。”

其他的郡守也开始抱怨连连,这条件带回去,下面的人真有可能撂挑子不干。

这个时候秦泊反驳道:“这天下只有那些汗吏难,普通的百姓就不难。

这次的经济危机导致长安城的工匠普遍降薪两成以上,地方上的郡县甚至达到了三成到一半,你们说这天下的百姓难不难。

他们老老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忽然之间收入就锐减,甚至还得被迫背井离乡去百越之地,南阳之地垦荒,你们都说下面的汉吏难,要不大家换一换,让汉吏去南洋,百越垦荒,垦荒的百姓来帮他们处理这些政务。”

张强马上反驳道:“秦泊,你这不是在无理取闹,百姓他们哪有处理政经验。”

秦泊冷笑道:“张强成为汉吏也不过就这几年的事,怎么的你张强都能当太守,普通百姓当个百石小吏有问题?”

张强一时间无言以对,这话不能继续再讨论一下,再讨论下去,有点政治不正确性,大汉朝廷一直宣传的是自己有天下百姓支持,才获取了天下,这是大汉朝廷的法统来源。

他们这些泥腿子没有高贵的祖宗,没有贵族血脉,为什么能成为诸侯,成为贵族,成为两千石的太守,就是因为有天下的百姓支持他们,他们为百姓服务,百姓酬谢他们以爵位。

叔孙通道:“秦贤者,我等现在不是在学问讨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要解决问题,下面的人汉吏不是圣人,知道朝廷现在困难,大家同舟共济,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

他们有想法,钱给的不够,他们自然会有怨言,处理政务的效率必然会下降,这反过来还是会影响天下的百姓。”

秦泊道:“即便现在钱庄的利息下降,但一年的利息仍然高达一成,每年的利息就高达4万金,这相当于我大汉的一个大郡的税收,大汉的税金从哪里来?还不是百姓上缴的,这笔债务拖得越久,对百姓的压力就越大。”

经济危机开始,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大汉的四大钱庄统一调整了利息,存款利息降到了半分,贷款利息降到了一分,要不然大汉一年就要偿还8万税金,压力会更大。

夏侯婴想了想道:“丞相是不是把这笔债务看得太重,为了应对这次的经济危机,朝廷筹集了100万金,保住了大汉经济发展的成果,最后也只欠了40万金。

可以看出增加债务,可以推动大汉的发展,只要我大汉保住了高速发展,增加的税金也可以覆盖这笔债务,以我大汉的体量,40亿的债务算什么?哪怕是百亿债务也能承受得住,朝廷又何必这么扣扣索索。”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