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穿越崖山:我赵昺绝不跳海 > 第146章 三千里地山河

第146章 三千里地山河 (第2/2页)

“好了,不必说这些。卿等已经做的够好了。这科学体系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建立起来的,我等任重道远啊。”

“臣等多谢陛下体谅。”

众人被赵昺的人品再次折服。

跟着这样有担当的皇帝,是荣幸更是幸运。

“膛线做的怎么样了?”

“回陛下,这膛线有些困难,臣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反复试验,由最初的钩刀拉削法一次拉出来一条阴线,然后换一个地方继续拉出来另外一条,如此反复。费时费力,而且稍有不慎,便前功尽弃。”

“后来啊,臣就想着能不能把这膛线一次性的全部拉完。终于让臣找到了一个办法,就是用组合刀具,一次拉出来25根膛线。一次成形,既增加了速度,又提高了成功率。”李有钱在一边反复比划着解释着。

“哈哈,好啊,科技创新,你们搞科学的一定要有创新精神。

虽然大家伙听不太懂赵昺的“科学创新”究竟是什么意思,但大概也许就是不能循规蹈矩,要改变思路吧。

“产量如何?”赵昺提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目前,能够熟练掌握拉膛线的工人不下两百余人,每日可保证200杆合格产品。”李有钱兴奋地说道。

“哈哈。好,好啊!”赵昺兴奋地握紧了拳头。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赵昺此言一出,几位匠人倒没有太大的反应。

识文断字的李恩,吓得双腿一颤,双膝一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官家,如今形势大好,您可千万不要灰心啊!”李恩一边说一边嚎啕大哭起来。

“李恩,起来吧。朕明白,朕不会是那亡国之君的。咱也明白,这段时间辛苦你了。”赵昺走过去,扶着李恩的胳膊。

“官家,小的粉身碎骨无以为报。呜呜呜……”

“好了,你个狗奴,赶紧起来吧,还真想让朕把你拉起来不成。”

“小的不敢劳烦官家。”李恩站起来一边说着,一边用袖子擦了擦眼泪。

“朕听闻燧发枪的弹簧已经有眉目了?”

“回陛下,弹簧打造工艺确实已经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已经打造出十支使用不同型号弹簧的燧发枪,请陛下移驾靶场观看。”

历史上线膛枪在前,米尼弹在后。

事实上米尼弹的研制成功也是因为线膛枪的缘故。

击发原理和打造工艺都不变,枪还是那把燧发枪,只不过在枪筒内壁上刻上了膛线。

线膛枪因为枪筒出现了膛线,使得弹丸更加难以从枪口位置装进去。

故而十九世纪中叶,法国佬发明了一种略小于枪筒直径的子弹,这就是“米尼弹”。

子弹直径小于枪筒内径,自然而然就可以畅通无阻装填上了。

这种使用法国人名字命名的新式枪弹被称为“米涅步枪”,由于装填速度极快,又被称为速射枪。

“米涅步枪”的出现,宣告了线膛枪作为步兵主流武器装备时代的到来。

更先进的火帽的出现使得火枪彻底不怕风雨。从此步兵真正成为战场上的主宰,虽然主宰的时间很短暂。

刻有膛线的线膛枪,其气密性更差,最早的弹丸都是大力出奇迹。

硬“捅”进去的,然后用锤子敲打“捅杆”,才能把子弹锤到位置。

至于说会不会把枪筒捶变形了,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最早在米尼弹没有被发明出来的时候,西方人就是这样干的。

……

昌江一处不知名的河流,数十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此时正冒着浓烟。

赵昺抬头看了一眼,

“这是做铅弹?”赵昺看了一眼众人。

“官家圣明,按照官家的法子,做出来的铅弹那叫一个圆。而且又快又多,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李恩在一旁乐滋滋地说道。

“哈哈,那就好,不过这种法子做出来的铅弹太小了,只适合火炮用霰弹,火枪的铅弹,你们还需要自己想办法的。”

并不是赵昺不说,而是赵昺也不知道更好的办法。

这便是“高塔”制作铅弹法。

所谓“高塔”制作铅弹,其实就是在四五十米的高处把铅溶液顺着滤网倾倒下去,铅溶液在空中变成大小一样的球体。

然后在地面上挖一个蓄水池,以免铅弹直接落地而产生变形。

同时蓄水池顺便起到冷却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