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抗日之力士凶猛 > 第34章 牛刀小试 (一)

第34章 牛刀小试 (一) (第2/2页)

赵侗的这几百人就不用说了,大部分都是招募的从东北流亡到平津一带的学生、流民或者是原东北军士兵;而唐聚五的部队都是他的老部下,当年“塘沽协定”签字后,他的“辽宁民众自卫军”受到南京国民政府歧视,被缩编成一个团,一大批老弱伤残士兵被一脚踢开。唐聚五悲愤交加,辞去军职,寓居北平。

在被国民政府重新启用、担任“东北游击司令”之后,他将自己的老部下重新聚集起来,搭建起了现在这支部队的骨架。看到这群用“叫花子”来形容更为恰切的战士,姚立功只对唐聚五和赵侗说了一句话:“二位将军,现在请你们安排一下。除了警戒哨兵之外,全体战士将自己手中的武器集中放到营房里,跟我一起把军火物资运回来!”然后就掉头回了司令部。

听说要换装了,而且还是世界上最好的武器装备,士兵们“呼啦”一下子就跑回“营房”扔下手中的“万国牌”步枪,跟着将军们在司令部前列好了队伍。姚立功也不说话,甩开大步走在前面,领着大部队来到了自己存放武器装备的那个山洞里,让这些情绪激动的大兵们抬上一个个大木箱返回了基地。

装备的分配唐聚五和赵侗已经安排停当,自然不用姚立功他们操心。姚立功和几位主要领导回到司令部,围坐在一起开始商讨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发言的主要还是赵侗和唐聚五等人,张海天几个人因为都是姚立功的“直接下属”,当然都是以姚立功的马首是瞻,只需要听令行事就可以了。

“姚老板、唐司令,既然咱们已经是一家人了,总该有一个统一的部队番号才是,也便于统一指挥、统一行动。赵侗不才,建议咱们统一使用‘东北抗倭游击军’这个名称,也正好和唐司令的‘东北游击司令’相匹配,不知大家意下如何?”赵侗看来已经进入了角色,马上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将军所言极是,两支部队合二为一,是该有一个统一的番号。姚某赞成使用‘东北抗倭游击军’这个名称,这也方便部队今后在东北的活动。”姚立功对赵侗的提议非常欣赏,这也说明赵侗确实是一个大公无私、一心为国的抗倭将领。

唐聚五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东北抗倭游击军”这个名称算是定了下来。并且趁热打铁,除了唐聚五名正言顺地成为“东北抗倭游击军”司令长官之外,在他的推举下任命赵侗为参谋长,其他的职务暂时空缺,待回到东北和几支抗倭武装会合后再行任命。

张海天在姚立功的支助下成立了一个独立于“东北抗倭游击军”之外的“情报机构”——抗倭军民联络处。他们这个“情报机构”所有的活动经费和各种装备都由姚立功提供,实际上还是只听命于自己的老板姚立功。姚立功这么做可不是为了争权夺利、架空唐聚五,而是因为现在东北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唐聚五并不能统一各部。而张海天这个“抗倭军民联络处”的存在,就是为了让那些不愿意听命于唐聚五(有些是因为政治原因)而又受到姚立功支援的抗倭武装得到一个能够和姚立功联系的途径。

接下来大家开始商量回东北的路线,姚立功对东北的地形并不熟悉,也就没有发言,只是静静地聆听大家的讨论。唐聚五毕竟是一个身经百战的高级将领,首先考虑到的是部队的整合以及如何提升战斗力的问题,虽然他也非常想马上返回东北和倭寇较量一番,但是想到部队刚刚组建,又是刚刚完成换装,士兵们对自己手中的新式武器还有些陌生,难以发挥武器的性能,所以经过周密考虑,他提出了一个建议。“姚老板、诸位将军,唐某有一个想法,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唐聚五站起身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刚才还在讨论现在就出兵关外的几个人也都觉得唐聚五的担心很有道理,毕竟大部分战士文化程度不高,对于教给他们的新式武器的使用方法领会的比较肤浅,能不能正确的使用也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但是现在又没有太多的时间给他们练习,就都把目光投向提出这个问题的唐聚五,看他是否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唐聚五走到挂着地图的一个木头架子前面,指着一个所在说道:“姚老板、诸位将军,这里是兴隆‘鹰手营子矿区’,自古就是华北主要的产铜区,长城抗战之后被倭寇占领。聚五在撤回关内的时候,曾经带部队从这里经过。这里十分偏僻、地形复杂、人口稀少,当年我们曾经偷袭过一个铜矿,在得到一些补给之后就撤离了。铜矿里倭寇的防守力量十分薄弱,地形更是非常适合我们部队隐蔽接近矿区。另外还有一个有利条件,那就是这些矿工绝大多数都是被倭寇俘虏的原东北军或者是义勇军的士兵,如果能够和他们取得联系,说不定还可以里应外合打他个措手不及。所以,聚五提议我们隐蔽行军,突袭矿区,既可以锻炼部队、试验新武器,又可以解救矿工并动员他们参加咱们的部队、扩充咱们‘东北抗倭游击军’,大家认为是否可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