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214章 孙二谋的为君之道

第214章 孙二谋的为君之道 (第2/2页)

《吴书 周瑜传》记载,(孙)策薨,(孙)权统事。(周)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被孙策约束不得外泄他家丑,防范着碧眼儿的张昭,想必对周瑜的误解也是颇为郁闷。

之后张昭为长史,主政;周瑜为中护军,主兵,便在碧眼儿的操弄下彼此对立起来。

对“受遗辅佐,功勋克举”的张昭,《吴书 张昭传》记载,(孙权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至矣。

捧得高高的,但却先用孙邵为相,再用顾雍,又用陆逊,张昭落得个终身不相。

东吴群臣曾推举张昭做丞相,结果孙权借口“此公性刚”,弃而不用。

张昭是投降派的头头,刚个鸡毛啊,这话是红果果的嘲讽。

直至等碧眼儿权位渐稳,便开始对张昭各种羞辱。

碧眼儿晚年,更是大肆清洗张昭后嗣。

无非是张昭手中握着他的隐秘罢了。

孙策留给孙权的顾命之所以只有张昭而没有周瑜,只因为周瑜当时带兵出征平叛不在。

初时碧眼儿用周瑜打压张昭,周瑜也有这个声望。

周瑜对待孙权,也可谓尽足本分。

孙策初亡时,群臣轻慢孙权,唯有周瑜带头履行臣礼,稳固了孙权的地位。

《吴书 周瑜传》记载,是时(孙)权位为将军,诸将宾客为礼尚简,而(周)瑜独先尽敬,便执臣节。

周瑜也是为了孙氏的基业呕心沥血从无怨言,从无僭越傲慢之举。

然而碧眼儿对周瑜虽施恩笼络,却始终严密提防。

古人皆有云,瑜若长寿,恐怕难得善终。

仅仅是功高震主么?

论交情,周瑜跟他哥孙策二人登堂拜母、互通有无。

二人婚于二乔,结为连襟;孙策克定江东,周瑜居功至伟。

怕是周瑜跟他哥交情越好,碧眼儿越心头不得安宁吧?

不止是周瑜这些跟他哥好的,连他爹留下的那帮老臣,他也始终疑神疑鬼。

他到底在防什么,怕什么?

如果代入这件事,大抵就能看懂了。

明主即使内忌,也往往外宽,碧眼儿的忌刻寡恩、外疑内嫉都写到脸上了。

且他据江东,无非借时局略有扩土,也尽是依靠他哥给他留下的班底。

如果说贡献,不过缓和了孙氏与吴郡四姓朱张顾陆、会稽四姓虞魏孔谢为代表的土着势力的关系。

让他们与淮泗流寓形成有效牵制。

土着豪强对小狸花孙策抱有敌意,不过是不满贫贱之户居然雄踞江东。

但这是实现占领时候对反抗必要的镇压与杀戮。

统治日久豪强们逐渐接受现实,再加上些怀柔手段,自然能归己用。

豪强士族不像那些泥腿子,光脚不怕穿鞋的,拥有的越多越担心失去。

以家族为念谈不上什么骨气,不继续迫害再分润点权势他们很快就能转变立场。

说不上什么太大的成就。

最离谱的是碧眼儿还非常迷信巫蛊,他爹他哥可都是平叛诛妖办终身荣誉成员。

碧眼儿对妖道、术士的宠佞,到了令人瞠目的地步。

他一生不曾立后,但晚年却在“神人授书”的情况下,立罪囚出身的潘氏为首任皇后。

授书的神人王表,又是个巨骗,乃至被陈寿公开讥讽,贻笑后世。

《吴书 赵达传》记载,(孙)权闻(赵)达有(神)书,求之不得,乃录问其女,及发棺无所得,法术绝焉。

到晚年,孙权的迷信程度,最终到了“盗掘术士棺椁,求取陪葬神书”的荒谬地步。

如此荒唐之人,又何以足称明主?

何以至于阿瞒会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般高的评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