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198章 张合的投敌之谜(下)

第198章 张合的投敌之谜(下)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以阿瞒的脾性,手里就几千兵的时候,就敢留二十万青州黄巾。

七八万上好的精卒为什么要尽数坑杀了呢?

就算不放心,害怕他们复叛归袁绍,怕自己控制不住。

也可以分割成小股派去搞孙策刘表他们。

心机之蛙一直摸你肚子:因为他也没粮,养不起。

毕竟在突袭乌巢之前,他一万多兵卒都已经粮尽兵乏了。

《魏书 荀彧传》记载,(建安)六年,太祖就谷(兖州)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指袁绍)相支。

坑杀完七万人,又缓了一年,到第二年时(201)阿瞒试图再攻绍宝宝时,竟还出现“粮草不足与河北相支”的情况。

张合在前线跟阿瞒交手了大半年,这点情报他能没掌握?

所以乌巢火起张合绝望,觉得冀州无粮所以投曹的逻辑太过荒谬。

但这些疑团,如果我们把乌巢火起和张合高览投降之间的时间线拉长,一切就合理了。

为了夸耀阿瞒的武勋,曹魏有将张合高览之叛与突袭乌巢画上直接因果的动机。

虽然这种直接因果看起来是很有那么些诡异和不合常理。

不然合着太祖豁出命去烧了乌巢,只不过是让敌军不得不退去罢了。

导致胜负之势逆转的,居然是敌人的内部矛盾?

这袁曹大战之胜全凭撞大运是吧?

那说出去多不好听啊。

所以众人统一口径,对外都说是火一起,张合高览马上就投降了。

《荀攸传》记载,绍将张合、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合之来,(曹)洪疑不敢受。

张合听闻淳于琼兵败,归降之意甚急,乃至主动“烧攻橹”(即攻战器具),甚至引起了留营守将曹洪的怀疑。

你很着急投降,着急到还没有表达自己投降的意思,就先主动把攻营器具烧了降。

这到底是急啊还是不急啊?

示之以诚兵卒弃械丢刀不就行了。

何至于大费周章多出一道烧攻营器具的程序?

那玩意儿不泼火油可不好烧。

造假造过了,马脚就露了。

所以,其实说实话的反而是张合自己。

因为大家都撒谎,倒显得跟众人口风对不上的他在撒谎了。

实际是袁绍大军缓缓退去之后,张合归营,正逢郭图进谗。

他与高览害怕背此战不利之锅,因此才叛降的。

袁绍内部派系分裂,是许攸叛逃、张合高览倒戈的直接诱因,这一点确实无可避讳。

张合出身冀州河间,属于河北集团的干将。

郭图出身豫州颍川,属于颍川集团的先锋。

河北系与颍川系,均非绍宝宝嫡系。

绍宝宝本人虽然出身豫州汝南,但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其麾下很少汝南人。

他的元从部曲主要是在京师时候的“奔走之友”,多为荆州南阳人士,最核心的就是逄纪与许攸二人。

河北系是冀州地区的地头蛇;颍川系则来自冀州牧韩馥招募的同乡。

绍宝宝在冀州宽纵本土大族,也不时利用颍川流寓来牵制他们。

通过这种双方的互相牵制,他才能凭借并不多的元从部曲,控制住大局。

既不被本土豪族架空,也不被颍川流寓携裹。

不是双方的矛盾他调和不得,而是他不能调和。

因为这两边任何一边坐大或者达成共识,他就只能拱手。

在大业得遂之前,他不得不走钢丝玩儿平衡火中取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