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186章 民族融合的理论基础

第186章 民族融合的理论基础 (第2/2页)

这帮孙子封赏别人也憋着坏呢,主要其实是在这些瓷器生活器具上头。

这是打算用呼厨泉当免费的瓷器代言人,引领南匈奴贵族攀比购买这年头贵到要死的瓷器件儿呢。

庚哥对瓷器不在意。

庚哥更感兴趣的是赐给书籍这种赏赐。

他问干吗要赐全套书局的书籍啊,书呼厨泉自己不是也能买么?又不贵。

这会儿是朱儁跳出来回答了,他难得说不挑刺的话。

也是这会儿心潮难平,太激动了。

他特么的能得个人镜的历史称号了。

所以这会儿替皇帝陛下答疑,难免就主动和积极了很多。

他说胡人大多不知礼仪,不乐读书,但又心慕汉家文明。

赐书是老招数了,赐给他估计他也不会读,但可以用这个装文化人儿。

劳资家里可是有全套书局书的,这种德性。

而如果皇家不赐,其实呼厨泉是买不到的。

因为为了防止老祖宗的文化遗产外传,书局不会卖书给胡人。

防得没那么严,胡人要买通过汉人过一道手也能买到。

但买完不方便显摆,太麻烦了所以胡人不干这事儿。

庚哥这才知道,书局还有不卖书给胡人的规定。

他心说这不尼玛妥妥的文化侵略的机会么,怎么可以不用呢?

但又懒得开口解释啥叫文化侵略,也说不明白,就说了一句:

“可开南匈奴书禁而赏之,另准其兴周庙之祭。”

卢喷喷大惊:“陛下不可。”

古人那会儿还没有文化入侵这一意识。

老祖宗留给自家的宝贝,他们珍惜着呢,就怕被人偷走。

教化四邻也是要留手的,有点小农思维。

但农耕社会不小农思维,这也不合理。

这会儿离韩愈韩昌黎出生还远了去了。

自然也没人提出孔子写春秋的时候就采用了“华夏入夷狄则夷狄之,夷狄入华夏则华夏之”这种态度。

中华文明那会儿也没大度到用文化认同而非血脉判别族群。

大家的共识是《左传》里鲁成公的那句话:“非我族类其心必诛”。

而韩愈之所以写出这句很促进民族融合的话,未必不是因为李唐君主有鲜卑血统而被人诟病,替当时的皇室开洗。

这会儿也没大唐那种能提出这种观点的社会环境。

所以卢喷喷受时代所限,还是很忌讳胡人把咱的好东西全学去了的。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祀这块儿的周庙制度不可传,可就是跟戎这块儿的弩枪制备之法不可传一样。

然鹅亢奋的朱儁再一次跳出来了,无条件拥护庚哥,斥责卢喷喷的看法。

他当然不可能超出这个时代去提什么民族融合文化侵略,但他的思路连庚哥都没有想到。

他说匈奴也是吾华夏子民,只是流落胡地过久,遗忘华夏衣冠之俗而沦为夷狄罢了。

他这么说还真的有理有据。

《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

如果认为山海经不靠谱,那么《史记匈奴列传》里头也这样记载:

“匈奴,其先夏后氏之苗裔,曰淳维(獯鬻、熏育)”

在匈奴自己的传说当中,也认为匈奴王族出自夏桀之子淳维,与汉族同根同源。

商汤灭夏之后,作为大禹子孙的淳维带余族出逃,最终王胡地,成匈奴。

而王国维先生在《鬼方昆夷猃狁考》中把匈奴名称的演变作了系统的概括。

他认为无论是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还是周朝时的猃狁,亦或是春秋时的戎、狄,以及战国时的胡,这都是匈奴的别称。

卢喷喷随即驳斥了朱儁的说法。

他说东胡、西羌亦均为炎黄后嗣,那要按你的说法还要不要做夷夏之辨汉胡之防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