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185章 提前走武曌的路?

第185章 提前走武曌的路? (第2/2页)

这个在司州四郡早就有了。

这样就让广大寒族翘首以盼推举制早日落地,他们好有个谋出身的盼头。

谁敢跟推广推举制为难,就是跟他们为难。

把他们绑上朝廷的战船。

而这些考题里头,又可以刻意加入对于当前新政的解析。

他们在学习之余,面对豪族的时候,又能成为朝廷免费的宣传员。

能起到这种作用的必然大多是文吏科的士子,但文吏科恰巧是最不缺人的。

所以荀彧给安排了个这么个系统。

这个系统可在各县各郡的衙门里头设置固定的办公场所。

反正低级文吏薪水又低,每郡每县安排上那么几个人花费不了多少。

最缺德的是,荀彧建议,通文院归属于司隶校尉及刺史那边附属的文官系统管理。

等于是在各县设置比他们那些密探更深入民间的耳目。

其实各县真的实行推举制之后,皇商行会书局陶瓷店乃至周庙以及粮行这类组织都会跟上。

缺人缺的多了去了。

但要以科试取士,农田科还就罢了,只是需要的人少针对性强。

律法科营殖科的那些题目,没在推举制下多熏陶几年跟上节奏,少有人满足要求。

这两科又宁缺毋滥,不合格的人是不会用的。

也只有文吏科可以短期速成,相对大量的取士。

所以荀彧才结合并州现状安排出这么个部门。

这通闻院实质几近于武曌在后世周唐朝搞出来鼓励告密的告密制度了。

不过说起来好听点,叫庶民心声直通天听,皇帝陛下关爱您。

也没有玩儿诬告免罪。

不像武曌女主当政要打压反对的权贵豪族搞得那么凶残。

可若真有人告各县令官县丞县尉之类的不法事,你当刺史皇甫坚寿查有实证的话不会处理么?

说白了就是个糊弄人的机构。

但庚哥一想,这特么接收的意见书不送上来糊弄人糊弄得太明显。

真送上来劳资真看不得累死劳资啊。

不看这帮货估计又会哔哔,说劳资不勤政啥的。

而且搞不好会有大量是老农跑过来说我祝贺陛下圣安这种。

于是他就先下手为强了:

“若对新政有甚误解,可着当地通闻院文吏开解安抚。”

“若有实弊,可令东尚书台酌情处理。”

“一应请安道贺问讯,亦必有个回应,终是子民一番心意。”

“着印书坊按朕笔迹,多印回执,按例发回罢。”

意思很明显,搞这么个东西出来,你们就得桩桩件件有回应。

做戏得做全套,但别指望劳资管,你们自己消化。

无非是在东尚书台设置一个专门收集分析和答复这些民间讯息的部门罢了。

顺便效仿后世明星偶像签名照之类的玩意儿,搞一些回复臣民请安的回执出来,给人家发回去。

对于维护粉丝热情很有帮助的。

荀彧都没料到能这么玩儿。

实在是这个年代的屁民黔首都太好糊弄了。

你只要给个说话的地方,不给回应他们都已经满意了。

但荀彧细细一想,如此还真的有颇多益处。

这些民心民情汇集起来,他们东尚书台调整政策也能有个依据,不至于全靠自己空想。

因此点头应喏,顺便拍了记陛下圣明仁厚的马屁。

在场的都是一帮老头,实事都得他去办,每天累半死。

接下来是对张辽徐荣呼厨泉的封赏。

卢喷喷表示他觉得可以借这个机会把西园军交给张辽了,实际本来也是张辽管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