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158章 文若所见论商贾

第158章 文若所见论商贾 (第2/2页)

个人为之尚且可以富可敌国,若朝廷为之,岂不是不用取税,便可财赋充盈?

他遍思今上瓷窑、书局、粮行等政,觉得庚哥就是这么个意思。

当今陛下是久苦于国家财政紧张,又不愿意加赋于民,想以国经商了。

国家经商积累资财的程度与速度,当然不是个人和家族能比的。

那当然也就没有必要防范商人了。

所以,陛下并不是薄待士绅,而是想带着士绅与国家一起发财啊。

他不知这样是好还是不好。

总觉得这样下去事事言利,有违教化万民的圣人之道。

但夫子斥赎奴不取的典故,又给了他灵感。

以利诱人存仁,比空口白牙的教化会更有效。

管子尝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我们儒家虽然追求人穷也要守节,但也可知让人民富足,是有利于使万民被教化的。

人都会趋利避害。

如若存仁行儒总是得到奖赏,久而久之哪怕没有奖赏了人也会将存仁行儒。

用严厉的法律使所有不符合儒家仁道的行为进行惩处,久而久之即使没有惩罚人们也不会做坏事了。

这番说法那自然是在贩卖他祖宗的以法行儒那一套。

朱儁卢喷喷虽然不完全赞同。

但是他们也是当久了大臣的人,不会那么理想主义的迷信于道德教化,知道儒皮法骨才是最可行的办法。

荀彧说,他觉得朝廷法度可以惩罚坏的行为,褒奖好的表现,但动静太大不可轻用。

他觉得在让人们从善行儒立即可以获得奖励,用商贾可能更有效。

所以商贾未必只会败坏道德,用得好也可以促进社会风气向好的方面发展。

他为此摆出了自己来不及汇报的,在皇商行会制定的种种规则。

并说至此才明白陛下的深意。

但他始终被一个难关难住。

那就是,商人取利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在哪里?

贵卖贱买,无异于克扣卖者与买者双方,从中牟利。

如果这个地方不打通,就算鼓励商业有再多好处,国家为之止也等同变相加税,他念头也无法通达。

他自己苦思良久,然后让他想到了一个现象。

朝廷打仗往边郡调派军粮的时候,劳民伤财征用民夫,却往往损耗巨大,十损其三都是少的。

但商人们转运同样的粮食货物,却并不会有这么大的损耗。

“虽其不增,却使少损。”荀彧总结道。

为什么这样他想不太明白,觉得也没有必要去想,毕竟他不从商,术业有专攻。

但这份转运之功,就等于为国家增添了三四成粮食。

所以我们怎么能说商人不产生价值呢?

然后他就又想到了平籴法和平推法,那其实也是一种商业行为。

“虽贱买贵卖,其时异也,均其丰歉,亦利民也。”

他从中总结,商是距离范围的转运,贾是时间范围的转运,这种转运跟生产一样,都是有价值的。

这就是商业行为对于社会的生产价值。

他说平籴法还好,说到商人转运粮食,朱儁和卢喷喷却眼睛发光了。

这可是两个对带兵打仗很有经验的家伙。

都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他们都知道在打仗的时候转运粮食会产生多么大损耗。

顺带果然觉得商贾很有价值了。

“若动刀兵,可使商人转运乎?”卢喷喷急切的问。

“不可!”朱儁厉声阻止。

他下意识喝止,是因为心中觉得不妥,一时却也找不出道理。

鼻子一哼,补了一句:“彼辈岂可信乎?”

“彧亦觉不可。”荀彧含笑在旁边补充。

但他的理由,当然与朱儁这种完全出自偏见不同。

他们是聊得高兴了。

河东诸子:呜呜呜,麻烦想起一下我们好不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