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154章 让野心家崩溃的蓝图

第154章 让野心家崩溃的蓝图 (第2/2页)

庚哥甚至都起了扩军的心思。

皇甫嵩:不是,我可没想着复西园军为八校啊?

皇甫嵩毕竟是老成持重之辈,劝住了庚哥的冒进。

他建议的军制,除了核心精锐的职业募兵制之外,保留了全民皆兵制度。

不再玩儿自费戍边。

但每乡二十三至五十六岁青壮不计出身每两年需集中训练一旬,且不可交钱免除。

在这种训练中淘汰的才可以掏钱免役。

每两年十天的军事训练,还是能训练出来点像样子的军事基础的。

并且可以选拔出平民中的悍勇壮武之辈,集中登记为备用兵源。

这种训练不用服役人口自行携带口粮,训练期间口粮由县中供给,朝廷每日每人给钱三十文。

虽然不多,却等于每两年免一次岁数内的男丁的丁口税了。

为避免各郡不配合,这部分钱由郡里先发,皇家之后补贴给郡中。

负责训练的也不是各地的县尉之类草台班子,而是从四军退役且有大夫以上爵位的老兵。

这部分人能终身领一份爵封,爵封可传子孙。

所以也有义务分开驻扎各地,专门负责这些民兵武装。

军事训练县郡都不得插手,相关情报也只有军队序列这边掌握。

掌管这些的是蹇硕为首的骠骑将军府那套体系,直接对皇帝负责。

民兵是不给弩枪的,还是以传统的长枪盾牌之类的为主。

反正也就是真打起来充人数的杂兵。

除了平时负责治安的衙役和缉盗兵卒之外,郡县不得拥有军事武装。

这样就排除了郡县,特别是当地自选的县一级割据造反的能力。

即使有人造反,不说干不干得过四军精锐,粮草这方面也捏在皇室手里。

而且一县之力,平剿起来也不费力。

大概了解这套制度之后,荀彧觉得这三条上升通道的互相配合,竟是使大汉黎民人人都有机会居庙堂之高。

当然寒族中颇有名望的家伙没准儿也能选上县令,豪右子弟未必无心于军伍科试。

屁民黔首就真的只能技工军伍出身了。

不同晋升之路的人大抵会自成派系,互相牵制,平衡之下共同拱卫皇权。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以这种体系,又何止祀戎?

与民生相关的种种,都紧紧掌握在皇帝手里。

虽然看似皇帝用推举制,用太师辅政等等制度与士绅共天下。

想明白之后荀彧却只觉得窒息。

作为这套体系下的子民,无论你是豪右或是武夫,大抵都会被规矩和各种牵制关系密密麻麻的包裹。

无法越雷池一步,只能在自己份内行事。

那九五至尊之位,怕是无人敢去多瞄一眼。

而即便是坐在至尊天子位上的人想为祸,怕是也同样会受到层层叠叠的阻力。

如若荀彧是对至尊之位有野心的人,这个时候定会悚然而惊。

不惜任何代价都要将这个小朝廷绞杀于摇篮之中。

但荀彧是荀家子,是以法行儒的理念教导熏陶下成长的荀家子。

对这一套体系,他只有由衷的赞叹与赞美。

他觉得以法家实现儒家尊卑纲常,竟无能出其右者也。

他的惊疑,只是在惊疑何人竟有如此之智,能规划出这样的体系。

荀彧当然想得有点多。

这套体系没有蓝图,其实就是庚哥为了躺平而忽悠出的种种零碎举措。

在卢喷喷、皇甫嵩、朱儁以及张让等才智之士的解读下,一步步演变成了如今的模样。

只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他们,怕是也一直都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身在局中而未知全貌。

要说第一个完整划下整张图卷的,反倒是此刻过度脑补的荀彧。

他以他相对全局化的思维,将一片片碎片串联到了一起,形成了一副连庚哥自己都未知全貌的图卷。

又被自己的脑补惊骇到无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