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118章 孔孟都跟劳资姓

第118章 孔孟都跟劳资姓 (第2/2页)

卢喷喷其实对孔先师不怎么感冒,因为他是古文派,尊周公。

但庚哥是最会变通的,他建议立周庙,周公坐中央,孔孟二师陪祭。

周公为先圣,孔氏世代为奉圣王,孟氏世代为衍仁王。

他不光封孔孟二人本人,这种爵位还是可以传承的。

孔先师代表生而为人应该遵守的纲常规矩,代表天子为尊的天下秩序。

孟先师则代表圣人对万民应有的仁爱,代表万民享有的权利,代表推举制。

二姓也别到地方上作威作福了。

主脉全部搬来京师,世袭周庙二三主祭。

头号主祭必须是皇家,汉天子可是传承周天子的国祚。

说到承国祚这事儿,也是一笔乱账。

刚开国那会儿都不承认秦的合法性,自认自己才是正牌传承周的朝代。

所以自命水德,尚黑,之前还搞过个乌龙。

邦祖宗最开始以为自己这边来自南方,南方朱雀,还尚过一阵火德。

那就是没文化乱指的。

文帝时方士新垣平弄虚作假,号称看见了黄龙,说汉应该是土德,结果被揭穿了。

到汉武那边司马迁等人上书要求承认汉承秦而不是承周,所以才捏着鼻子承认了自己是土德,开始尚黄。

到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又提出了新的理论。

他们认为王朝更替不是新德克旧德,那样杀伐之气太重,应该是旧德生新德。

德的起点也不应是黄帝,而应该从太皞伏羲排起(燧人氏:我没有牌面是吧?)

而秦不以德治国,所以不是一个正统王朝,不能算在正朔之内。

根据这套新理论,太昊伏羲氏,以木德王;炎帝承接伏羲,木生火,炎帝就是火德。

火生土,炎帝之后的黄帝就是土德,少昊以金德承土德,颛顼以水德承金,帝喾木德承水。

唐尧火德、虞舜土德、夏禹金德、成汤水德,而水生木,所以周代就是木德。

秦不算在正朔之内,木生火,所以取代周的汉应该是火德。

东汉从光武帝就接受了这套说法。

就因为两汉为火德,所以汉朝的洛阳会被改成雒阳,避水。

着红衣的士兵也是从那会儿开始被叫做赤佬的。

作为承接周木德的炎汉,以皇帝为主祭祭奠周公。

不止是祭祀源自周的礼乐制度与学说,也是祭奠周的相生之恩,这没毛病吧?

皇帝是主祭,二祭三祭地位也不能低了。

但邦祖宗留下过异姓不得为王的规矩,你们也都知道的。

所以没办法,孔孟二姓传承王位的家主,必须接受赐姓为刘。

用这种方式与汉室皇族深度绑定。

当然,皇族有皇族的规矩,却不能绝了两位先师的主脉苗裔。

所以两姓主脉族长生前姓刘,死后复归孔孟二姓。

没有承袭王位的时候姓本姓,承袭王位之后才姓刘。

阖族只需王位上的那个人姓刘,其他人该姓孔姓孔,该姓孟姓孟。

两家的王都可分一郡公田之租税归属皇家的那部分。

用于周庙祭祀与家族开支之用。

至于实际封地为哪个郡,这个不固定。

作为荣誉称号颁布给天下最尊孔孟的郡县。

庚哥玩儿得无耻,他不止希望把刘姓皇室与孔孟深度捆绑。

还想借机给天下人打下“非刘姓不得为王”的思想钢印。

这样他才能不管怎么咸鱼,都不会下场太惨。

其实都没有用,不管你搞得多复杂后世该篡位还是会篡位。

但是吧,世人没有不怕麻烦的。

他只要把篡位的好处搞得少少的,麻烦折腾得多多的,捆绑的利益攸关方搞得杂杂的。

就能把反对的声音搞得大大的。

很少有奇葩会愿意为了点不涉实权的虚名,想去解那么复杂的线团。

只要你怕麻烦那他就赢了。

按庚哥的想法扶桑那撮尔小国,所谓的万世一统不就是这么回事儿么?

……

先秦小知识:

很多人只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却很少人知道他其实是子姓,孔氏。

据《古今姓氏书辩证》 和《通志·氏族略》记载:“商始祖偰,为舜之司徒,受封于商,赐姓子。

偰生在殷水,以“殷”为姓, 被舜帝封在商地并赐姓为“子”。

所以孔子是商王族,跟帝辛也就是商纣王一个祖宗的。

姓和氏不是一个概念,姓是主脉不可更改,氏是分支,会因封地与官职而变化。

比较简单粗暴的理解是,你是姬姓,长子于原地继承原部落,其余孩子被分封出去或者获得新职务,譬如分封到嬴水之侧,就是姬姓赢氏。

到秦汉大一统,这种氏越来越多的迹象才停止,姓氏都开始固定和传承。

但同姓之间依旧不能通婚,譬如唐氏和祝氏,同属姬姓,结婚属于乱伦。

很多喜欢跪舔西方的人说,中国没有贵族,听到这么说直接撅他一脸。

但凡一个有姓氏的中国人,身上的贵族血脉差不多都能倒推到夏商周三代。

不提实在是因为太烂大街了,泰西蛮人的所谓贵族餐桌礼仪,包括分餐制什么都是咱们祖宗玩儿剩的。

咱们可没有箍桶匠(库伯)或者好人(古德曼)这种非贵族的姓氏。

问题又来了,孔子孔子,有没有可能说的是子孔氏,简称孔子。

箕子微子都姓子,有没有可能是后人误解子为尊称,然后冒出来老子墨子韩非子孟子庄子鬼谷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