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废话三国:董卓你得支棱起来啊 > 第39章 颍州世家的登场

第39章 颍州世家的登场 (第2/2页)

所以“朝议即许,自当允之”。

我们娘儿俩继续苟着看你们斗,行不行你们商量好就成。

荀家的确是黑董二颖的主力之一。

颍川荀家是儒家三圣孔孟荀三子中荀子的后代,世居颍川。

你要说他们是袁氏门人也算不上。

人荀家自己觉得,跟他们这种名门望族比起来,袁家就是暴发户。

所以虽然多有利益勾兑,但荀家独立性还是比较强的。

但作为自命儒圣后嗣,荀家对董二颖杀袁隗这种背主行径是非常看不惯的。

所以没少在舆论场上黑他。

而颍川也向来是对整个帝国舆论掌控最强的地方。

因为啥呢,因为荀氏的儒学不纯,他们掺杂了很多法家的东西。

后头荀子被踢出三圣,儒家变成了孔孟二圣也就是因为这个。

别一看法家就以为是现在的法规律条。

法家实际上是最讲权谋的学派。

研究律法规矩并钻空子也是法家的专长。

所以举荐制的空子就被他们发现了。

举荐是根据什么?名声。

只要名气足够大,就肯定能被举荐,不用面试笔试就能当官。

那我们有意识的制造名声不就行了?

然后有意识的炒作之下,荀氏八龙荀门四凤三杰之类名士就络绎不绝的出来了。

你看,老祖宗千把年前都懂得整合宣传资源,玩儿男团成团出道。

彧肥谌瘦攸聪明,总有一款适合你。

从这时候开始他们就很懂得有目的的把控并运用舆论。

毕竟住得近,他们的骚操作颍川四姓中的其他三姓看得分明。

当然有样学样,于是颍川自古就多名士了。

什么梁上君子啊之类的小故事,其实都是用来炒作的小软文。

后头别的地方也学会了,所以孔融让梨曹冲称象之类的,你懂的。

再到后头的魏晋,还是举荐制,更规范成了九品中正制。

全天下都会了,所以魏晋名士,每多怪诞之举。

你以为是随性洒脱,其实人家是为求官,不得已当小丑搏出名。

但这个跟颍川的操作相比,那就是网上拼命作怪博出名的小网红和经纪公司运营出来的明星之间的差异了。

跟现在的流量时代大差不差,大家都玩儿粉丝效应的。

不同的是你们谋财,人家害命。

哦不,谋官儿。

谁也别高看谁一眼。

一直玩儿到唐朝,后来一看你们这么玩儿不行啊,只会让门阀横行。

然后才发展出了科举制。

结果一公平竞争,号称掌握优势教育资源所以盛产有能力子弟的门阀瞬间没了。

汉时颍川名士多官儿也多,家族势力也大。

以至于颍川世家都可以抱团不拿颍川郡守当干部了。

搞到有当颍川太守的,甚至需要靠离间他们,才能对地方上稍微有点控制力。

这种特别讲权谋的世家向来不讲什么面皮。

而且不是卢喷喷那种耍无赖但大节不亏的不要面皮。

五侯之一的汝阳侯唐衡因为是宦官,女儿被士人所轻找不到合适夫婿。

荀家上杆子为襁褓中的荀彧跟人求亲,所以定下了娃娃亲。

好处照顾都得了,党锢开始了。

他们倒把握风向,毫不犹豫的跳出来,攻击宦官叫得最欢脱。

因为唐衡那会儿已经死了,没人照顾的他们理所当然的也被党锢了。

这还就算了,党锢闹得最凶的时候,张让的父亲死了。

因为他是宦官,颍川士族无人去拜祭。

就是那个玩儿梁上君子的陈寔,专门跑去祭奠。

张让感念他的情谊,刻意照顾。

陈家党锢虽然免不了,但颍川陈氏亲眷子弟,无一人因党锢之事下狱身死。

张让也算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了。

并且国法大原则坚守,小细节上照顾。

这比起陈寔去走一趟祭拜人家父亲一场,算是大恩情了吧?

陈寔倒好,回过头传他为全家族不惜自污,有屈身事豺狼的大智慧。

反正好处名声他都得了,得你的好处还骂你。

所以李文优还是太年轻。

这样的颍川世家,哪里会收了好处就给你传好名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