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 第747章 欢迎来汉城

第747章 欢迎来汉城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投胎出了bug,关我什么事儿!

李乐正搅和粥的手一顿,“林叔,阿文在你身边不挺好?”

“要是好,我也不说什么了。”

“怎么?”

林振明叹口气,“去年动了手术之后,我就慢慢的把所有的生意和华埠的事情都交给阿泉处理了。”

李乐点点头,等着下文。

“阿泉有文化,有能力,脑子新,想法新,做事就和我们这些老人不太一样。”

“他想把社团转型,转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商业机构,以及带有文化交流,更能在本地展现更多社会价值的团体。”

“哈,这是大表哥说的?”

林振明笑道,“对,按他的话说,进入新的时代之后,华人经济的几大支柱产业,餐饮业、传统手工业和低端商品贸易,受到了冲击,面临严峻形势。华人经济要想转向更高利润,更高层面的商业范围,首先是华人社团的功能必须转型。”咱们虽然在欧洲,在腐国,就有二十多万的华人,但依旧是一个缺乏顶层设计的特殊群体。得不到主流社会政府在政策上的引导、帮助和支持,因此才将目光投向华人社团。”

“他们赚到了钱,就希望构建一个平台来开展各种工作,信息交流和互助互惠的一个平台,原来的社团,都是低端的,只代表某些人利益的组织,人不行,做事也不行,只能做一些低端服务业甚至是不合法的产业,根本谈不上维护华人的利益,以及与当地政府部门沟通。”

“现在,第二代第三代已开始进入律师、保险、医生、金融、教育,科技类企业,甚至政府部门。从事的行业,也从菜刀、剪刀、剃刀的三刀发展到工程师、医师、会计师的三师这种技术性或管理性工作,甚至还有向科学家、企业家、政治家三家发展的趋势。这就给转型提供了基础条件。”

“再有,就是......”说了这么多平日里用不到新词儿,林振明缓了缓,李乐刚忙倒了杯白水递过去。

“大表哥,说的对。”

“我知道啊,还有就是国内给的意见,希望想把华人社团发展成为文化的传播站,人才的储备库,交流的联络站,国家之间沟通的桥梁。”

“这排比句用的,跟做报告似的,一听就对味儿。”李乐笑道,“不能光说吧,得有支持吧。”

“有,毕竟有港办,有湾办,还有个侨办不是?”

“呵呵,这不挺好,不就代表着机会多了?阿文不也能......”

林振明摇摇头,“阿文从小在我身边,做的都是些私下的事情,管的也都是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多少沾了点不那么正大光明。”

“可,总得有人。”李乐斟酌着说道,“毕竟在这种地方,有些时候道理讲不通,就得......”

“时代变了,法治社会啦,现在是谁和法治靠的近,谁就有话语权。”

“那他们两人就不能?\

“一个槽里栓两头叫驴,哎.....”

李乐想了想,“那港岛那边呢,不还有梁灿他们家。”

“他们有他们的一摊,阿文去了能做什么?”

“所以,您就想到了我?”李乐微笑道,“你也太看得起我了,我到现在还只是个学生。”

“不,我从阿灿那边打听了一点,倒是觉得看轻了。有个词,鸟随鸾凤,阿文的路,不应该拘在我一个退了休的半大老头身边。”

“这个,您让我琢磨琢磨吧。”

“好。来,尝尝这个马蹄糕,早些年陶陶居的做法。”林振明夹了一块,递到李乐的碗里。

。。。。。。

和林振明闲聊加听故事,李乐在文兴酒楼有坐了一会儿,见到了林宜泉。

“听说你来,我这就从公司赶过来了。”

“公司?你不是从哪个女的身边刚起床吧。”林振明瞥了眼儿子。

“爸,我可没有,有我妈作证,一早我可是从家出来的,只不过昨晚回家晚了点,你们都睡了。”

“赶紧收收心吧。我看这边也没什么好女孩,过几天我让你姑妈回陆丰、潮阳,或者在港岛,给你介绍个勤俭端庄,能持家的女孩,差不多,就赶紧给我结婚。”

“这,早了点吧。”

“成家立业,成家在前,有了家才有担当,才能把心沉下来做事。”

“是。”林宜泉点点头,“那个,要不还是让我先在这儿自己找找,找不到您再让我姑妈出面?”

“不准找鬼佬。”

一旁李乐端着茶盅,眼皮子翻了翻,咂了咂嘴。

“华人还是找华人,生个杂毛,能对的起祖宗?”

“喝茶,林叔,喝茶,大表哥,呵呵。”李乐放下杯子,捏起茶壶,给两人倒上,心道,我这,以后,黑头发,不算杂毛吧。

“爸,你这就老观念了,只要姓林,就出不去。”

“强词夺理。”

“嘿嘿。”

“行了,你们俩聊吧,我去楼下看看,今天有喜宴,农场那边送来的乳猪不知道处理的干不干净。”林振明起身,林宜泉赶忙要扶。

“不用,有阿文,我......算了,我自己不是不能走。”

推开林宜泉,林振明出了房间。

“怎么着?这么不受待见?”瞧见人下了楼,李乐笑问道。

“老豆对蛾子,不都这样,你做的再好,也能挑出毛病来,习惯了就好。”林宜泉嘿嘿着,不以为意。

“对了,阿灿给我说,他去金陵读书了?”

“其实要是不求那么稳妥,他在燕大还是能留下的。不过,金陵那边也好,安静,气候风景也好,是个读书的好地方。”

“嘿,我们家这是要出个大学问家啊。光宗耀祖哦。你瞧着,要是阿灿读了博士,他们梁家得开祠堂挂牌匾,我姑父在族里说话更硬气咯。”

“不是有钱就硬气?”

“哪有,再有钱,也不如进士及第,翰林,博士,那都是能挂牌匾的,有钱,顶多把名字写在捐款人的芳名录里,或者外廊的介绍里。”

林宜泉喝了口茶,问李乐,“几时走,晚上我请客。”

“明天一早的飞机。”

“回燕京还是去红空,阿灿这几天在红空呢。”

“不去红空,去汉城。”

“汉城?旅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