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苏宋 > 第三百九十七章 百年大计

第三百九十七章 百年大计 (第2/2页)

“一个国家的百姓若始终愚昧,每日奔波劳累却依然吃不饱饭,这样的国家如何能说是一个好的国家?我与历代的统治者的想法恰好相反。我认为一个帝国想要真正强盛,就必须要开启民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忠诚、优秀的高素质国民出来。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只有天下的人才越来越多,大家都来为帝国,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百姓才能富足,国家才会强大,民族才会进步。”

“至于说,百姓一旦有了知识,有了思想,就会作乱,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服从朝廷的统治,这其实是谬论。人天生就会思想,如果帝国强大,在我们的统治下,百姓家中富裕,生活都过得好,他们又岂会反对朝廷,进行造反?百姓们只会拥护我们的统治,为身为帝国之人而感到自豪。当然,这其中肯定也会有一些不知感恩,身怀野心之人,会心生阴谋,制造危机,但还是那句话,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应该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有人说,越知识就越反动,这句话宋宁是不赞同的。后世德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是战败国,但德国却能在之后的短时间内又迅速崛起,就与他前期十分重视国民的高等教育,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不能怕国人有了知识有了思想就会不买朝廷的账便使用所谓的驭民五术。清朝一直实行愚民政策,结果如何?

长公主道:“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宋宁道:“很简单,统一国民思想,加强忠君爱国、遵纪守法、尊老爱幼等的教育,制订律法,大力宣传并提倡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廉洁勇等传统美德,而坚决打击违法犯纪、作奸犯科,以及违反公序良俗和伦理道德的行为。以法律规范百姓的言行,以道德约束他们,同时以教育引导人们的思想。这也是我为什么要广开学院,并亲自编写教材的原因。”

“教育必须从小时候抓起。我们应该在小孩成长起来之前,思想尚未定形之时,便向他们灌输忠君爱国、体恤百姓,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孝顺父母、敬爱兄弟,诚信友善,忠孝仁义等思想。如此一来,等这些人长大后,自然会忠于君王和朝廷,清廉正直,爱护百姓,耻于私斗而勇于作战。而不必担心他们长大后会反对官府、反对朝廷。”

长公主听后,不由陷入了长久的沉思。宋宁的许多思想和理论,对她来说都是颠覆性的。这对她之前的许多固有的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她知道,若一切都按照宋宁所说的去做,必将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到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后果也是无法预料的。

她承认宋宁说的这些固然都很有道理,但作为这世间顶级的智者,作为一个长期浸染在皇宫的成熟政治家,长公主还是敏锐地感觉到不可以这般激进。不然,不仅宋宁的所有设想都难以实现,反而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所以,在思虑了许久之后,长公主还是劝诫他不要操之过急,而应徐徐图之,以免适得其反。

宋宁听后不由大是感叹。长公主不愧为这天下顶级的政治权谋家。她虽然囿于自身时代的局限性,无法向他那样看得那么深,那么远。但她的政治智慧却是毋庸置疑的,面对复杂的问题时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她的提醒无疑是正确的,宋宁之所以把自己心中的想法和计划都告诉她,其实就是想听听她的意见。

因为对于他刚刚说的那些,说实话宋宁心中自己也没底。而与手下人一些研究讨论?算了吧,这些事情涉及到太多隐秘,其他人他要么信不过,要么水平不够难以给出太好的建议。而且,这么重要的事,他也不能和太多的人说,不然,机事不密则害成。

他信得过,且水平又足够的人唯有长公主。所以,宋宁才和她说这么多。如今见她这般提醒自己,宋宁心中也松了口气——可见自己的决定是多么的正确。

宋宁在她脸上亲了一口,点头道:“放心吧,我不会乱来的。明年开春后,各地动乱当可平息,到时我就会再次北上。如今幽燕、郭万坐镇在中州,若曦、凌邦坐镇在苏中。我希望你明年能和我一起北上,之后我会把你留在中都,为讨伐黑鹰,征服西域做准备。”

长公主听闻宋宁打算将让她去中都,本来心里还挺高兴的,不过听说赵幽燕已经坐镇在中州,便又有些不乐意了:“赵幽燕和郭万既已在中州,还需要我去么?”

宋宁自然明白她的意思,闻言笑道:“幽燕并不擅长处理政务,只好行军打仗;郭万虽智谋出众,也不耐俗务。他们是治理不好中州的。我之所以让他二人留守中州,是为了将来讨伐黑鹰、征服西域作准备。今后中州要治理,主要还要靠你。”

“不仅中州,还有西北以及之后的西域,我打算都交给你。中州、西北久经战乱,可谓百废待兴。不过这却也不全是坏事。中州、西北经张向阳和唐骨里几度作乱,世家大族遭受了重创,如今两地无主之地甚多。正好方便我们实施垦荒令,没有世家大族掣肘,垦荒令当可顺利实施。而等幽燕拿下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后,我们再在两地作为试点颁布商业法,以观察其实际效果。再有,就是广开学院,教授新教材——这些事情,只有你能帮我。”

长公主这才明白宋宁今天和自己说这么多的真正用意。宋宁是想让她在中州试行垦荒令和商业法,若成功,宋宁便向全天下推行。若失败也没关系,天下的人要也是怪她,而怪不到宋宁头上。

她知道宋宁没有这样的心思。以他对自己的感情以及他的胸襟,用心应当不至于这般险恶,会让自己去当这替罪羊。但见惯了政治斗争的她却很难不往这方面去联想。她沉默了片刻,这才道:“那你呢?不去中都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