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 第九十七章 铜矿

第九十七章 铜矿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汉风再起之帝国时代!

太阳的余辉逐渐消失,位于吕宋总督区靖安府泸溪镇(今菲律宾达沃大区马比尼镇)附近的铜矿也慢慢笼罩在昏暗的天色中。

但在一片巨大的露天矿石加工场中,一群群劳工们仍旧在不停地忙碌着。他们或蹲坐在地上,不停地切削着矿石,或挥舞着铁锤和凿子,一阵阵锤声回响在山谷间。

劳工们的衣服已经被铜尘染得黯淡无光,汗水和尘土混为一体,让人不可辨认。模糊的夜色中,无数的阴影在移动,他们抬着一筐又一筐的矿石走来,默默地将其倾倒在堆场,他们像是麻木而又孤寂的鬼魂,飘荡在偌大的矿场里。

“啪啪啪”,是锤子不断落下的声音。

“咔嚓咔嚓”,是工人猛烈劈砸石块的声音。

“噼里啪啦”,是火把的声音。

“嗒嗒嗒嗒”,是矿车轮子滚动的声音。

工人们的脸上,是疲惫、痛苦、愤怒的表情,他们经历着饥饿、伤病、劳累和压榨。

矿洞里潮湿、阴暗,宛如地狱般的存在,空气中弥漫着铜的刺鼻味道。

一堆堆巨大的矿石,是劳工们日夜采掘和拣选出的成果,千锤百炼、苦干艰辛,铜矿被深深地隐藏在地底深处,只有这群勇敢顽强的工人才知道它的存在,更加知道它背后所代表的热血和汗水,然后用自己的双手,一点一点地将其采掘出来。

他们的汗水,滴落在闷热的洞壁上,蒸发在铜矿表面。

黄昏已过,矿场逐渐被黑夜包围着,四周陆续燃起了火把,而此时他们依旧在作业着。

矿洞深处,是无尽的黑暗,偶尔被点亮的火把黯淡地映照着周围,让他们在狭小的空间,感受折磨人的压迫感。他们有时似乎会听到一阵一阵哀怨的尖叫,那是一些曾与他们一起工作的人,被无情掩埋在了矿洞深处。

铜矿资源非常珍贵,因此工人们都非常谨慎,在监工和矿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确保将铜矿完整地开采出来。

他们挖掘出来的铜矿石会被送到附近的冶炼厂进行初步加工,制成一块块巨大的铜锭,然后运回汉洲本土,或者输往大陆秦国。最后在一个个工厂和作坊里,被制成各种铜制品,用于工业和日常使用。

采矿工作非常危险,矿井或矿洞经常会发生坍塌,稍有不慎,劳工们就会被埋入矿井之中。

“铛铛铛……”

“休息了!……休息了!”

“吃饭了!……”

随着一阵敲锣声响起,监工们开始大声地吆喝,提醒劳工们可以停止工作,准备吃晚饭了。

川野二郎听到锣声和监工的吆喝声后,立时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直起腰来,向矿场入口望去。

可能是太过劳累,他感到头一阵阵的眩晕,连忙将手中的铁镐使劲抓住,试图撑住自己摇摇欲坠的身体。

“小心!”一双有力的手臂紧紧地将他扶住。

“哦,多谢了……”川野二郎回头一看,是自己的横滨同乡竹泽右卫门,遂感激地说道:“我没事,大概是……饿到了。”

“那今晚一定要多吃点。”竹泽右卫门说道:“也不知道,今晚有没有鱼。……都好几天没吃到肉了。”

“能多吃几口干饼子就不错了,哪里还指望能吃到鱼。”川野二郎苦笑一声,“按照矿场的饭食安排,每隔七天才会有鱼汤和咸鱼干。我记得没错的话,五天前,我们才吃过一次鱼干。”

“呵,想不到在这般繁重而枯燥的工作中,你还能将每一天记得如此清晰。”竹泽右卫门将手中的铁钎扛在肩上,与川野二郎一起朝聚合点走去。

“若是心里不想点什么东西,都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熬下去呢?”川野二郎自嘲地笑了笑,“也只有脑子想点东西,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会行走的牲畜。”

“再熬一熬吧,三年时间会很快过去的。尽管在这里很辛苦,但至少还能我们吃饱肚子,不至于饿死在日本国内。”

这個时候,由于气候异常而引发的日本大范围粮食歉收状况,已经从关西地区蔓延至中国、四国、九州等地,灾情遍及西日本的近五十个藩,由此造成了日本历史上最为严重的一次大饥荒——享保大饥荒。

延续一年多的饥荒,使得日本受灾人数接近八百万,三百多万人处于严重饥饿状态,饿毙者人数更是达到恐怖的九十余万(《德川实纪》记载,饿死者为969,900人)。

整个日本,可谓是一片哀鸿。城市、乡村、田野、道路,饿毙倒伏的尸体比比皆是,甚至连秽多都来不及搬运和焚烧,任其曝尸野外,或者被野狗猛兽叼食。

在这种情势下,急需人口和劳力的诸夏各国以及齐国海外殖民领地自然不会放过收拢移民的机会。甚至就连位于岭北地区的东丹和渤海两国,也委托商船帮着将大量日本饥民接回各自国内,用来填充他们广袤而空虚的领土。

初时,日本幕府考虑到锁国令的存在,对饥民外逃采取积极的限制措施,并对那些停泊在日本附近海域的商船予以严厉警告,禁止其驶入各个港口。

但随着灾情日益扩大,饿毙的百姓越来越多,幕府和各地藩国赈济力度也是愈发力不从心,遂逐步放宽了出入境限制,允许少量外国商船入港靠岸,转运部分日本饥民出外“打工”。

川野二郎等人就在在这种情势下,四月间,在横滨港被塞进了一艘商船,随同两百多日本同胞抵达了吕宋。

在靖安港下船后,他们这些日本饥民在通过七天时间的检疫隔离后,便被数家矿场和蕉麻种植园给瓜分了,然后再次乘船,渡过靖安湾(今达沃湾),来到了这处位于泸溪小镇的铜矿。

其实,对于这个时候的普通日本人来说,出海谋生并不是一个让人无法接受的事情。早在七八十年前,就有大量的落魄武士和失地农人,偷偷地搭乘齐国的商船,离开家乡,去往遥远的汉洲大陆和广袤的南洋地区,为齐国征战四方或者拓殖开荒,并且都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这些早期出海谋生的日本先辈们,大部分都留在了汉洲大陆或者南洋诸岛,成家立业,扎根于当地,成为一个个让人羡慕的齐国人。但是,也有极个别的“出海者”因为挂念家里的亲人,或者眷恋曾经生养的故乡,会偷偷地潜回日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