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 第46章 游寻六院

第46章 游寻六院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

“啪啪啪......”震耳欲聋的鼓掌声响起。

随后李世民为六大学院揭幕,而后正式宣布六大学院成立。

就这样,这个时空的大学诞生了。

对这个时空的人来说,六大学院的建立,只不过是教育层次不起眼的改革,但他们不知道的是,接下来的日子里,这六大学院将会发挥怎样的作用,将引领大唐发展,成为大唐基石。

六大学院成立仪式后,便是国子监机构转稷下学宫重建仪式。

如今国子监隶属于礼部的教育署,功能也有所变化,直接成为六大学院的直属管理机构,以后将慢慢退出直接教育,升级为管理机构。

甚至于李长河和李世民还计划未来撤销国子监这个机构,以稷下学宫为蓝本,创设大唐的科学院。

所以其国子监学子后续将慢慢转移至六大学院学习。

经过规整,如今新的大唐人才选拔制度也将确定,内阁也在李世民的授意下,开始研究在州的区划上增加一个大的行政区划,名为:行省,以方便国家治理。

后续考试也将分为,县试,然后是省试,最后是国子监进行的国试。

国试后,进入六大学院进行学习,通过毕业考试后,进行分批安排工作。

当然,这已是最好的安排,现阶段只能如此。

因为生产力的发展还不能供养过多的国家公职人员,所以需要时间缓冲。

但若以后时机成熟,或许会再进行改革,最终达到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程度。

经过一个中午的折腾,揭幕仪式终于结束,午饭后,各大学院开始进行开学典礼仪式。

作为大唐皇家医学院校长的李长河,此时也正在国子监所属医学院校区,看着这东拼西凑起来的学生,一时间感慨万千。

这些人中,很多人的医学知识估计还没一个普通现代人知道的多。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不是他们的错,而是时代的局限,而李长河能做的就是全力帮助这些人提升医学知识。

这些医学生就像是火种,总有一天,会照亮整个大唐发展。

带领学生们进行开学典礼,仪式感满满,在现代,每个学医之人入学都要进行宣誓,李长河当自然继承优良传统。

当然,宣誓内容不是他昨日的国际医生的道德规范誓言。

而是《希波克拉底誓言》华文版。

医生誓言: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当吾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大唐皇帝陛下,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

吾当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誓言之后,众人眼中似乎多了点什么,李长河知道,那是信仰。

那是对医学的无限憧憬与热爱。

那更是责任。

在这群不算正规的医学生中,有曾经的大唐太医署令张南北,还有名动后世的孙思邈。

不过此刻他们皆是学生,亦是老师,毕竟医学院确实人手不够,而他俩实力乃是佼佼者,同师同学。

台上李长河侃侃而谈,在他口中,描绘出一副医学无限的未来,他们拯救万民于水火,解百姓于倒悬。

这也正是学医之初衷,更是毕生所愿。

医学院开学典礼后,李长河又马不停蹄赶往了农学院。

农学院院子中,此时的农学院学生正在碌碌无事,毕竟他们中有不少是拉壮丁进来凑数的。

见李长河进来,农学院学生赶紧起身,其中国子监被迫来此营业的儒生,纷纷拥簇在李长河身边。

“李郎君,你就是个传奇,诗词太好了!”

“是怎么做到的?李郎君,有什么办法窍门吗?”

“李郎君,你说......”

面对这样一群迷弟,李长河并没有被恭维的开心,反而心生怒意:“都给我坐好,乱糟糟,成何体统。”

学生们一惊,看着雷霆震怒的李长河,他们心中不觉生出惧意,赶紧坐回位置。

李长河看着这群有些不知所措的农学院学生,有股恨其不争,哀其不幸之感。

“尔等以为农学院是一个闲散的地方吗?我告诉你们,六大学院中,圣人和我其实最看重的是你们农学院!”

“要知,一日不食,天下生乱,所有的一切都基于粮食,你们知道肩膀上的重担吗?”

忽有人道:“可是吾等从来不曾事农,根本不了解,有心无力。”

“是啊。”

“没错,吾等读圣贤书,农事低贱。”

“说的没错,就是这样......”

“错,大错特错。”李长河严厉反驳。

“人生于天地,工事平等,哪怕是长安街上的掏粪工,那也是值得尊敬的,若是看低了别人,那也会有人看低你们。”

“尔虽新手,但大有可为,农事未来将由你们开创,是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平凡人,还是要在农事行业做出功绩,名垂千古?”

“尔等可知,这万事万物皆有规律,吾师曾云游天下,他告诉我,在广州的南端,曾经的交趾郡,有一名为占城的地方,那里的稻谷一年两熟。”

“什么?怎么可能?”一个学子突然冲到李长河跟前,他的眼中放着光芒,一脸不可置信道:“老师,你说的可是真的?”

李长河看了他一眼,“你叫什么名字!”

“吾名杨玄云,司农寺的一名管事。”

“原来如此。”李长河心中了然,怪不得他如此激动。

“这是真的,那里的稻谷叫占城稻,是一种早稻,其耐旱、耐涝,生长期短,配合着晚稻,一年可以两熟,甚至在大唐南方有些地区三熟,产量非常之高。”

“竟有如此神奇稻谷,要是引入我大唐,那......”杨玄云激动起来。

“不止如此,吾师曾告诉我,在极遥远的地方有一种叫做土豆的粮食作物,可与米面媲美,产量极高,亩产1500斤至3000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