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济世凡医 > 第447章 颅荐椎2

第447章 颅荐椎2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济世凡医!

这个淋巴帮扶系统,有两个常用的方法。(作用是排毒,自己促进血液的循环)

第一个方法:

施术者把手放在患者的脚底。

患者双脚以每分钟约180次(每秒3次)的速度,交替踢踏施术者的双手,直到病患腹部出现颤动为止。

单脚踢踏的距离只要5~10厘米就可以,不用踢得很远。

整个过程持续约5~10分钟。

第二个方法:

施术者站在患者头侧,将手放置在患者前胸。

请患者做较为深沉的呼吸,吐气时,治疗人员双手贴住肋骨,随着往后下方移动。

当患者要吸气时,双手要固定住肋骨或胸廓,使其无法往头侧移动。以上挡住吸气的动作重复3~4个呼吸循环。

做完3-4个循环之后。

当患者在吸气动作一开始的时候,治疗人员立即把手放开。

此时应可听到嘘嘘的声音。

以上手法可重复2或3次。

这是两个淋巴帮扶系统的操作方法。

颅荐椎此类的手法,最考验精细的敏感的触诊程度。

所以平时的时候,要多练习手指的敏感程度。

江云初经常诊脉,手指的触觉非常的灵敏。

而普通人则需要一些训练,提高自己手指的灵敏度。

诊脉的技巧是,诊脉之前,放空自己,身心放空的去感受。

这个也是一样的。

平时可以自己没事的时候,触诊自己的桡动脉,也就是中医讲的寸口脉的位置。

也可以触诊两个太阳穴的位置的跳动,感受血管跳动的规律。

快慢,大小等等。

也可以仔细感受,看自己身体两侧的跳动是否一致。

如果一致,请持续感受,如果不一致,那就感受一下,到底有什么不一致的地方。

当自己触诊自己的血管跳动有一定心得的时候,就可以去给别人触诊。

那么被触诊的人,应该是整体放松的,放轻松的,自然呼吸。

这时候去感受。

而施术者的力量,也应该尽量的小,也就是前文之中说的,大概5g的力量,很轻。

越轻柔越好。

为什么要做这种触诊的锻炼。

这就涉及到一个颅荐椎的理论。

他认为,人体是有扩张期和收缩期的。

人的人体,是伴随着人的呼吸,进行不容易被人察觉到的,变化的。

所有的位置都是。

尤其是以人的颅骨最为明显。

婴儿小的时候,可以看到囟门的位置,伴随着呼吸上下跳动。

而囟门闭上之后,尤其是等到成年之后,似乎人的颅骨就不会再这样的运动了,实际上不是的,人呢颅骨也是会存在细微的运动的,只是这个运动变得很小,很轻,不容易被人发现而已。

通过这种长期的触诊锻炼,就可以发现这种运动。

这是颅荐椎起效的根源。

虽然颅荐椎这个操作是外国人发明的,但是外国人他不懂中国的传统理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