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北宋:摊牌了,谁说我赵祯没儿子 > 第13章 赵和竟支持武人

第13章 赵和竟支持武人 (第2/2页)

范仲淹呵了一声,不由得又开始念叨起来:“若是小郎君读书......”

赵和扯了扯嘴角:“老头,你能不能别整天烦我,你信不信我跟这条街上的人都说一声,以后再也不卖吃的给了你信吗?”

赵和这话,俨然是一副这整条街都是我的样子,但他说完立马后悔了,连忙看了看四周,轻咳两声。

“我能问你个问题吗?”

范仲淹刚刚被喊了一声老头,神情有些不悦,此刻听到这话冷哼一声。

“你为啥老是缠着我读书,读书有什么好的?”

范仲淹思索片刻:“老夫以为,读书可使人明己身、正言行、树良德,以圣人教诲使得自身有所提升,经世济民宣扬良知。”

赵和摆了摆手:“你说的那些都太扯了,一个饭都吃不饱的人,难不成会跟你讲道理?”

“老夫以为,生逢乱世,若是没有一个规范的伦理道德,那么这个世道就会更乱,乱到无可救药,直到毁灭,书上的道理是在教世人如何去做,规定他们的行为下限而已。”

事实上,正如范仲淹所说,圣人的教诲和道理,是在用道德的手段让百姓心中有一道底线,正所谓规定人们行为的下限,尽可能地减少杀兄弑父这之类的情况。

而在封建社会,这些道理更重要的一点,是能让天下百姓去承认封建社会阶层的存在,以这个社会最顶端的皇帝为信仰,如此一来便得以稳固。

老头是有本事的,赵和是这么觉得的,可在一个即将摇摇欲坠的宋朝说出这种话,总会有些格格不入。

赵和笑道:“若是有一天,辽人的铁蹄南下,你说这些读书人、大官能用道理去说服他们吗?”

范仲淹摇了摇头:“这并不是同一样事情,小郎君你偏激了。”

赵和看着老人同样是摇了摇头:“如果说这就是一件事情,倘若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了,读书做官能否解决这件问题,辽国人是否能认同你的道理,从而对大宋手下留情呢?”

“我之所以不喜欢读书人,尤其是死读书的这些人,正是因为他们在这种时候,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有个屁用!”

赵和冷笑了一声。

是啊,面前的汴京固然繁华,大宋便是一直沉浸在这样的繁华中。

可当蛮夷的铁骑踏破了繁华,被倚重的文人亲自将他们的帝王送到了蛮夷的面前,繁华如同泡沫般破碎。

历朝历代,不乏忠贞之士。

然而到了那个时候,能有何用?

即便是文天祥,到最后也只能发出一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长叹罢了。

汉人被蛮夷屠戮,人命如同草芥!

这个时候,这些人又有何用?

后世人,谈及宋朝,就是怂,就是弱。

然而明明北宋是经济贸易、海上贸易最繁华的时代,对外战争更是赢多输少,可偏偏武人被打压,赢了还要割地赔款,一群自诩君子的文人高官做着春秋大梦。

自始至终,哪怕是到了南宋,朝堂上被时时刻刻都充斥着文人间的争斗。

即便是到了崖山,也没能改变,最终落得身死国灭,让中华大地陷落百年,被蛮夷摧残了百年。

有这些文人,能做得了什么!

范仲淹闻言又是一阵沉默。

“小郎君是支持武人的吗?”

“也不算是,但是这种时候武人总比文人有用的多,一支能打胜仗的队伍对于一个内外交困的王朝很有作用,总不能靠着那些文臣带兵打仗去吧,所以我就觉得大宋这政治路线......咳咳,不说了,再多说就要砍头了。”

一旁的范仲淹大笑,和赵和聊的越多,就会越来越发现他的想法有些偏颇,可亦正亦奇,是能登上大雅之堂的想法。

于是乎,从这一刻起,范仲淹打算再换一种思路教赵和,平日就多与这小子交谈,然后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一身的草莽气。

老人抬头望天,不由得感慨,这小子真尼玛不好教啊!

而就在赵和二人身后,曹郎一直听着二人的对话,不由得笑了笑。

这少年,竟然还是支持他们武人的,殊为不错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