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难得糊涂的爱 > 第29章

第29章 (第1/2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难得糊涂的爱!

接着彩虹桥之后,卧牛岭东路漫水桥开始改造,改造成为“如意桥”。

漫水桥是建在河流上面简易的普通桥,水位稍稍上涨,就能从桥面上漫过,在次要的公路上,跨越常水位与洪水位高差较大而且不通航的河流,同时洪水时间较短,交通允许暂时中断的条件下,桥梁标高可按常水位设计,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漫过。这种桥梁称为漫水桥。

同是袁志江设计的“如意桥”刚柔并济,造型与翠微河自然风光完美地融为一体,宛如一柄空中的玉如意,又似仙女的披帛。

夜幕降临,翠微河亲水平台摆满一排排放桌,竹椅,往来的村民围桌对坐,静享河畔晚风,懒摇小蒲扇,品尝特色夏季美食,谈笑交流间感受翠微河的美好凉夜。

除了可以纳凉吃饭,如意桥成为了村民们谈天说地的地方,特别是老年公寓的老人们,他们把翠微河当做休闲的地方,在复古纳凉的同时,兼顾文艺潮流元素,融入现代潮流艺术的表现形式,开启旅人缤纷夏夜生活,在盛夏的夜晚忙里偷闲,在歌舞中共同度过一个美好夏夜。

如意桥上不仅有老年迪斯科,还有小夜市,杨家坳村、孙家坡村和南北河村的人以及附近的企业的工人会自发地来到小夜市,为小夜市增添了人脉和烟火气,使乡村小夜市别具风格,点亮了“夜经济”,向来往村民敞开热情的怀抱。

走进徐家坳村如意桥小夜市,各种美食让人眼花缭乱、味蕾大开,摊主的吆喝声、食客的交谈声此起彼伏,每个摊位都人头攒动、排起了长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喜悦的笑容。除了美食,还有精彩绝伦的歌舞、变幻莫测的魔术等节目,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观看,现场热闹非凡。

徐家坳村党总支书记徐家强笑着说:“在桃花镇党委和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充分发挥城乡结合地域优势,打造乡村小夜市,发展夜经济,这不仅为附近的职工和居民提供了多姿多彩的美食消费体验,同时也破解了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难题,而且满足了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的需求,实实在在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该夜市共投资五十多万元重点打造,是集娱乐、休闲、美食、购物为一体的综合性夜市,全长两百多米,面积1800多平方米,共有摊位60多个,一次性解决了300多人的创业就业问题。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夜经济”不断走向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下一步徐家坳村将着力在“激发夜间经济活力、强化配套服务发展”上下功夫,健全完善“夜经济”常态长效管理机制,让“夜生活”火起来,“夜人气”聚起来,“夜活力”提起来,以实际行动打造更高质量的“夜经济”品牌,守护好“人间烟火气”。

伴随着动感的音乐,随处可见令人垂涎的美食,吸引着众多村民前来消费游玩,小夜市一片热闹景象。夜市摊位上,烧烤、烤鸡、水果、凉菜、凉皮凉面、土特产品、饮料等特色美食丰富多样、应有尽有。令人垂涎欲滴,吸引着村民的目光,挑逗着村民的味蕾。以前徐家坳村辖区企业的员工们下班想要聚一聚只能去县城,既不方便,也浪费时间,现在徐家坳村的小夜市开张了,他们每天叫上三五个好友一起来到小夜市就能品尝美食,尽情放松了。

徐家坳村主任、新飞预制件厂长袁志国说:“我们徐家坳村开设夜市不仅使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而且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激发群众就近就地创业,增加经济收入,对增收致富充满信心。”

随着时间推移,如意桥夜市越来越热闹,特色小吃、烧烤、志趣玩具、小型游乐设施、绘画、套圈、乡村KtV……附近许多村民纷纷支起小摊加入创业队伍。

糖水摊老板辛忠良白天新飞预制件厂正常上班,晚上就和妻子袁崇霞一起在如意桥夜市做副业,芋圆、西米、芒果、西瓜等20多种糖水料5元任选混搭,吸引了很多食客。

村干部将所有小摊引导到河堤路上,像划停车位一样在河堤上划出摊位,让每一个摊贩都有固定的摊位,目前仅剩几个摊位还未分出去。为了让夜市更显氛围,徐家坳村委会集资给这条河堤路挂上灯带,放置音响循环播放歌曲《美丽翠微我的家》,同时向摊贩们收取卫生费,聘请保洁公司清理河堤上的垃圾,人流多的时候每晚每个摊位收10元,人少的时候收5元。

每晚徐家强都会在这里巡逻到凌晨一点多才回家,维护夜市秩序、为了更好管理摊贩,他建了一个工作群,让摊贩加入“团体码”,经营美食的摊主需要提供健康证,村干部也会不定时对食品进行溯源检查。经常在群里分享一些特色小吃配方,让摊主们参考学习,引导他们加入外卖平台,增加收益。此外,村委会鼓励帮助村里的困难户到夜市摆摊,让他们自食其力缓解生活压力。

家门口多了个夜市,最开心的莫过于徐家坳村的村民。林文静说她经常出来夜市散步,偶尔花上几块钱在乡村KtV唱一首小曲,一群老人时常聚在一起聊天唱歌,晚上十点过后KtV结束营业。村里的孩子们花上两元就可以在“捞鱼”小摊抓一晚小鱼小蟹,还能绘画、给陶艺品上色、套圈等。

徐家强说:“村委计划把如意桥夜市打造成有特色的乡村夜市,规划出生活步行街,夜市带动了附近很多村民就近创业,希望这个乡村夜市越办越好,给村民共同营造一个夜间娱乐的好去处。”

如意桥小夜市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许多外出打工的人纷纷回村,村里的热闹程度不亚于每年春节。

村里第一个外来户范文丽在如意桥畔开了一个如意小酒馆,由其丈夫尹国华做老板兼大厨,尹国华红白案样样精通,而且诚信待人,慢慢地在徐家坳村受人尊重,没有人把他当做外来户。袁志江与石红玉的婚宴在如意小酒馆办,尹国华高兴地给袁志江打了八折。

“国华,钱您拿的少了,怎么您也得够本不是。”袁树财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