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再造汉明 > 第150章 搪瓷 陶瓷

第150章 搪瓷 陶瓷 (第2/2页)

在脱模车间,工人将已静置了几天的抽水马桶脱模。工人小心翼翼地先将面模、外模拆下,再拆内模。拆模时,发现马桶外表面有损坏的,就拿一把小刀,用灌浆料修整。然后,将抽水马桶的各个部件组合起来,首先组合的是马桶的排水管部分,组合时在排水管与马桶主体的连接处抹上原浆,就能把排水管组合起来了,接着组合上部的马桶圈......

在上釉车间,几个工人正在用刷子给晾干的马桶上釉。

瓷砖、地砖、马桶等陶瓷的釉面材料是由大华公司提供的,主要材料也是石英粉、瓷土、黏土,但根据需求添加了着色剂。添加氧化锑后,可以做成锑黄釉;添加二氧化铬后可以做成铬红釉;添加氧化铜后,可以做成铜绿釉或铜红釉;添加氧化铁后可以做成铁黄釉;添加二氧化锰后可以做成锰紫釉......

与搪瓷的釉面一样,大华公司对陶瓷的釉面材料配方也是保密的。

魏永红问刘云龙:“我们生产了抽水马桶,真有销路?”

刘云龙说道:“等你烧制出瓷砖、地砖、抽水马桶后,我让公司所有的厂、铺、矿都来订购。”

“这个抽水马桶好用吗?”

“你老婆要天天倒马桶,麻不麻烦?倒马桶时一不小心摔倒的话,身上还会溅上粪、尿,恶心的要死。有了这种抽水马桶,还用得着天天倒马桶吗?”

“那用了抽水马桶后,那些粪、尿往哪里排?”

“在河道边建个污水沉淀池,用污水管道把每家每户排放的粪、尿集中到污水池里。污水池开一个排污口,将来让农民用船把粪运到乡下去做肥料,不就行了吗?”

“那苏州城里官府请来的那些倒粪、倒尿的人不就失业了吗?”

“他们暂时还不会失业,毕竟苏州城的污水管道不是一年二年就能建成的。能铺设污水管道的还只是少量的厂、铺以及一些有钱人家。”

视察结束后回到镀锌厂,雨伞的骨架、撑架都镀好了锌。

刘云龙接过镀好锌的雨伞配件,对魏永红说道:“为了保证镀锌质量,今后你要有专人检测镀锌厚度。”

魏永红说道:“镀锌层这么薄,怎么检测?”

刘云龙一听,魏永红说的也是实情,尽管他设计了千分表、千分卡,可以检测丝米、微米级的误差,但镀锌层的厚度是纳米级,需要万分表、万分卡,这种高精度检测仪器,他还真没设计呢。看来得让陆东鸣的铁铺设计、生产万分表、万分卡了。

刘云龙拿着雨伞来到盘门制衣厂,让商周祚给雨伞加上伞面。

商周祚左看右看不知道怎么把伞装起来。

刘云龙就动手示范了一下,说道:“你把伞面装在伞的撑架上,再去化工厂拿点硅油,把硅油涂在伞面上,不就是一把漂亮的雨伞吗?”

商周祚问道:“怎么这种雨伞可以折叠的?”

“可以折叠不好吗?口袋里都能放下,多方便呀。”

“这可又是一种新产品。”

“当然,以后我们就生产这种折叠伞。”

“这种新产品肯定能卖好价钱。以后由我厂组装吗?”

“得了吧,你做衣服还来不及呢。”

“我这还不是想多赚点钱吗,年度的财务报表看着舒服点。”

“我已让我岳父家生产这种伞了。”

“你媳妇还没过门呢,胳膊就往那边拐了,可真有你的!”

“去去去。啥叫胳膊往那边拐?这种低端技术的产品,我们都要放出去给别人做。像你这个制衣厂,今后也要转让出去。”

“啊?那今后我生产什么?”

“今后你生产高端产品。”

商周祚一听有高端产品生产,就缓了口气,问道:“这把伞,你啥时候要?”

“后天你要把伞给我。”

“这么急?”

“陈大人升任登莱副使了。这把伞是送给他的。”

“你这是给他送‘万人伞’?”

“算是吧。”

“陈大人是个好官。后天我一定把伞做好。”

刘云龙趁空来到秀水书坊。

辛广恩看到刘云龙后,忙说道:“你要的书找到了,不过不是原版,是嘉靖二十一年的抄本。”

“难道原版已失传了?”

“这个就难说了。还找到一本《西洋记》,你要吗?”

刘云龙听后心想,《西洋记》的全称是《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成书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于是说道:“《西洋记》杜撰的东西太多,不真实,权当看《三国演义》吧。你立即把《瀛涯胜览》翻印2000套。”

“翻印了给谁看?”

“今后有用的。”然后,刘云龙问辛广恩:“油墨印刷在用了吗?”

辛广恩说道:“已在用了,确实比铅字印刷快多了,还可以油印成蓝色、黑色、红色等颜色。”

“很好。不过,要公开出版的话,还是要靠铅字印刷。”

“嗯,试验过了,油墨印刷的话,一张蜡纸油印超过500张就不怎么清晰了,不如铅字印刷了。”

“你把这种油墨印刷术,立即推广到各坊、铺、厂、矿和学校,特别是学校,今后可以用来印刷测试题、考试题。”

“好,我来把油墨印刷术告诉康富标、陆东鸣、曹剑、唐苏殿、时匡他们。”

“嗯。现在有多少人给你投稿?”

刘云龙鼓励各厂、矿、铺、研究所的人把研究的心得体会、工艺步骤、生产经验写成文章来发表,凡发表一篇论文,奖励5两,年度还评选先进论文,一等奖是100两,二等奖是80两,三等奖是60两。

辛广恩说道:“现在至少有30多个人写了论文,书坊里人手紧张,都来不及刻字。”

刘云龙说道:“那你赶快再招人呀。”

辛广恩问道:“是不是真的给写论文的发奖励?”

刘云龙说道:“真的呀,只要是写了论文的,每人5两银子。年终再评选优秀论文,好的就奖100两银子。”

辛广恩说道:“那你每年得准备几千两银子了。”

刘云龙说道:“他们写得论文,都是改进工艺、创新发明的,用他们的方法生产的话,可以节约几万两银子,你说合算不合算?”

辛广恩说道:“那当然是合算的。我马上再招10个人专门来刻字,这样速度会快很多。”

刘云龙说道:“今后,你还要办报纸。”

辛广恩一听,忙问道:“报纸是什么?”

刘云龙说道:“官府有塘报、邸报,我们民间也可以办一份类似的刊物,把每天发生在各地的新闻登载在刊物上,还可以向老百姓介绍各地的风土人情。这种刊物就叫‘报纸’。”

辛广恩说道:“现在就办吗?”

刘云龙说道:“可以呀。你再招一些读书人,让他们做记者。”

辛广恩问道:“啥叫‘记者’?”

刘云龙说道:“就是给你的报纸提供素材的人。你自己招的人属于专业记者,民间向你提供报纸素材的记者,也叫投稿人,投稿人给我们的报纸投稿后,我们要给他们支付稿费的。”

辛广恩问道:“给他们多少报酬?”

刘云龙说道:“这个要根据他们提供材料的字数来确定的,字数多给的报酬就多,字数少给的报酬就少,不过最少是5文。”

辛广恩说道:“懂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