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初唐小国公 >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死结

第一百一十三章 死结 (第2/2页)

到魏文帝时,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更是成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标准并延续多个朝代。

这些个选拔人才的方式有个共同点,就是选出来的即使不是贵族子弟,也是世家大族或者旁支的子弟,而满朝的官员都是世家大族的人显然不是统治者愿意看到的,所以便有了科举制。

大唐建立后,特别是李世民登基后,不仅要求各州府大力办学,还在隋朝科举制的基础上,不断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不仅有秀才、明经、进士,还有明法、明算等科目,各州府的的预试也不断的在完善。

但成效甚微。

李世民面前的御案上放着一份长长的名单,这是李孝恭让人送来的明经、进士科考成绩乙等以上的考生名单。

一共一百五十一人,最终由李世民从中钦定录取的人选。

在这份名单上,还有另外一份名单,是百骑司对这一百五十人初步的调查结果。

其中寒门出身的仅有二十人,而且这二十人的考试成绩是这一百五十人里最差的二十人

其余的全是世家弟子,而且还不是嫡系子弟,只是一些庶出或者旁支的子弟,或者是由世家资助才得以读书的寒门子弟。

科举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打破世家大族对人才的垄断,可自李世民登基以来举行的三次科举,选拔出来的人依然还是世家大族的人。

即使他想录取这些寒门子弟,首要条件也是这些寒门子弟需要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要是没有,他宁愿选择世家的子弟,而不是选一些没有才能的人来管理国家。

这样一来,科举便形同虚设。

这一切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教育都掌握在世家大族手里,世家弟子从小受到系统的教育,家中又大多有人在朝为官,言传身教之下,肯定比寒门弟子更有优势。

看着手中的名单,李世民斟酌了许久,才拿起朱笔在名单勾画了二十个名字,定下此次科考的录取人选。

第二天下午,这份名单就被贴到了礼部大门口的告示栏上。

很快,这份名单便到了各家世家手中,各家的主事人只是晒然一笑,果然还是他们的人,虽然他们每年通过投卷、举荐的官员百数都不止,但在科举上堂堂正正击碎李世民打算显然更让他们感到高兴。

相信再来几次科举,李世民就会只知道,所谓科举也不过是徒劳而已。

他们要让李世民知道:

“我们帮着你打下江山,如今刚坐稳江山就想过河拆桥,把我们挤出朝堂,别说李世民这个皇帝,就是天皇老子都不行!”

李世民很明显也看出了这些,但如果不用世家的人,谁来帮他治理天下?而用这些世家的子弟,就避免不了世家大族对朝政的影响。

这就是一个死结,而他作为皇帝,对此却想不出任何解决的办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