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临轩放黜鹤冲天 > 第196章 初露锋芒

第196章 初露锋芒 (第2/2页)

科目虽多,但朝廷最重视的是进士科,士子对于考取进士趋之若鹜,经国治世的人才亦多出于此科。前已讲过,进士省试共分四场:第一场试诗赋,二场试论,三场试策,四场试贴经。直到十几年后的庆历年间,考试内容才有所改变。

解试一般在秋季,由各州府或国子监举行,解试通过的考生称“贡生”或“举子”,于次年初春集中到京师参加礼部主持的省试。“贡生”到京后,要向礼部报到,写明家状、年龄、籍贯及参加科举的次数,审查合格后取得考试资格。

欧阳修先经过国子监试取得入学资格,又在解试中取得第一。

解试第一名称为“解元”,“解”的发音为“介”,意思中含有不太好的“押解、解送”的含意,这是因为唐宋两代的初期实行过“举进士”制度,由地方政府推荐士人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但是由于有些士人隐居不愿为仕,朝廷便下令监司派人“解送”到京,这便是解试制度的由来。

经过在广文馆的苦读,欧阳修的信心更足了。当他拿到题目一看,赋题是“司空掌舆地图赋”。他发现这一题目暗含深意,试题的内容涉及《礼记》关于职官的设置及其职能,汉代的司空其权限仅仅在于掌管地图,而周代的司空只存在很短时间,其掌管地图的职能是属于司徒职能的一部分。

欧阳修便去请示考官,本届主考官是晏殊。按照考场规定,考生与主考官不能见面,需隔帘答话,二人隔帘有了一段简短有趣的对话。晏殊对于前面考生上请的问题都不满意,认为他们都没问到点子上。最后上来的是一位眼神迷糊、瘦弱的少年举子,晏殊透过幕帘见到这个举子的身影,心中一动似曾相识。

举子来到帘前请示道:“据此赋题出自周礼司空,汉代郑康成注云:‘如今之司空掌舆地图也,但周司空不止掌舆地之图而已。’如果按照郑康成之说,司空掌舆地之图应是指汉司空,不知今日之题是做周司空或是汉司空啊?”

欧阳修问的是,赋题出自周礼一书,自然应该按照周朝的官制职能进行答题。但是西汉的郑玄是大学问家,他在注解周礼一书时在这条下有个注,他说:汉代有司空一职,专门执掌舆地之图,而西周的司空一职不仅掌舆地之图这一件事,它的职能范围要广得多。那么我们是按周司空还是汉司空来答题呢?

主考官晏殊听了极为惊喜,因为晏殊也是头天晚上才拿到这个题目,他思索一晚才觉得这个题目不是那么简单,要想作好这篇赋,首先要立意阐明赋题,之后再展开。这篇赋题正可以考查士子学识积累是否深厚,审题是否精细。

能提出这个问题,说明这个考生的学识非常扎实,对历代职官的设立、演变及其职能掌握得全面细致,问到了考题的要害,因为周代、汉代都设有司空一职,它们的职能在大的方面基本相同,但是还是有很大区别的。不把这个问题弄清楚,答题的重点就不容易把握,这样的细节,一般考生仑促间是无法分辨的,答题时也就只能是泛泛地去写。

眼前这个考生明白地问是周司空还是汉司空,这不能不令晏殊对这个考生高看一眼,因此他小声地对帘外的举子道:“今日考场之上只有贤俊你一个人看懂了题目,正所谓是汉司空啊。”

欧阳修省试夺魁后,以门生身份前往晏府答谢主考官,晏殊才知面前这个耳白过面,眼睛眯缝,长相也不起眼的青年人就是帘前提问者,也才想起原来在矾楼仓促见过一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