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且隋 > 第4章 真言

第4章 真言 (第2/2页)

“善,如此,且退下。”

广皇帝的脸色,经过好久之后,才变得正常起来。

其实,自从今年正元大朝会时,全国竟然有二十余郡没能到达,广皇帝就已经心里有数。

那些郡州府县,自然是落如匪手,或者正在落入的路上!

也是从那时候起,他才开始端正态度,正式重视起全国的叛乱之事起来。

今天,只不过是借杨子灿的嘴,将这层君臣之间的那张纸,给有意捅破而已。

阿布知道吗?

你说呢!

不过,话到此处,即行打住。

广皇帝竟然放下了李密和剿匪的话题,又重提自己要在六、七月间前往江都巡视之事。

皇帝,很会拿捏度!

南下江都,肯定还得走水路。

当初华丽先进、庞大无匹的大龙船,早被杨玄感造反的乱军,给一把火烧得精光。

所以,去年十月时,广皇帝就下令江都郡再次建造大龙船,按期送往东都洛阳。

要更大的,要更先进的。

六月下旬,就是新大龙船到达的时节。

届时,皇帝要带着他们这些老臣,带着家眷,泛舟运河,顺风而下。

按照许多人的意思,这去扬州,去追寻他人生中最得意和浪漫的青春旧梦!

扬州一觉十年梦!

在那里,有他的文坛传说,《春江花月夜》。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有人说,后世张若虚那首流传千古的同名诗作,也只是附其骥尾而已。

广皇帝兴之于江南,也想在江南重拾帝王的自信和惬意!

事实,是什么?!

下江南这事情,朝堂内外的意见并不统一。

从年初大朝会开始,广皇帝每每提及巡视江南之意,总会受到各种各样人物的劝谏。

有文臣,有武将。

有宗室,甚至还有他最为信赖的佛教界领袖。

这么看来,做皇帝,有时候还真不能为所欲为。

广皇帝总想统一思想,才能放心南下。

毕竟,他也不想给自己的孙子杨侑,留下一个满地鸡毛的烂摊子!

最大的问题,就是谁去谁留。

去的人,当然得知情识趣,贴心可靠。

按照有的人观点,他可不要那些个总给自己添堵增忧的死硬分子。

自然那要留下来的人,要精明强干,忠勇可嘉。

那种心思灵活、首鼠两端之辈,定然不行!

这两拨人,他都得仔细挑选!

狡猾狡诈、溜须拍马的,统统带走;故土难离,社稷为重的,全都留下!

南下江都去耍子散心,大将军宇文述是极力赞同的。

这老小子,可算是广皇帝最可心的臣子,自然知道广皇帝所思所想。

广皇帝为什么要南下?

稳定江南政局,这当然是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是,深谙皇帝过往的宇文述却明白,皇帝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意气奋发、风流倜傥的皇帝了。

皇帝,也不再年轻了,尽管他才四十六岁!

他经历了过多的辉煌,也遭受了太多的打击!

现在的广皇帝,病魔缠身,身心俱疲,已经产生了浓重的避世厌政的弱者心态!

或许,气候温润的南方,鸟语花香、吴侬软语的江南,那个广皇帝少年时期长期惬意生活的地方,才能让如此这般的广皇帝,找到哪怕一丝丝的安慰和温情。

甚至是,那种珍贵的自由自在的放肆空气!

近臣,佞臣,宠臣,不就是时时得替皇帝着想吗?

至于国君擅离国都,会这个国家带来什么样的巨大损害,管那么多事、操那么多心干嘛?

“我死之后,哪管洪水滔天!”

法国皇帝路易十五的这句名言,都已经悄悄在这君臣二人心中悄悄滋生!

只是还没这么响亮和明确、赤裸裸地叫出来而已。

广皇帝在破天荒地给自己修陵墓,宇文述也在开始想着自己的诸般后事。

他的两个儿子,宇文化及、宇文智及,还在家中给自己当奴隶呢!

想尽办法侍弄好广皇帝,才好出言请求皇帝开恩安排好后事,然后就能眼合口闭地撒手人寰!

多美!

他都七十一岁了,够了啊!

富贵,足矣!

所以,他极力赞同皇帝南去,下江南!

散散心,耍子耍子,也是好的。

同去,同去!

“陛下圣明,臣紧随左右,万死不辞!”

苏威和萧瑀,是两个最没看清形势、头也最铁的主。

他们见广皇帝真的要南下江都,于是一同开始勇猛进谏。

苏威的准备,最充分。

只见他袖口一抬,就从里面掏出一个小小的精装卷轴出来,《尚书》。

这老小子,看来时时将这东西藏在大袖之中。

“陛下,臣不同意南巡,且在这个时候!”

“天下纷乱,匪乱未靖,主上绝不可轻离国本。”

“献上《尚书》之《五子之歌》,望陛下鉴之,听之!”

苏威知道,以前自信现在固执的广皇帝,不愿意多听废话,于是直接拿出《五子之歌》说事儿。

此言一出,其他人接连变色。

啥是《五子之歌》?

传说,夏朝君主大禹的儿子启,开启了“父传子,家天下”的世袭君主制时代。

然而启的继承人太康,享乐游猎,声色犬马,长期在外晃荡。

结果,都城被反王后羿给夺取了,太康本人也在回来的路上被废而放逐。

他的五个弟弟和母亲,流落洛河之畔,长太息而泣不止。

乃作《五子之歌》,以声讨太康的昏庸,歌颂大禹的功德。

《五子之歌》,是大中国先辈最早发出的一声,关于帝王嘻戏于外而失都亡国的叹息!

都惟邦本,本固邦宁。

裴蕴哆嗦着,不知道要不要将这薄薄的但沉重无比的《尚书》之卷接过来,再递给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的广皇帝。

“苏无畏,好,好一个无畏!”

“大胆!”

“尔认为我就是那太康?还是认为你就是伊尹?”

广皇帝微微眯着眼睛,盯着面前这个比自己年纪大多了的两朝三代老臣。

伊尹,那是另一个相似情节不同结局的帝国故事。

历史,总是惊人的想象,却又细微的差别。

当历史的车轮,转动到商的时候,有一个很像太康的国君出现了。

太甲!

为什么像?

太康,是夏朝建立者夏禹的孙子。

太甲,是商朝建立者商汤的孙子。

简单点就是三个字,皇三代。

这两个相差大几百年的哥们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作!

都是先扬后抑!

刚刚继承大位的时候,虚心纳谏,励精图治,一派明君风范!

精力完全驾驭了自己的欲望!

可是,过了三两年,精力就出问题了,欲望超过了精力。

不修政事,好酒好色,游猎嘻戏,暴虐乱德……

不过,太甲这小子最后竟然成了一代明君!

咋回事?

属于商朝太甲的《五子之歌》呢?

没有!

呵呵,原来出现结局差异的关键,就在上代君王留下的政治遗产上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