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美人倚剑我出鞘 > 第382章 姬小慧谈古论今

第382章 姬小慧谈古论今 (第1/1页)

六七看书 67ks.com,最快更新美人倚剑我出鞘!

潘南榭若有所思道:“原来转折点儿在这里呢。”

姬小慧说道:“当然了。我们接着说被太领袖誉为4000年来第一政治家的商鞅吧。商鞅到了秦国,跟秦孝公讲了魏国的李悝变法,讲了法家的富国强兵之道。秦孝公越听越兴奋,越听越舒服,立即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由于商鞅在魏国不得重用,而且他也知道魏国曾经有过一个任用人才的好办法,但是后来这个好办法被废了。这让商鞅意识到一定要设计一套有标准、行之有效的选拔制度。于是,商鞅在魏国李悝的制度的基础上,改良出了战国时期的终极人才选拔制度,而且制度要有可操作性,不能受太多的人为干扰。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商鞅制定了一个叫做20级军工制的制度。20级军功制规定,无论你是王公贵戚还是平民百姓,不论是年纪大还是年纪小,不论是不是本地户口,什么都不问,只要达到标准,就可以升迁,获得更好的官职、俸禄、田地和仆人。达不到标准呢,降职,不管你是贵族还是平民,还是外国雇佣兵,这样就把人才的选拔范围扩展到所有人,选拔范围广,基数大,选到优秀人才的概率就大,人数也就多。生前的标准也明确了。斩获一个敌军甲士的首级升一级。甲士就是穿了盔甲的敌方士兵。战国时期,盔甲、铠甲之类是高档用品,稀罕东西,一般只有军官和精锐士兵穿得起。简单来说,就是斩获一名敌军基层指挥官或特种兵的首级,就可以升一级爵位。升一级爵位有什么好处呢?我们说最低级的爵位公事,秦国政府会给公事分配一套房子,一顷地和一个仆人敲黑板划重点,一套房子。光这一套房子搁现在就有数不清的人愿意豁出命去拼一把了。其他国家的士兵打仗,看到敌方穿盔甲的精锐特种兵来了,第一反应是赶紧跑逃命,心里想这种活儿要留给特种兵去处理就好了,自己犯不上去拼命。而秦国士兵打仗,看到敌方穿盔甲的精锐特种兵,第一反应是两眼放光,哇,金灿灿的猪头啊,兄弟们冲上去砍了他,金天晚上就能住大房子了。秦国士兵在战场上看到敌人的指挥官和特种兵,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房子外加一块地和一个仆人。由于升爵都要敌军首级作为证明,所以秦军士兵走到哪里,经常手里提着几颗人头,腰里面也挂着几颗人头。战国策韩策里面记载,秦人涓甲西城以驱敌,左倾人头右甲生弩。想象一下,有个人手上本来就提着一个人头,然后拿着刀向你冲过来,你会是什么反应?吓也吓得半死了,心想这他妈还是人吗?当然,这也有一个问题,因为谁抢着人头谁就立了功,那么难免在队伍内部自相残杀去抢人头,那怎么办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商鞅想得很周到,涉及军法,规定五人为一伍就是单人旁加一个的五,五里面只要有一个人阵亡,其他四人就有罪。所以战场之上,士兵们不能自相残杀去抢人头,相反还要想着怎么保护战友。可是问题还没完,如果五个人当中已经死了一个怎么办呢?那是不是就破罐子破摔了呢?我们不得不佩服商鞅想得真的很周到,他规定如果同伍战友有人不幸阵亡,只要其余四人每个人杀死一个敌兵,那么就能免罪。这样一来,士兵一上场,首先想着要保护自己的战友,万一战友牺牲了,那么就要拼着命的去杀敌,让自己免罪。从古到今,部队伤亡率高到一定程度,部队没有斗志了,就没有战斗力了。一般来说,伤亡率超过30%而没有溃逃的军队,可称之为精锐部队。当然,像我们前辈领导的部队,在半岛战场上,一个200人的连队伤亡了800人,阵亡率400%,依然没有溃逃,还在坚守阵地,这是特殊情况,世界上绝无仅有。之所以200人的连队会伤亡800人,是因为死了200人,又给他增加200人,又死了,又增加200人,再死了,再增加200人。但是只要活着的人都在战斗,都在准备去死。我们还是说商鞅,商鞅设计的军阀使得秦国军队变成了一个什么军队呢?变成了一个伤亡越重,斗志越旺盛,在军队里面战友死的越多,拼命的劲头越大。回到前面我们提到的那个话题,制度这玩意儿特别重要,一个好制度能让好人坏人都去干好事儿,一个坏制度能让好人坏人都去干坏事。商鞅的这样一个制度,如果战友死了,就必须砍掉敌人的头来为自己免罪,这样让他的士兵拼命的去杀敌。这是商鞅制度里面关于升职的规定,但这事儿还没完,商鞅不仅考虑了往上升的问题,还考虑了往下降的问题。因为如果只升不降,那已经升上去的人就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就没有积极性了,也没有紧迫感了,也没有危机感了。所以商鞅设计,随着爵位的提升,会有更多的要求,达不到就降级。当你是小兵的时候,斩获甲士升爵,没有斩获没关系,下次努力,可当你升为武长甚至基层指挥官的时候,斩获甲士同样可以升爵。但是要是没有斩获的话,麻烦就大了,因为你不砍死敌军,商鞅就要砍死你。商军书里面说,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七战百将,屯长不得斩首。简单的说就是杀了敌人可以升职,杀不了敌人就要降职,甚至斩首。别以为升爵了就能躺着过好日子了,想都别想,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天不干活儿立马踢走。所以我们说,商鞅虽然是个文人,但他真的是个狠角色。能上能下,导致人才能够充分的上下流动,保证了永远是最优秀的指挥官在指挥秦军,只要你稍微开小差,就会被想上位的优秀人才挤掉,只要你稍微跟不上时代和战术的变化,打一两次败仗,商鞅立马就会把你撸掉,换成能够适应时代和战术变化的将领。说实话,商鞅的这些政策也很残酷,可是残酷归残酷,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愿意去秦国当兵呢?因为商鞅给了所有人一条有标准可生的上升渠道,只要你能做得到,你就能升官进爵,你要是做不到,也就别吹牛说自己能力有多强了。总之,在商鞅治理下的秦国里,阶层不是固化的,而是流动的,任何人都有希望,任何人都有危机。在这一套能上能下、人才流动的军工制度的加持下,秦国的军事人才从此不断。任何时候都有顶级的将领领军。司马错、白起王和、王翦、李信、孟田一众秦国名将,全部起于微末,发于祖武,身经百战,从尸山血海里趟出来。这样的人是那些世袭贵族官僚能比的吗?我们简单找一个战国时期的人物做一下对比。这个人叫赵括,是赵国人。当年他20多岁,读了几本兵书,从来没有上过战场。仗着自己老爹是赵国名将赵奢,他就能率领着赵国全部兵力去长平跟秦军决战。结局呢?结局是赵国成年男子全部死于长平。”

说到这里,潘南榭插嘴说了一句:“我看史书,看到长平也往往意难平啊。”

姬小慧点点头,说道:“赵国的悲剧就在于没有一整套完善的人才选拔机制,人才青黄不接。世袭制和军功制的对比,让我们明显看到,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有效的人才流动机制,社会阶层不至于固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多么重要。随着时代的变迁,商鞅的20级军功制逐步发展成隋唐的科举制,在发展成现在的高考和公务员选拔,往事越千年,无论选拔人才的制度发生了怎么样的变化,20级军工制的核心内容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不问出身,大范围选材,基层磨练,逐级升级,能者上,不能者下。到今天,也许我们的高考制度、公务员选拔制度还不是最完善的,但一定是目前最好的了。日本没有商鞅,历来都是大明武士等贵族阶级垄断上升渠道,现在甚至发展到了看你读哪所小学,就知道你以后是议员还是废物。安倭岛曾经一个家族先后四人出任最高领导,而其中最近的一个工资低也顺理成章的任职时间最长。倭岛的衰落肉眼可见,即使是在商业领域,所有的核心领域都被明治维新时期的大型家族企业垄断,中小企业根本没有机会。我们所知道的倭岛企业都是20年前已经烂熟于新的,再没有新的企业出现。而我国的知名企业每五年都有大群的新生力量涌现。所以现在互联网、新能源、信息化就基本没倭岛人的份儿了。日不落国没有商鞅,世袭制度延续至今,贵族到今天依然强大,平民的孩子只能读公立小学混日子,贵族的孩子读私立小学继续做贵族。”

潘南榭冷笑一声:“呵呵,贵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