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一门三杰 > 第16章 大山的子女

第16章 大山的子女 (第2/2页)

秦刚家前廊呈现的是长条状,从大门进来后,左边是卫生间,旁边又砌起来长方形的一块土地,在上面种上一些经常吃的农作物,方便摘取。再往前走一点,就是一口水井,水井里面的水特别的深,下面四尺见方,感觉特别的大,井口处的盖子特别的重,秦刚当时选择的时候,特意选择了沉重的井盖,就是怕孩子们调皮打开了水井,又不小心掉下去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口水井里面的水,特别的甘甜,夏天在田地里劳动完,回到家里,秦刚都会打上一桶水,一半擦洗身子,一半一饮而下,井水从进到口腔的那一刻,让他瞬间忘记了炎热,把水咽下后,顺着食道直达胃里,那一刻真的特别的享受,清楚地感受到全身顷刻间就冷却了下来。

再进一个门后,从后边开始看,首先能看到家畜的栖息地,里面养了几只鸡,挨着鸡舍是一大间瓦房,瓦房也特别长,划分出来了两间房,一间是恩誉的,一间是秦弦的。

面对大门的方向,是榜山而建的几口窑洞。瓦房另一侧正对着的是做饭的窑洞,在相连的地方搭建了一个土灶,旁边堆满了柴火,在秦栋小时候,常听父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烧火的时候,柴火不要伸出来太长,以免引燃旁边的柴火堆。虽然村里的人们卫生意识不是很强,但是安全这根弦还是绷得挺紧的,这也是秦家小儿子,秦弦名字的由来。当然了,秦弦在烧火的时候也是格外的小心,因为一墙之隔就是自己的房间。

紧挨着厨房就是一间大卧室,里面宽敞明亮,自然就是秦刚和妻子的房间,秦刚的妻子叫林芳,也是周边村子的人,后经人介绍两人相识,情投意合,两人很快就完婚了,生育了三个儿女,日子过的倒也清闲,只不过一场变故,夺走了林芳的生命,也给秦刚的人生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直到子女相继成人、完婚,秦刚才又从生活中找到继续生活下去的方向。

再往里看也还有一间房,那里是储物室,存放在一年到头辛苦打下的粮食,各式各样的什么都有,南瓜、玉米、小麦、小米,俨然就是一个小型的农产品展销会。这间屋子的正对面,还有一个更大的土灶,每当过年蒸馒头、蒸肉都在这里进行,方便也是堆满了更粗更长的柴火。

土灶的前面是两间平房,一间也是用来储存粮食,但这里更多的是一些熟食和种子,旁边的那间就是秦栋的房间了。秦栋的房间是家里最大的,房间是隔开的,里面摆放了一张大床,外面摆放了简单的家具,秦栋在这间卧室渡过了幼年、少年时期,更大一点的时候,就住校不在家了。

这间平房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晒粮,旁边的阶梯,秦家人在农忙时,不知道要上下多少次,平整的石阶,因为长时间的踩踏也变得不那么光滑了。虽然水平高度没有多高,但是肩背上还要承受着农作物,自然石阶也就变得“高耸入云”了,每一步都要消耗秦家人的所有力气。

秦刚在村子里还是有亲戚的,秦家的右边那户人家的男主人的父亲,和秦刚的父亲就表兄弟,那家男主人叫秦成,自己生养了三个女儿,但重男轻女的沉重枷锁那时还没有被打破,秦成当时也犯了一些错误,即使众人都知道秦成家这个男孩并不是亲生的,但大家也就心照不宣的不挑破了,秦成家也是对这个男孩格外的照顾,始终没有说起这件事。

特殊的年代,法律的不健全,再加上封建思想的束缚,引发了许许多多的错事。正是基于对男孩的依赖,对女性的伤害也就避而不谈,直接导致女性地位的持续下降。但到了现在,女性地位明显的提升,生男生女都一样的观念,也帮助女性获得了一部分地位。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村子里每天发生的事根本不用计划,清晨起来,做饭、吃饭,吃完了下地干活;晌午了回家继续做饭、吃饭、休息一会继续下地干活;傍晚时分依然是回家做饭、吃饭、休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所有人都在跟土地打交道。送子女上学,无非是走走过场,孩子们能接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全凭自己的天赋,能学了就继续考,不能学了就早点回家种地。

好在秦栋、恩誉、秦弦这代人接受的教育资源比起秦刚那代人又好了一些,人们开始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仅仅停留在认识的阶段,毕竟山区的教育条件还是相对落后的,所能接受的教育资源也十分有限,不过那已经是很好的了,当然也不乏秦栋那样的人,渴望走出大山,拼命的学习,还是靠自己的勤奋完成了告别大山的行为。

得益于包产到户的政策,身处农村的人们,再一次感受到了自己的“富有”,田地总能给予他们最好的反馈,田间地垄中,用自己的汗水浇灌土地,看着黄黄的土地,没有人会厌倦的,甚至还会产生浓厚的热情,把自己的青春都拿出来,一丝不剩的献给土地,而土地也能在适当的时候,回馈这群淳朴的庄稼人。

村里还有一座大山,因为在村子的边上,被人成为“大边山”,山上也有几处较小的田地,但更多的是秦家人祖先长眠的地方。在那里劳作的人们,不会害怕,因为他们正在用自己的勤劳维护着祖先的血脉。

这里的乡村简简单单,生活的十分朴素,尽管这里有太多像秦栋一样的年轻人想要逃离,但是老一辈的人,却始终热爱着这里,这里不仅有他们打拼半生建起的家,还有长久无法割舍的情怀。只有在这里生活,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什么是主人,守着田地,守着祖先,更守着自己的初心,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让自己的家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过上好日子。

乡村永远不会消失,因为那里有太多的故事,等着去编撰,而编撰的那些人,也生生不息的传承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