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清末之九天揽月 > 第30章 猛虎出山

第30章 猛虎出山 (第2/2页)

天竺寺分上、中、下三寺,以上天竺寺为尊。

下天竺寺称法镜寺,位于灵隐山(飞来峰)山麓,属于禅寺。也是几经损毁,在明朝洪武年间开始重建。清高宗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大殿。乾隆皇帝临幸下天竺寺的时候,御名法镜寺。

中天竺寺称法净寺,位于下天竺寺之南、稽留峰之北,属于禅院。始建于隋末唐初期间,宋朝时叫崇寿院。中间几经改名,在明朝洪武年间,朱元璋赐额称为中天竺法净寺。清乾隆三十年(1765)改名法净寺。

上天竺寺称法喜寺,位于北高峰之麓,中天竺寺之南。至明代开始,寺内设置僧道衙门,掌管杭州一带的宗教行政,一直延续到清朝。

清帝信奉观音大士“奇术妙相”、“灵感显应”,对天竺寺恩宠有加。康熙玄烨,六巡江南,五到上天竺。乾隆十六年(1751年)三月,乾隆弘历南巡时到上天竺,除题诗外,并定名上天竺寺为“法喜寺”,御书寺额和“宝陀飞观”、 “普甘露门”等匾额,题写柱联有:“绕座法轮明宝月,盈阶甘雨散花天。”

清朝皇帝这样重视天竺寺,而且两任在位最久的皇帝康熙和乾隆都亲自到过此处,并留下墨宝。下面的一帮官吏自然是不敢有所怠慢。按惯例,高级官吏都在二月十八这天拜祭,二月十九观世音大士诞辰则留给平民百姓和低级官吏拜祭。

二月十八早,浙江巡抚罗遵殿一行文官武将,前去法喜寺祭拜。文官坐轿、武馆骑马,一路是锣鼓开路,从天竺山西麓沿山道向上天竺法喜寺前进。

可令他们想不到的是,扬威军昨晚已经埋伏在附近,几千精锐的士兵正树林草丛之中,看着他们上山,一步步迈进预先设好的口袋阵。

虽然整个上山的官道经过数次修整,可以骑马、坐轿上去。可大部分习惯于养尊处优的官员及眷属,还是感到疲惫不堪。于是,罗遵殿安排众人在入寺庙前先行休息,恢复精神。并同时可以整理衣冠容貌,以示庄重。

半个时辰后,罗遵殿一行开始步入法喜寺。随军卫护以及各自的亲兵护卫,则在殿外警戒。当罗遵殿一行按顺序准备拜祭时,亲卫进来急报,发现大批长毛军正从四面八方向法喜寺围过来。

罗遵殿当场吓了一大跳,大批长毛军打过来,怎么事先没有半点征兆?自己的探马在方圆百里的范围内来回搜寻,居然没有探查到半点信息,可恶。

罗遵殿只得带着一班武将文官,退到殿外。走到一处高台,罗遵殿接过单筒千里眼,向中天竺寺望去。只见一排排身着太平天国军服的士兵,手持火枪,向这边逼近,人数大概有两三千。特么的,这那是什么普通的太平天国部队,这分明就是扬威军。

他也是从金华知府的汇报中,知道扬威军虽然是穿通常的太平天国军服,可是,却是清一色的火枪部队。再看左、右、后面,都发现密林中围过来的太平天国士兵。罗遵殿心里咯噔一下,完了,这次怕是在劫难逃了。

“不好。我们被扬威军包围了。”罗遵殿失声叫到。

听到巡抚这么说,一众官员顿时惊慌失措,队伍瞬间混乱起来。由于还有部分官员携带家眷同行,包括罗遵殿也是带着妻女一起来到。一时间,就听到女人孩子的哭声、男人的骂声响成一片,恍如末世来临。

罗遵殿不得不登高一呼。

“肃静,肃静。护卫队长何在?”

“抚台大人,奴才在。”

“速派人,分路突围,去杭州报信求援,快。”

“喳。大人,奴才立刻去办。”

护卫队长离开后,罗遵殿发布第二道命令。

“所有官员,把亲卫集中起来,由我统一指挥。武将留下,其余人等,退入寺庙躲避。”

差不多半个时辰,扬威军便从四面八方围了过来,就连后山上也是人头涌涌。正门外就更不用说了,足足有5千人之多。

罗遵殿面色铁青,初步估计,来的扬威军不下万人。而自己手上,官员们留下的亲卫加上护卫兵也不足800人。就凭这点人,能干什么?就算派出去的卫兵冲出包围,请来救兵,也同样无济于事。根本不够别人打。这就是个死局,让对方算计了。

罗遵殿向众人问计,有何方法应对如今局面。众人都是低头沉默,没人开口。如今的局面还有什么方法?不外乎投降、战死、被浮罢了。想求胜、想求援解围,纯粹是想多了。即便是诸葛再世,也是无能为力。

此时,身边的杭州将军瑞昌站了出来。“巡抚大人,长毛势大,且全是火枪,我军在此就是送死。最好退入寺庙,利用庙舍、围墙等地利,节节抗击,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杭州将军,虽然品级在巡抚之下,可因为是满人,本身又是旗兵的统帅,地位超然。就是巡抚,也不得不给面子。瑞昌的意思很简单,战至一兵一卒绝不投降。而且,瑞昌本身就是武将,对用兵作战自然是一清二楚。他的话,是现在局面下的唯一选择。

可罗遵殿却犹豫了。布政使沈兆澐看到罗遵殿犹豫,就明白他的顾忌。他本身也有同感。于是只能站出来,替罗遵殿解围:

“杭州将军所言极是,现在也没有别的办法了。只是,法喜寺内妄动兵事,只怕对菩萨不敬。而且,寺内藏有圣祖(康熙)、高宗(乾隆)两位圣人不少墨宝,如因此遭遇损坏,只怕我等吃罪不起啊。”

沈兆澐此言一出,原来准备支持杭州将军瑞昌的官员立即收声。这可是两顶天大的帽子,一个是不敬菩萨,一个是不敬先皇。即便是咸丰帝亲至,也未必戴的起。

罗遵殿看到沈兆澐说出了自己的顾忌,感激地向他点头致谢。在寺庙外是送死,退入寺内又是大不敬,现在是谁都不敢出声了。但是,决定还是要做的。

罗遵殿于是道:“沈大人所虑甚是。但事急从权,我军不能在寺外等死。我决定按杭州将军提议,撤入寺内。只是我军必须避开有先皇圣物的宝刹即可。”

听罗遵殿如是说,众人纷纷点头赞同。毕竟,没人想死。罗遵殿于是立即命令部队撤入法喜寺偏殿,就地布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