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大辽之从监国之路开始 > 第144章 民生问题的出现

第144章 民生问题的出现 (第2/2页)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唐代,在严重的自然灾害侵袭下,生产秩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为了救灾,唐朝政府在救灾机构、人员配置、救灾相关制度方面进行了完善。在赈灾方面,主要进行了祈祷减灾、实物救灾、种子赈济、有偿赈贷、赦免赋税徭役、成立救灾机构、建立义仓制度等形式进行赈灾。

在措施上,主要以加强水利建设,修缮法律法规的形式兴修水利。水利设施得到新的开凿和修复,保障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为应对自然灾害的侵袭而建立仓储制度,由政府建立“义仓”“常平仓”和“诸色仓”储备粮食,为灾年做好救灾赈灾的粮食储备。其中,“义仓”是在灾年专门用来赈灾的专用粮仓。

4.民本为主仁政为民

在仁政方面,以安抚民心为主,中央政府派人前往灾害发生的地方赈济,以显示亲近民众实施仁政的理念。在瘟疫流行、自然灾害发生时,大量的赦免囚犯,清理贪官污吏,同时针对租税进行相应的赦免,以显示民本思想。

外交政策方面,对周边的少数民族进行赈济,在维持统治秩序进行实施教化抚慰的同时,显示大国恩典。灾害危机带给当朝帝王和政治方面的双重压力,帝王为消除灾害影响,以更换年号即改元为消弭自然灾害的一种手段。

以农耕文明为主的唐代,面对灾害以多种形式的祈福仪式,帝王则带领大臣按照时间和节气变化,进行“祈雨”“祭祀祖先”等祈福形式。通过这种对上天和祖宗的崇拜,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自然灾害的发生与生产方式,以及统治阶级的统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唐代的自然灾害及安史之乱导致唐王朝后期出现政令不统一、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割据破坏了唐王朝的政令统一。而君权薄弱,相权又不专的情况下,导致了宦官专权,朋党相争。其中以影响唐朝政权四十年之久的“牛李党争”(牛僧孺、李宗闵)为主。“牛李党争”主要的表现是以人为线,相互倾轧。朝廷议事中各方官员唯党为是,争吵不断。

皇权多弱的情况下,朝官内部结党营私,排斥异己,当时的朝廷政令出不了长安城。而宦官专权直接导致唐朝后期的政治腐败的发生。

2.天人感应与政局

封建社会的“天人合一”是君主统治思想的核心。在这种封建迷信的观念影响下,皇帝和大臣在灾害危机来临时,自觉的接受上天的监督。

展开了以君主为中心自省自查的君德不布说;以朝廷为中心的“阴阳失衡”论的清理和以的天人感应为理论基础的主流救灾方式。自然灾害增加了许多人为因素的前提下,为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官场风气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由于唐代注重民生问题,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统治者在天人感应理论的影响下,展开自省自查,建立了相关的救灾赈灾制度,完善了司法制度的修订,建立了粮仓和水利制度,为后世政治清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当然这个只是唐朝灭亡一方面,这个足够让他们自醒。从这一举例分析也就得出一点百姓问题不解决其他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从这一点来看,他自己已经想到了策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