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看书

字:
关灯 护眼
六七看书 > 少姝的山水 > 第40章 正与反

第40章 正与反 (第2/2页)

她作难地拉了拉乌黑的丫髻,咕哝道:“心思自会消长起伏,但凡起念,便免不了有烦扰嘛!稀里糊涂之下还乏人指点,更是大大的烦扰!”

思霄低笑着站起身来,走到尹毅身边,准备动手起针了。

“那么,关于这心念间修行的诀窍,舅舅有什么忠告没有?”少姝已然兴致高昂,上半身跟着向前微微探出。

“寻思着抄近便,走捷径?罢了,我的那一套,怕你听来觉得蠢笨,不合时宜。”思霄并非当真不说,而是预先对她略作敲打。

“舅舅不要推搪于我。”少姝才不依。

思霄手上的动作比平时缓慢了几分,也没抬头,悠悠道:“你手上现成的两行,不如念出声来品品看。”

少姝一怔,目光落在手里的《道德经》上。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少姝于是高声诵读起来,在屋子里踱着步,反复之际不惜下力揣摩,冥思苦想,小脸也皱成了趣怪一团,看得小叶直捂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指出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也可以互相转化。比喻坏事可以引发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发出坏的结果。暗示人们在顺境中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生灾祸,由福转祸;逆境中百折不挠,勤奋刻苦,可变逆境为顺境,由苦而甜的道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小叶两眼弯弯,目光追着少姝手里的书,点着头,“少姝姑娘,福祸相依,否极泰来,泰极否生,这便是道呀!”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自西汉刘安等《淮南子 人间训》。)

“反者道之动,天下万物自会向其反面运化,如祸福相生相依相转,也与你先前提到的苦乐,吉凶,烦扰与解脱等一般无二。”

(反者道之动: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原文为“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是老子哲学的主要论点之一,也是儒家解释《易经》的主要论点之一,还为中庸之道提供了主要论据。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出,中庸之道儒家赞成,道家也一样赞成,“毋太过”历来是两家的格言,物无美恶,过则为灾。)

听舅舅如此说,少姝一笑:“那可太多了,有明就有暗,有高就有低,有富就有贫,有生就有死……”

“嗯,凡俗眼中确实是两样,而在道心清明者看来,它们没有区别,不过是正说反说罢了。”思霄示意小叶将针灸器具收拾了去,又指向墙上的太极六十四卦图,“把泰卦六爻,颠倒过来看,不刚好是否卦么。”

少姝望着图,喃喃道:“还真是哩,将泰卦六爻和否卦六爻完全交换,阳爻变成阴爻,阴爻变成阳爻,于是泰卦变成否卦, 而否卦也变成了泰卦。舅舅,泰卦是从正面来说,否卦是从反面来说,其实两卦所示之理是一样的?”

思霄接下去:“是啊,只不过,人们从来是对正面趋之若鹜,却对反面回避厌弃,殊不知,‘反’才是一种转化之力,万万不可小觑。”

小叶走了回来,对主人的一番话深有感喟:“对正面期求过多,更滋生了对反面的惧意,汲汲求取而不可得,看,有多少挫磨并非来自心外,而是源于心内的愚迷痴染。”

少姝似有所悟:“如果能体会到两面的相返运化,那么欲念也好,恐惧也罢,也都会变得无谓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本站防护由 速盾独家赞助防护,被攻击选 速盾